||
天通苑公园泡桐树下留影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1年4月22日发布(第47428篇)
天通苑公园有几棵泡桐树,前日漫步公园时留个影
1,
2,
3,
4,
5
6,
*****************************
泡桐树
本词条由“科普中国”科学百科词条编写与应用工作项目 审核 。
泡桐树,为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泡桐属(Paulownia)的树种。属于落叶乔木,初步统计我国共九个种和两个变种,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有些种类已在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引种栽培,主要用其木材。我国具有完整的泡桐属植物种群,这为选育良种,实现泡桐生产良种化提供了有利条件。泡桐树皮灰色、褐色或黑色。幼树树皮光滑但皮孔显著,大树逐渐纵裂,叶枝稀疏,树冠呈圆锥状或伞状,大多数树种属假二杈分枝顶芽越冬后枯萎。叶对生,叶大而长柄,随树龄增大叶面积逐渐变小,花序为聚伞圆锥形,花具柄,花萼肉质,倒圆锥状或钟状,花冠大,紫色或白色。果为蒴果,卵状或椭圆状,种子椭圆状,很小,数量多。
中文学名
泡桐树
拉丁学名
Paulownia Sieb.et Zucc.
别 称
毛泡桐 、光泡桐、兰考泡桐 、楸叶泡桐 、白花泡桐 、台湾泡桐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Magnoliophyta)
纲
双子叶植物纲(Magnoliopsida)
目
玄参目(Scrophulariales)
科
玄参科(Scrophulariaceae)
属
泡桐属(Paulownia)
分布区域
除个别种分布到越南、老挝外,其他各种均为我国所特有
树皮平滑而具显著皮孔,老时纵裂;通常假二歧分枝,枝对生,常无顶芽;除老枝外全体均被毛,毛有各种类型,如星状毛、树枝状毛、多节硬毛、粘质腺毛等,有些种类密被星状毛和树枝状毛,肉眼观察似绒毛,故通称绒毛,某些种在幼时或营养枝上密生粘质腺毛或多节硬毛。 [1]
叶对生,大而有长柄,生长旺盛的新枝上有时3枚轮生,心脏形至长卵状心脏形,基部心形,全缘、波状或3-5浅裂,在幼株中常具锯齿,多毛,无托叶。 [1]
花3 (1)-5 (8)朵成小聚伞花序,具总花梗或无,但因经冬叶状总苞和苞片脱落而多数小聚伞花序组成大型花序,花序枝的侧枝长短不一,使花序成圆锥形、金字塔形或圆柱形;萼钟形或基部渐狭而为倒圆锥形,被毛;萼齿5,稍不等,后方一枚较大;花冠大,紫色或白色,花冠管基部狭缩,通常在离基部5-6毫米处向前驼曲或弓曲,曲处以上突然膨大或逐渐扩大,花冠漏斗状钟形至管状漏斗形,腹部有两条纵褶(仅白花泡桐无明显纵褶),内面常有深紫色斑点,在纵褶隆起处黄色,檐部二唇形,上唇2裂,多少向后翻卷,下唇3裂,伸长;雄蕊4枚,二强,不伸出,花丝近基处扭卷,药叉分;花柱上端微弯,约与雄蕊等长,子房二室。蒴果卵圆形、卵状椭圆形、椭圆形或长圆形,室背开裂,2爿裂或不完全4爿裂,果皮较薄或较厚而木质化;种子小而多,有膜质翅,具少量胚乳。 [1]
共7种,均产我国,除东北北部、内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区外全国均有分布,栽培或野生,有些地区正在引种。白花泡桐在越南、老挝也有分布,有些种类已在世界各大洲许多国家引种栽培,主要用其木材。 [1]
泡桐是阳性树种,最适宜生长于排水良好、土层深厚、通气性好的沙
壤土或砂砾土,它喜土壤湿润肥沃,以pH 6-8为好,对镁、钙、锶等元素有选择吸收的倾向,因此要多施氮肥,增施镁、钙、磷肥。由于泡桐的适应性较强,一般在酸性或碱性较强的土壤中,或在较瘠薄的低山、丘陵或平原地区也均能生长,但忌积水。泡桐对温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大,在北方能耐-20℃-25℃的低温,从我国东北辽宁南部、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至西北部分地区都能生长,各地都有适应当地生态环境的种类。 [1]
均为高大乔木,材质优良,轻而韧,具有很强的防潮隔热性能,耐酸耐腐,导音性好,不翘不裂,不被虫蛀,不易脱胶,纹理美观,油漆染色良好,易于加工,便于雕刻,在工农业上用途广泛。在工业和国防方面,可利用制作胶合板、航空模型、车船衬板、空运水运设备,还可制作各种乐器、雕刻手工艺品、家具、电线压板和优质纸张等;建筑上做梁、檩、门、窗和房间隔板等;农业上制作水车、渡槽、抬扛等,泡桐叶、花可作猪、羊饲料。古时对药用也有记载,如《本草纲目》(1578年)记述:“桐叶……主恶蚀疮著阴,皮主五痔,杀三虫。花主傅猪疮,消肿生发。”近年来在医学上发现泡桐的叶、花、木材有消炎、止咳、利尿、降压等功效。 [1]
