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北京农工报》1996.11.20】

已有 2025 次阅读 2019-11-8 08:08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北京农工报》1996.11.20

【吕启祥纸媒论著(吕启祥论著作目录编号GL18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1月8日发布(第22962篇)

2019年1月6日-10月25日笔者通过博客先后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和个人在纸媒发表的论著、译、评、介学术资料等。完整保存这些学术资料,符合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对于笔者和家乡主管单位达成全部无偿捐赠的承诺,也是提供了一个完整目录检索。

   26日起,陆续发布吕启祥在纸媒图书报刊上发表的论著等目录。这些也将无偿捐赠给我的家乡主管单位。

 

吕启祥文《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写于19961029,载《北京农工报》,19961120第五版。载吕启祥著《红楼梦寻味录》第294-296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4月版。

 

 

照片2张拍自《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

1.

 DSCN9892.JPG

2

 DSCN9893.JPG


 

李嬷嬷的拐杖----《犬窝谭红》随想一则

   

 

在《犬窝谭红》所据引的“残钞本”的异文中,有一则颇有趣——它让李嬷嬷甩掉了手中的拐杖。

   

那是在第十九和二十两回中,异文如下:

其一:“偏奶母李嬷嬷拄拐进来请安”,残钞本无“拄拐’二字,《犬窝谭红》的著者批曰,宜删。

其二:“谁知老太太来了,混输了。”

残钞本“老太太”作“嬷嬷”,批曰,宜从。

其三: “只见李嬷嬷拄着拐杖,在当地骂袭人。”残钞本无“拄着拐杖”,批曰,宜删。

其四:“又叫丰儿替你李奶奶拿着拐棍子,擦眼泪手帕子”,残钞本无二句,批曰,宜删。

可以看出,所有这些删改都是为了一个目的,都是为了让李嬷嬷丢掉拐杖,变得年纪轻些。

本来,嫌李嬷嬷太老,于事理不合,这几乎是《红楼梦》读者的共识。清代的评者早就指出了这一点。例如晶三芦月草居士在《红楼梦偶说》“李嬷嬷绛芸咆哮”一节中认为,“事有大可疑者”,“夫以杖乡之年,例之李嬷,尊龄似当在花甲以上,且龙钟之态,亦甚相符。惟斯时,宝玉不过十二三龄耳,则回计小乳哺,李嬷嬷已年逾半百,恐其血气将衰,变乳有限也”。并且举出贾琏的乳母赵嬷嬷作为旁证,以为赵嬷嬷虽则年高积古,然笑谈之间,尚不至如李嬷嬷昏聩,况贾琏还比宝玉年长若干,故“益可疑矣”。又如涂瀛在《红楼梦论赞》中也说:“李嬷嬷龙钟潦倒,度其年纪,在贾母之上,不足为宝玉乳也。”

作为宝玉的乳母,其年龄应当在王夫人以下才合情理;按小说的描写,李嬷嬷则像是宝玉祖母一辈的人,无怪人们嫌其太老。也许作家为了突出这样一种“老背晦”的特点,却在不经意中拉大了她和宝玉之间的年龄差距。这种疏失是十分明显的,毋庸讳吉。

因而,就事论事,残钞本的这种删改是合乎情理的,弥补了原来的疏失,无可厚非。

但是,这种改动又是无所依傍的,查遍了所有的本子,从脂本到程本,李嬷嬷都是拄着拐杖的,一副老态龙钟倚老卖老的样子。也就是说,使老嬷嬷甩掉拐杖而“年轻化”并无版本的依据。也许可以说,这个异文独出的残钞本就是依据,遗憾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残钞本本身,而只是一系列的转引和说明,这些说明,几乎都是着眼于文情事理,并不涉及版本的诸多因素。人们有理由揣想,这些改动很可能出于后人对《红楼梦》中矛盾和疏失的拾遗补阙,当然是出于好意,并且要具备相当的识见和功力。像“李嬷嬷的拐杖”这类的增删改动可以举出一大串,这个例子是有代表性的。对此,我们只能实事求是地认为它合于文情事理而缺乏版本依据,未可贸然断定它是来自某个早期的钞本。当然,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的。《犬窝谭红》中还有另一种例子,这就是大家已经熟悉并且十分看重的,第十二回“这年冬底,林如海因身染重疾”,“残钞本‘冬底’作  ‘八月底’,‘八月’二字,并写在一格内,字迹微觉模糊,却似一‘冬’字。”这就不单是从事理,而且是从版本角度所作的说明,即此而论,又很像是版本有据的。

既然如此,对《犬窝谭红》所引“残钞本”还是采取一种审慎的开放态度较为适宜,笔者无力也无意作出判断,却乐于聆听热心于此的新老朋友的高见。

 

 

(《红楼梦讯味录》第294-296页,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4月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5311.html

上一篇:《夙慧·福薄·早夭——林黛玉形象中的冯小青因子》【《红楼梦寻味录》2001】
下一篇:《人生体验之谜和超验之美——体悟〈红楼梦〉》【《红楼梦学刊·1997年增刊】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4 00: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