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漫游自由女神像、艾利斯岛、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大楼(1999年11月24日日记)
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2020年8月31日发布(第25847篇)
(按:本文节选自1999年11月24日访美日记。以同题节选收入黄安年著《美国纪行――一个中国学者眼中的美国生活》第12-17页,中国艺术出版社2005年版。学术交流网/美国问题研究/2003年8月31日首发。)
1999年11月24日Y陪我们两人驱车离开纽约市北部的怀特普莱斯住地查特顿(Chatterton Hill,White Plains)驱车到中央大道快速路口(Terrytown Rd. & Central Pkwy Av)附近停车,登上了连接威郡和曼哈顿BxM4C线(Westchester-Manhattan)7时30分的公交头班车,因为在纽约市内特别是曼哈顿地区停车费很贵,每小时在10多美元以上,一般人进城不是乘坐城市轻轨铁路就是搭乘四通八达边便捷快速的公共汽车。我们准备坐到终点站百老汇路南渡口附近Broadway & Bowling (Green),先参观自由女神像。公交车每人5美元,比轻轨铁路要便宜些。正点开出后,几乎每站必停,招呼站也不例外,它沿中央大道直奔上曼哈顿的第五大道然后向南经中城和下城,尤其是在最为壮观的中央公园和第五大道路上行进,可以快速领略曼哈顿作为世界金融和商业中心到处都是高楼大厦的情景,在国内现在还找不出一个可以和之比拟的金融和商业中心来。纽约著名的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格林威治村、中央公园、联合国总部、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大都会歌剧院等名胜都集中在曼哈顿岛,这里银行、保险公司、交易所及大公司总部云集,是世界上就业密度最高的地区。公交车出发到曼哈顿沿途都和居民点及商业区相联,所以上下车人很多,但是基本上都有座位。没想到9时10分汽车开到23街就不再前进。原来7时30分头班车有两个班次,第二个班次才到我们的目的地。无奈,我们从第五大道步行到第七大道地铁9号线路的23街,向终点站南渡口进发,9号地铁车票每人1.50美元,途经18街、14街, 克里斯多夫街谢里顿广场、休斯顿街、运河街、富兰克林街、坎伯斯街、世界贸易中心科特兰街、雷斯托街, (18 St,14 St, Christopher St Sheridan Sq., Houston St, Canal St, Franklin St, Cambers St, World Trade Center Cortlandt St, Rector St,)。到了终点已经9时35分了。
我们走到渡口购买了到自由女神像的渡轮票(成人7美元,老年人6美元),在渡口等待分批上船,看到排队人群可谓十足的“世界各族人民大会师”,各国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们都在排队“为了一个目的走到一起来了”,在排队期间还有非洲裔人表演杂技和弹唱助兴,而观众则报以热烈的掌声,显得相当的活跃。10时03分自由女神号游轮开始上船,我们在自由女神像和艾利斯岛足足活动了两个小时,12时10分回到了南渡口。
自由女神像作为宣扬美国“自由民主”的象征和橱窗,矗立在南向大西洋出口处的哈得逊河口,西临新泽西,东濒曼哈顿岛,她位于得天独厚地理位置的小岛上,与她相伴的是近代欧洲移民在纽约的入关处艾利斯岛。为了纪念美国独立100周年,法国朋友决定建立一座自由女神塑像,并于1886年正式完成,从此,这里成为来到纽约观光的首选景点之一,也成了赞誉“美国民主”、“美国模式”的象征。说起自由女神像的塑造和建立过程,根据美国提供的宣传材料,这个创意是法国艺术家在1865年的首先提出来的,1871年来美国访问选址,发现纽约港进口处的价值,但真正宣布塑像计划的时间是在1874年,1875年塑成一个1.25米的模型,1884年6月,塑像在法国完成,1885年初运往美国。这是法国人民献给美国人民的礼物。塑像的基石和基座设计从1877年开始,1884年完成,但是整个塑像和基座的完成在1886年10月28日。对于自由女神像有资料详尽介绍,现摘录如下:“自由神像重45万磅,高46米,底座高45米,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纪念性建筑,其全称为‘自由女神铜像国家纪念碑’,正式名称是‘照耀世界的自由女神’。整座铜像以120吨钢铁为骨架,80吨铜片为外皮,30万只铆钉装配固定在支架上,总重量达225吨。铜像内部的钢铁支架是由建筑师约维雷勃杜克和以建造巴黎艾菲尔铁塔闻名于世的法国工程师艾菲尔设计制作的。女神双唇紧闭,头戴光芒四射的冠冕,身着罗马古代长袍,右手高擎长达12米的火炬,左手紧抱一部象征《美国独立宣言》的书板,上面刻着《宣言》发表的日期“1776.7.4”字样。脚上残留着被挣断了的锁链,象征暴政统治已被推翻。花岗岩构筑的神像基座上,镌刻着美国女诗人埃玛·娜莎罗其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