泡桐花先叶开放,当花残败之后,叶就逐渐变得繁盛起来。泡桐树枝繁叶茂,叶片的数量巨大,也是一笔巨大的资源,将其焚烧处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了环境。泡桐叶中不但粗脂肪、粗蛋白质的成分较高,而且还有含量较多的铁、锰、锌等成分,对于喂养牲畜来说是再适合不过的了,因为其不仅可以提升牲畜的抵抗能力,而且还有助于牲畜的发育。其叶中还含有杨芹素、山楂酸等许多物质,糖和多酚等也在其中。医疗方面的价值可以体现在治疗痈疽、疔疮、创伤出血等。不同种类的泡桐及同种泡桐的不同时期的泡桐叶中化合物含量各不相同。 [2]
泡桐花中含有丰富的精油成分,还含有三萜、倍半萜、黄酮类、β-谷甾醇、环烯醚萜苷、苯丙素苷、木脂素苷等多种化学成分,具有疏风散热、清肝明目、清热解毒、燥湿止痢之功能,毛泡桐花在药理上主治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急性扁桃体炎、腮腺炎、疖肿等病症,其精油对治疗呼吸道疾病也有一定药效。黄酮类物质被证实存在于毛泡桐花中,而黄酮是一种优质的抗氧化剂,具有保健功能。能抗衰老,对治疗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并且对于现在人类普遍存在的“三高”问题也有一定的降低作用,还具备抗癌、抗炎等功效。泡桐花的营养成分含量中,粗蛋白的含量为10.8%~14.8%,粗脂肪的含量为3.5%~6.4%,粗纤维素的含量为11.3%~13.6%,灰分的含量为5.4%~6.1%。蛋白质中氨基酸组分齐全,微量元素也比较丰富,钙磷含量分别为0.55%~0.72%和0.21%~0.2%,钙磷含量尤其是钙的含量比玉米和小麦都高。由此可见,用泡桐花作为饲料可以弥补常规饲料钙不足的缺陷。 [2]
杨燕子等通过实验测定了丁香苷在泡桐皮中的含量,另外,司传颂等也通过柱色谱、薄层色谱等实验方法证明了毛泡桐皮内含有对香豆酸、咖啡酸、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和肉苁蓉甙等化学成分。有专家发现其皮对于痔疮、淋病、丹毒、肌肉损伤等有一定的疗效。 [2]
有医学研究表明,泡桐对抗菌和治疗哮喘有一定的疗效。这是因为泡桐果中含有苯丙素和香叶基黄酮等成分。另外,泡桐果中还含有桐酸、脂肪油、黄酮类、生物碱等成分,其药理上有止咳、平喘、祛痰、抗菌等作用。 [2]
我国学者王文芝等对河南兰考泡桐进行了深入采样分析,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发现了激动素等8种激素,还发现有脂肪酸等多种物质。此外,栗原滕三郎和宋永芳等对其花精油进行了研究,具体是在色谱和质谱方面,发现有蛋白质和氨基酸等人们必不可少的物质,运用色谱和质谱技术发现了大量长链和芳香族物质。 [2]
泡桐繁殖容易,采用分根、分蘖、播种和嫁接等,尤以前两种方法较普遍。 [1]
泡桐的栽培历史悠久,此属植物的名称,在古书中有不少记载,如《尔
雅》中称荣桐木,《桐谱》中有白花桐和紫花桐之称,《本草纲目》中称桐、泡桐等。在二千多年前,就记载了中国劳动人民栽培泡桐的经验,在《齐民要术》、《桐谱》等书中较详细地记述了泡桐的形态、栽培、材性及加工利用等方面的情况。
⑴选择良种。通常所说的泡桐,实际上是泡桐属的总称。该属共有9个种,适宜在南方生长的种是白花泡桐或以白花泡桐为亲本的杂交种。江西省抚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选育出来的6个泡桐无性系,生长迅速、干形通直、枝下树干高、适应性强,是适宜在长江以南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系。
⑵埋根育苗。育苗地可选背风向阳、以沙壤土或壤土为主的圃地,做高15~20厘米的高垄苗床,选用1~2年生苗根,以直埋根为好,埋根株行距以1米×0.8米或1米×1米为宜,施足基肥,在6月~8月生长旺盛期追施速效化肥,促使其快速生长。
⑶造林。四旁造林要求挖大穴、施足基肥,山地造林要求带状梯田整地,松土层厚度为50~70厘米,并施足基肥,以达到造林当年快速生长的目的。以林为主的造林密度为5米×5米,每667平方米(1亩)栽26株;林粮并重的造林密度为5米×10米,每667平方米栽13株;以粮为主的造林密度为4米×30米,每公顷栽6株。
PaulowniaaustralisGong Tong 。
分布于浙江、福建、湖南、广东。
本种介于台湾泡桐和白花泡桐之间,和台湾泡桐区别在于其小聚伞花序有短总花梗,花较大,花冠管状钟形,长5-7厘米,花萼浅裂,果实长约4厘米,椭圆形。和白花泡桐区别在于后者花序狭长几成圆柱形,小聚伞花序的总花梗较长,花冠长8-12厘米,腹部无明显纵褶,果实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6-10厘米。 [3]
泡桐(中国植物图鉴)、大果桐(河南)、大泡桐(四川),Paulownia fortunei (Seem.) Hemsl.
