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南方日报系列报道赴美铁路华工【《南方日报》(2014.5.14-30)】

已有 1489 次阅读 2019-10-20 08:09 |个人分类:个人藏书书目|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方日报系列报道赴美铁路华工【《南方日报》(2014.5.14-30)】

【个人纸媒文章(黄安年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编号GWH 752)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9年10月20日发布(第22776篇)

 

8月5日-9月16日,笔者在纸媒报刊上发表的个人文章总共364次篇(GWH101-464,截止2008年),陆续发布在个人博客上。“次篇”表明某篇文章有可能在不同纸媒被发表或转载。个人在纸媒图书上文章目录78种(GWH001-GWH078)中的近百次篇未计在内。部分个人报道和论文打印稿、纸媒对笔者的书评和报道、个人译校文章也未计算在内。此前2019年1月6日-4月2日笔者通过博客陆续发布个人收藏图书的英文图书书目(US001-US538号)。4月5日-5月28日发布个人论著收藏图书书目(GH001-GH041)、《黄安年文存选》目录。

为保障个人纸媒文章目录的完整性,便于自己和读者查找,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改革开放以来在纸媒报刊的个别文章暂不发布。个人藏书书目工作自今年初以来已经整整八个月多了。书目力求穷搜,目录检索是我国固有的学术传统,也是学术传承和历史记载的必要平台,个人藏书目录的完善将为集成为一个微“数据库”创造条件。

完整保存这些纸媒论著、译、评学术资料,反映了笔者践行学术报国的心愿和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也从一个普通教育和学术工作者的学术探索历程。

  916开始发布纸媒评论个人论著文章(GWH501起编号)、|个人部分论文稿(GWH601起编号)、个人撰写的部分报道(GWH7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译文(GWH801起编号)、发表的个人校文(GWH901起编号)

这里发布的是南方日报记者系列报道文“南方日报系列报道赴美铁路华工”,载《南方日报》2014年5月14-30日。收入黄安年文存2014年卷。

赞南方日报记者寻找当年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足迹活动

blog.sciencenet.cn 2014-6-16 16:03

赞南方日报记者寻找当年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足迹活动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616发布

5月上中旬,南方日报记者采访组飞抵旧金山,驱车自萨克拉门托出发,经奥本、合恩角、唐纳山口、卡森、温尼马卡、10英里峡谷、奥格登,抵达盐湖城,沿途寻找当年建筑中央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足迹,进行广泛的采访和历史资料的收集。这是一项极具历史文化意义和观光采风价值的活动。这次活动有曾经两次沿途拍摄历史镜头和收集历史文化遗存的铁路华工的义工李炬作为向导和陪同而增色不少,摄影家李炬以他的特有视角捕捉历史节点上的今昔对比,我们可以从南方日报的许多照片的对比报道中看出来。

照片10张是525南方日报第8版《150年一瞬间——寻找当年修建美国太平洋铁路华工足迹》的照像翻拍版。

南方日报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系列报道之一(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617发布

514日起,南方日报系列报道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活动,该日报道篇目如下:

*150年后,再寻沉默的道钉--写在华工参建美国太平洋铁路150年之际(头版,A6)

*美犹他州官员:铁路华工故事应更多写入美教科书(A4)

*现场直击:为先人补领迟到的荣誉(A4)

*犹他州设跨州铁路华工纪念日(A4

*南方日报采伐组沿当年铁路建设的有关线路行走(A4

报道导语称:本报今起推出纪念华工参建美国中央太平洋铁路150周年系列报道,2014年是美国首条跨州铁路通车145周年。从1864年起,超过1.2万中国劳工远赴美国修建跨州铁路中的中央太平路段.他们大多数来自广东当时的四邑一带,在铁路建设过程中如道钉般踏实而卑微,却为美国及中国侨乡发展作出贡献。本报采访组沿着当年有关铁路建设的线路行走,还原铁路华工的建设史。

下面的11张照片是有关报道版面的照片版。

********************************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2:华工用血汗筑成美跨州铁路奇迹(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8日发布

以下是2014年05月15日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2:《华工用血汗筑成美跨州铁路奇迹》的主要标题:

2014-05-15再寻沉默的道钉2:华工用血汗筑成美跨州铁路奇迹(A5)

*从缺少族谱“打捞”出李天沛(A5)

*萨克拉门托:跨州铁路从这里开始(A5)

*铁路华工陈宜禧:不收洋股借洋款返乡筑起民营铁路(A5)

*海外华文媒体跟进报道《再寻沉默的道钉》(A5)

http://gocn.southcn.com/news2010/201405/t20140515_486940.htm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3: “我骄傲我是‘苦力’的后代”(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8日发布

以下是2014年05月16日: “我骄傲我是‘苦力’的后代”的主要标题:

2014-05-16再寻沉默的道钉3: “我骄傲我是‘苦力’的后代”(A5)

*新旧图片对比:布鲁默深槽(A5)

*华工开山劈石创造铁路奇迹 本报记者寻访布鲁默深槽(A5)

*铁路华工后人梅宇元:赵耀贵解开了五大疑点(A5)

*《星岛日报》(美西版)头版头条报道本报记者美国行(A5)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4特定族裔歧视华人自此妻离子散(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19日发布

以下是2014-05-17再寻沉默的道钉4:特定族裔歧视华人自此妻离子散--美百个华人组织促美国国会2012年通过“表达遗憾”