“送给我
你那些疲乏的和贫困的挤在一起渴望自由呼吸的大众
你那熙熙攘攘的岸上被遗弃的可怜的人群
你那无家可归饱经风波的人们
一齐送给我
我站在金门口
高举自由的灯火
“女神身体微微前倾,气宇轩昂、神态刚毅,给人以凛然不可侵犯之感。而其端庄丰盈的体态又似一位古希腊美女,使人感到亲切、自然,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晨光熹微时远眺女神,在朝霞的映衬下,显得雄伟、优雅;夜幕四合时,神像基座的灯光向上照射,将女神映照得宛若一座淡青色的玉雕。从女神冠冕的窗孔中射出的灯光,又好像在女神头上缀有一串闪着金黄色光芒的珍珠。女神右手高举的火炬在夜空中发出橙黄色的光辉,给热闹、喧嚣的大都会平添了一处颇为壮观的夜景。
“观光的游人从铜像底部乘电梯直达基座顶端,然后沿着女神像内部的171级盘旋式阶梯登上顶部的冠冕处。为了方便游人,每隔三节旋梯就设置一些休息座,供不能一口气登顶的游客小憩。冠冕处可同时容纳40人观览,四周开有25个小铁窗,每个窗口高约1米。通过窗口向外远眺,东边可见有“钢铁巴比伦”之称的曼哈顿岛上高楼大厦林立;南边的纽约湾一望无际,波光船影相映;北边的哈得逊河逶迤伸向远方。从冠冕处向右还可登上铜像右臂高处的火炬底部,这里可容纳12人凭窗远望,因顾及安全因素,此处已不再对外开放了。塑像的基座是一个大厅,1972年美国联邦政府将其辟为移民博物馆。馆内设有电影院,为游客放映美国早期移民生活的影片。”
“创作这一艺术杰作的是19世纪后期一位才华横溢的雕塑家,他的名字叫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1865年,巴托尔迪在别人的提议下,决定塑造一座象征自由的塑像,由法国人民捐款,作为法国政府送给美国政府庆祝美国独立100周年的礼物。”“1876年巴托尔迪参加在费城举行的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时,为了引起公众的注意,便把自由女神执火炬的手在博览会上展出,才引起一场轰动。摆在人们面前的这只手仅食指就长达2.44米,直径1米多,指甲厚25厘米,火炬的边沿上可以站12个人。于是这件几天前还鲜为人知的雕塑品顿时身价百倍,成为美国人人渴望欣赏的艺术珍品。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1884年7月6日,自由像正式赠送给美国。同年8月5日,自由神像底座奠基工程动工。1886年初,75名工人爬上高高的脚手架,用30万只铆钉把自由神像约100块零件钉到它的骨架上。10月中旬,自由神像的建立终于全部完工。10月28日,美国总统亲自参加自由神像揭幕典礼并发表了讲话。”(http://www.chinatranslate.net/world/usa-guide/Tourism/scenery/11.htm)
我们乘座自由女神号游轮,用了15分钟的时间缓缓驶向自由岛,在面向自由女神像的一刹那,游轮放慢了行驶速度,这时人们的情绪到达高潮,上百架照相机的卡擦声响个不停,对我来说,那种激动的情景并不存在,因为我1991年已经来过,这次已经是“二进宫”了。我们是较早地登上自由女神像岛的基座的一批人,排队的时间不算长,因为许多参观者已经捷足先登,加上今天预报有大雾,整个天气仍是云彩笼罩,所以我们没有再继续登高,而是在她的周围观看和照相,从各个不同侧面观察自由女神像。自由女神像高151英尺,座基高156英尺,被称为现代最高的塑像。我们离开自由女神塑像时已经11时30分了。
接着我们乘船到艾利斯岛(Ellis Island),当年是欧洲和其他地区来美国移民的第一站,在这里接受移民甄别审查,有人过得了这一关,有的则不成,所以对某些人来说无疑是鬼们关。现在则成了移民史的博物馆,我发现和1991年我参观的时候相比,有了明显的改进,已经更加现代化了,增加许多电脑显示的图表和图片,对于搞移民史的人来说,无疑是收集资料的极好机会。说实在的我对这些材料算还是比较熟悉的,如果有不同文字说明的光盘版则是很有价值的。这座移民入境处存在于1892-1954年间,长达60年,正值19世纪末-20世纪20年代移民高潮期和20年代-1954年移民低潮期两个时期,但是整个展览一直延续到20世纪的90年代。它开始于1892年1月1日,在19世纪全国70%以上的移民在纽约港上岸,是全美最大的移民港口。该岛每天入境移民达5000人,每人在这里停留3-5小时(到1924年)被决定是否准许进入,其后受移民配额的影响,人数大大减少。到1954年11月29日,被政府关闭,成为海岸警卫队的训练基地。该岛移民博物馆面积在20万平方米以上,分三层多个展厅。第一层有The Peopling of America Exhibits , Baggage Room, Theater, Learning , Student Orientation Center等; 第二层有Registry Room, Peak Immigration Years Exhibit; 第三层有reading Room, Oral History Room, Dorm Room, Conference Room, Silent Voices Exhibit, Treasures Home Exhibit, Ellis Island Chronicles Exhibit等。这里有美国移民的荣誉墙,有将近20万移民参与了这项工作。我们在一幅可供电子查阅的各国移民在美国各地人数显示图前停留,我按动电钮查到中国移民在加州有70.4万, 纽约州人口则为28.4万人,为中国移民集聚最多的两个州。艾利斯岛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在这个自由的“天堂”里,有人喜欢有人愁。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美国是世界人民共建的美国,没有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美国不可能有快速的发展,不可能有今天那么富强。