分布于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广西,野生或栽培,在山东、河北、河南、陕西等地近年有引种,生于低海拔的山坡、林中、山谷及荒地,越向西南则分布越高,可达海拔2000米。越南,老挝也有。 [4]
分布于山东、河北、山西、河南、陕西,通常栽培,太行山区有野生。
本种树干直而材质优良,又耐干旱瘠薄的土壤,适宜在北方山地丘陵或较干旱寒冷地区发展,但有些地方很少结籽。
本种和兰考泡桐相近,但后者叶形较宽,卵状心脏形,长宽几相等或长稍过于宽:花冠漏斗状钟形,较宽,顶端直径4-5厘米;果实卵形。和白花泡桐的区别在于后者花冠在基部不突然膨大,而逐渐向上扩大,稍稍向前曲,腹部无明显纵褶;果实较大,长6-10厘米,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 [5]
Paulownia elongataS. Y. Hu
分布于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山东、湖北、安徽、江苏,多数栽培,河南有野生。和揪叶泡桐相近,区别在于后者叶片为长卵状心脏形,长几为宽的2倍;花冠细瘦,管状漏斗形;果实椭圆形,两者可以区分。
本种一般很少结籽,但它的干形较好,树冠稀疏,发叶晚,生长快,其吸收根主要集中在40厘米以下的土层内,不与一般农作物争夺养料,故适于农桐间作,兰考泡桐是北方地区进行农桐兼作的好树种,在河南等地已普遍推广。 [6]
Paulownia fargesii Franch。
川泡桐,树冠伞状或圆锥状,成熟叶卵圆状心形,全缘或微波状,叶背面具黄色,长树枝状毛,毛的“干”部粗壮,分枝较稀少,近无毛,幼叶上面具无柄的树枝状毛和腺头毛混生。花序枝广圆锥状,侧枝稀疏粗壮,下部聚伞花序总梗无或极短,上部无总梗,花萼深裂,稍过半不脱毛,成熟果期萼一般不反折,花梗密生黄色星状毛和软鳞片,花紫色或白色花冠长6—7厘米、基部突然膨大呈钟状,蒴果卵球形长3—5厘米,最宽部2—2.5厘米,果皮厚1毫米左右壳质,结实多。
分布于湖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野生或栽培,生于海拔1200-3000米的林中及坡地。 [7]
Paulownia kawakamii Ito。
台湾泡桐,树冠伞形。叶卵圆状或广卵状心形,成熟叶背面毛为直带关节的单毛,只有单个分叉的毛、星状毛和腺头毛混生,叶粘手。花序枝为广圆锥状,分枝稀疏、粗壮。聚伞花序无总梗。花萼深裂过半,不脱毛。花冠长3—5厘米,为本属最小者,蒴果卵球形,果小长2—2.5厘米,宽2厘米。果壳薄壳质,不足1毫米,结实多。种子长圆形,种翅褐色,包括种翅长2.5—3.5毫米,宽2.5毫米,也为该属最小的。
分布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多数野生,生于海拔200-1500米的山坡灌丛、疏林及荒地。本种主干低矮,不太适宜造林,但因叶有粘质,不受虫害。 [8]
分布于辽宁南部、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地,通常栽培,西部地区有野生。海拔可达1800米。日本,朝鲜,欧洲和北美洲也有引种栽培。
本种在被毛疏密,花枝及花冠大小,萼齿尖钝等方面常因生境和海拔高低而有变异,生长在海拔较高处,有花枝变小、萼齿在花期较钝、花冠稍短缩的趋势。
该种较耐干旱与瘠薄,在北方较寒冷和干旱地区尤为适宜,但主干低矮,生长速度较慢。 [9]
Paulownia tomentosa (Thunb.) Steud. var. tsinlingensis (Pai) Gong Tong
本变种和毛泡桐的主要区别在于成熟叶片下面无毛或毛极稀疏,基部圆形至浅心脏形。分布于陕西、甘肃、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湖北、四川北部,栽培或野生,海拔可达1700米。 [10]
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3%A1%E6%A1%90%E6%A0%91/10896591?fr=aladdin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