决议案

*与曾经的羁留者同访羁押营 天使岛:“伤我华侨留木屋”(A5)

*奥本小镇:华人把铁路“推进奥本”(A5)

http://gocn.southcn.com/news2010/201405/t20140516_487299.htm

的主要标题:

照片8张是该版的照片版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5:散落五湖四海华工后人难寻(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年6月21日发布

以下是2014-05-19再寻沉默的道钉5:散落五湖四海华工后人难寻(A5)的主要标题:

*美国华裔作家邝丽莎:年轻华裔应知晓先辈历史

*合恩角:绝壁上开出铁路路基(A3

*合恩角:新旧图片对比(A3

http://gocn.southcn.com/news2010/201405/t20140519_487582.htm

照片6张是该版的照片版

******************************

520南方日报 A 05

*修建中央太平洋铁路,仅为打通内华达山脉,就有上千名华工死亡

  魂归故里无人识 客死他乡谁守护

*华侨义冢 修旧如旧  七旬“中国迷”守墓八年如一日

*新旧照片对照 唐纳山口

沿线纪行 唐纳山口

*********************************

关注铁路华工的美华人学者赵汝诚、志愿摄影师李炬、美国史研究者黄安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522发布

521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7整版报道了三位学者对美国铁路华工的关注:

*美国华人学者赵汝诚花5年时间,对修建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进行报纸形象分析,美国报纸对华工充满“傲慢与偏见”

(请参见旅居者與移民--美國太平洋鐵路華工與愛爾蘭勞工報紙形象分析提要,黃安年輯,黃安年的博客/2014年5月7日發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792051.html)

*对话摄影师李炬:自费重走铁路 盼为历史存档

*北京师范大学退休教授黄安年坚持研究铁路华工事迹

“美国人民应该记住华工的贡献”

以下是报道全文: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8“寻求合作保护铁路华工历史” (图文版)

blog.sciencenet.cn 2014-6-22 07:19

南方日报再寻沉默的道钉8“寻求合作保护铁路华工历史” (图文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14622发布

以下是20140523

再寻沉默的道钉8:“寻求合作保护铁路华工历史 旧金山市华裔市长李孟贤会见南方日报记者并接收专访(A5

*加州铁路博物馆历史和科技馆馆长卡尔:华工铺设太平洋铁路最后一根枕木(A5)

*温尼马卡:寻找已消失的唐人街(沿线纪行)(A5

*华社正开展铁路华工文献搜集工作(对话)A5

http://gocn.southcn.com/news2010/201405/t20140523_488494.htm

照片6张拍自该报版面

******************

南方日报2014年5月27日

*华侨史专家高度肯定南方日报《再寻沉默道钉》系列报道

  通过鲜活事例 展示粤侨精神

****************

南方日报2014年5月28日

*斯坦福大学北美铁路华工研究工程通过多种方式力求还原华工形象

  唤醒童工历史记忆以推进中美关系

*斯坦福教授撰文纪念铁路华工功绩:

他们是天生的铁路建筑者

*美国华人历史徐汇1969年推出《加州华人史》

南方日报2014年5月27日

*擦亮沉默的道钉写在华工参建美国太平洋铁路150周年之际

******************

 

照片53张,拍自《南方日报》2014年5月14-30日

1

 DSCN7385.JPG

2

 DSCN7386.JPG

3

 DSCN7394.JPG

4

 DSCN7395.JPG

5

 DSCN7396.JPG

6

 DSCN7397.JPG

7

 DSCN7398.JPG

8

 DSCN7399.JPG

9

 DSCN7400.JPG

10

 DSCN7401.JPG

11

 DSCN7402.JPG

12

 DSCN7403.JPG

13

 DSCN7404.JPG

14

 DSCN7405.JPG

15

 DSCN7406.JPG

16

 DSCN7407.JPG

17

DSCN7408.JPG

18

DSCN7409.JPG

19

 DSCN7411.JPG

20

 DSCN7412.JPG

21

 DSCN7413.JPG

22

 DSCN7414.JPG

23

 DSCN7415.JPG

24

 DSCN7416.JPG

25

 DSCN7417.JPG

26

 DSCN7418.JPG

27

 DSCN7419.JPG

28

 DSCN7420.JPG

29

 DSCN7421.JPG

30

 DSCN7422.JPG

31

 DSCN7423.JPG

32

 DSCN7424.JPG

33

 DSCN7425.JPG

34

 DSCN7426.JPG

35

 DSCN7427.JPG

36

 DSCN7428.JPG

37

 DSCN7429.JPG

38

 DSCN7432.JPG

39

 DSCN7433.JPG

40

 DSCN7434.JPG

41

 DSCN7435.JPG

42

 DSCN7436.JPG

43

DSCN7438.JPG

44

 DSCN7439.JPG

45

 DSCN7440.JPG

46

 DSCN7441.JPG

47

 DSCN7442.JPG

48

 DSCN7443.JPG

49

 DSCN7445.JPG

50

 DSCN7446.JPG

51

 DSCN7447.JPG

52

 DSCN7448.JPG

53

 DSCN7449.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202665.html

上一篇:道钉不再沉默—学者黄安年专访实录【《侨报》(2014.10.22)】
下一篇:漫步中轴线上寿皇殿建筑群
收藏 IP: 1.202.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7: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