当我们离开移民岛返回曼哈顿南渡口。南渡口还有一些有十分意义的纪念馆或纪念碑,如二战阵亡将士纪念碑和韩战纪念碑等,我们已经没有时间来仔细观看,如果有时间在这里停留一天,从历史角度仔细考察,那是很有意义的。离开南渡口,我们步行到百老汇大街,在南百老汇大道的入口处,有一座铜牛, 是美国知名艺术家狄摩狄卡(Arturo Di Modica)一手打造的,它是美国资本主义象征,1987年美股经济恐慌时,给狄摩狄卡获得创造铜牛雕塑的灵感,为打造这头铜牛,大约花了36万元。记得1991我访问曼哈顿时,手执铜牛的牛耳在那里摄影留念,含有当今世界谁执牛耳之象征意义。现在到了本世纪末,铜牛牛耳已被摸得逞光的亮,看来过了这么多年,摸牛耳者每天不下百千游客, 但是执铜牛牛耳者仍是非老美莫属。
往北走不了多远,我们来到了华尔街,这里是是闻名世界的金融中心,许多影响全球的金融机构云集在这里,相传还在200多年前的1792年这里的一棵菩提树下,就有了第一家近代意义上的露天金融交易,可惜这棵树的遗址迄今没有明确标示,我们也没有特别的留意。在现代史上,华尔街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和市场经济的代名词,在跨世纪的网络经济的时代,华尔街的金融地位并没有被削弱,而是赋予了新的内涵。今天执世界金融牛耳者仍当华尔街莫属。华尔街,长不超过一英里,宽仅11米。在纽约为荷兰移民统治时,在这里曾筑过一道防卫墙。纽约成为英属个殖民地时,拆墙建街,因而取名华尔街。这条街上的联邦大厅是美国第一届国会的所在地,首任总统华盛顿就是在这里宣誓就职的,现在大门前还耸立着华盛顿像。华尔街两旁摩天大楼竖立,数不清的大银行、信托公司、保险公司和交易所都在这里开展业务,有纽约证券交易所、美国证券交易所、投资银行、政府和市办的证券交易商、信托公司、联邦储备银行、各公用事业和保险公司的总部以及各种商品交易所等。
纽约证券交易所位于华尔街旁,实际上到了华尔街就等于到了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我们进入纽约证券交易所参观是免费的。在华尔街现场操作的交易大厅玻璃墙外,我们足足看了一刻钟,据说,这里的大型联网电脑机是由IBM公司提供的。进入大厅交易的,由专业交易人员操作,在有网上交易前,这里占据全部交易渠道,自从网上交易分流了部分股市交易后,这里的交易总量并没有下降。一份有关股票市场交易的录像,显示股市在全民的普及宣传。NYSE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enter提供的一份宣传材料写道:"The Global Marketplace: People from around the World visit the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every day. Among them are the thousands who, while touring the Wall Street community, view the elegance of our familiar column-draped facade and the activity on out technology-driven trading floor. Every day, too, the NYSE welcomes millions of investors, market watchers, financial and business professionals, and members of the media who depend on the NYSE marketplace when trading stock, accessing valuable market data, and finding the most up-to-data news and information.”称纽约证券交易所将帮助全球经济增长,是投资者的首选之地,世界上一些最优秀的公司均在这里上市,今天已有全球近50个国家3000家优秀公司在这里上市。这里被认为是今天和明天公证股市市场的领导者,自豪地称“全世界都将它的股票放在华尔街”。“Today, the NYSE is growing faster and serving more investors and issuers than at any time in our history. We've helped more than 1000 young companies go public over the last 12 years. Orders to buy executed and returned in 22 seconds on average. Through our ongoing investment in the most advanced technology, we are capable of handling more than 2.5 billion shares a day. Our goal is to stay ahead of today's pace and changing opportunities, and to be ready for tomorrow's."NYSE自豪地称“The World puts its stock in US"。
离开华尔街向唐人街走去,准备在那里用餐。由于到了市政厅还有一段路要走才能到达,于是改变主意,在华尔街附近的百老汇大道上找一家正宗的比萨饼店吃比萨, 比萨饼的味道相当不错,价格也适中,我们三人吃一合11.49美元,另加可口可乐三杯(其中一杯为中等,1.39美元加2.58美元),另加税金1.48美元,总共16.74美元。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交款时是13时28分,吃到饼时已是13时50分了,相隔半个小时长了点,吃完后已经下午2时15分了。
随后,我们来到世界贸易中心(WTC)参观世界贸易中心大楼。被称为双子塔的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相互联结的两座超高大楼组成。位于教会街和维索和自由街之间,在科特兰街和钱伯斯街的南面( Church St. between Vesey & Liberty St.(S Cortland St. Chambers St.)占地16英亩,据称世界贸易中心大楼由纽约和新泽西州港务局集资兴建、原籍日本的总建筑师山崎实负责设计。1966年开工,1973年竣工。最高110层、411米。它是由5幢建筑物组成的综合体。主楼呈双塔形,塔柱边宽63.5米。大楼采用钢架结构,用钢7万8千吨,楼的外围有密置的钢柱,墙面由铝板和玻璃窗组成,有“世界之窗”之称。大楼的办公面积有84万平方米,可容纳5万名工作人员。楼层分租给世界各国800多个厂商,并设有贸易服务中心、情报咨询中心和研究中心。楼中共有电梯104部,地下有可供停车2000辆的车库,并有地铁在此经过设站。由于1993年2月26日,纽约世贸中心姊妹楼地下停车场曾发生大爆炸,造成6人死亡,1000多人受伤,被称为“美国本土历史上最有破坏性的恐怖主义活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遂成为恐怖主义可能袭击的目标。第107层为瞭望厅,视野方圆可及72公里,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纽约全景。参观票成人每张12美元,老年人则9.50美元,一进门处有人为你“免费”照相,在参观完后你可以看到自己的照片,你如果不要也不会收你的钱,如果要的话,则需付10美元,不过这个假场景并没有意义,颇有点骗不带相机的人的味道。接着在安检时每人盖个红印记,迄今不知何意。从底层到107层电梯时间只有60秒钟,在参观处,我们仔细观看了东南西北四面,每面都有各个景点的电脑显示。其中最为壮观的当推看下城全境和哈得逊海湾的自由女神像等岛屿。我们还登上最高层的110层,露天看纽约全景又是一种感受,希望以后如果有机会能夜里来到这里观看恐怕会又有新的感受,人们会从世界贸易大楼看到在世纪之交美国国内和平环境下的经济繁荣景象。
我们进入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时是15时50分,出来时16时50分,总共用了一个小时。出了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我们即乘9路地铁线到时代广场下,步行到42街和第6大道的中央总站,17时15分购买好驶向怀特普莱斯的轻轨快速火车, 第一站125街,第二站即怀特普莱斯,终点站是Chapperqui即克林顿和希拉里的新居地,17时27分发车,18时:01分就到达怀特普莱斯,用了34分钟相当的快。取车回到家已是18时25分了。有了这次实践,以后我们两人单独的纽约之行应不成问题。
今天.三个人纽约之行总共花费85美元左右,还算实惠。因为明天是感恩节,所以今天街上行人特别多,下午提前下班的人也不少。路上塞车现象比平时增多。今天纽约被多云天气所笼罩,直到16时在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参观时太阳才勉强露出了黄铜脸。我们走马观花地对纽约全景和自由女神像、约证券交易所、世界贸易中心大楼有简单而大概的了解。限于时间,没有来得及参观唐人街、西奥多·罗斯福的诞生地(位于20街东28号)、爱迪生博物馆(位于14街东145号)、市政厅(位于钱伯斯街和百老汇大道)、全国联邦大厅纪念馆(位于华尔街和纳索街)、联邦储备银行(位于自由街33号)等地,恐怕至少还需整整一两天时间才能将这些景点浏览完。
(写于1999年11月24日,略有修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4: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