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说“一本书中多一个数学公式就会减少一半读者。”咱这篇博文以公式推导为主,看看能有多少点击量。
以前的某些研究认为地震效率h为常量,据此我们建立了锁固段累积Benioff应变(CBS)与剪切应变的联系——线性比例关系。然而,某些研究认为地震效率并不总为常量,对较大地震可认为是常量,而对较小的地震为变量。既然有争议,那就搁置争议,把地震效率h视为变量好了。那么,怎样建立在h为变量的情况下CBS与剪切应变的关系,当然采用老办法行不通了,得另辟蹊径哦。
由于锁固段属于硬岩,其塑性变形(孔隙和软弱胶结物剪切变形)很小,可忽略。这样,锁固段沿断层面的滑移应变=锁固段的剪切应变≈锁固段的弹性剪切应变。下面,看看咱是如何算这个弹性剪切应变滴。
锁固段被加载至某一点C(图1),第i次裂纹扩展将释放一部分储存的弹性应变能。为简化分析,设卸荷为线性方式。显然,三角形ACD面积SACD代表裂纹扩展前锁固段储存的弹性应变能密度。裂纹扩展导致应力降产生,这等效于沿路径CB卸载,则梯形BCDE面积SBCDE代表释放的弹性应变能密度。假设锁固段内部剪应变均匀分布,则相应的弹性应变能Ui= SBCDEV(V为锁固段体积)。
图1 锁固段破裂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关系示意图
设裂纹扩展前的剪应力(CD)为t1,扩展后的终止剪应力(BE)为t2,则:
Ui=0.5(t1+t2) DeiV (1)
式中,Dei为第i次裂纹扩展对应的弹性剪切应变增量。
Ui中的一部分将转换为地震波辐射能Ji,其可表达为:
Ji=h Ui (2)
式中, h为地震效率。
根据Wyss and Molnar(1972)的研究,若终止剪应力等于摩擦应力,则:
h=(t1-t2)/(t1+t2)= Dti/(t1+t2) (3)
式中,Dti为第i次裂纹扩展对应的应力降。
代式(3)入式(2)得:
Ji =0.5DtiDeiV (4)
从式(4)和图1知,地震波辐射能正好等于梯形区域中小三角形面积表示的应变能,这说明式(3)正确。
从大量加卸载循环试验(黄达等,2012;梁昌玉等,2012)知,卸荷模量近似等于剪切弹性模量G。又因为Dti =GDei,则上式可写为:
Ji =0.5 G V Dei2 (5)
因为对同一个锁固段,0.5GV为常量,则上式可变为:
Ji 0.5=CDe (6)
式中,J0.5为Benioff应变,C=(0.5 G V)0.5。
若在每个构造应力加载步下锁固段都有一次裂纹扩展,即有一次地震发生,则累积Benioff应变(CBS)可表达为:
CBS=åJi0.5=CåDei=Ce (7)
式中,e为锁固段的弹性剪切应变。
由此看出,CBS与e成线性比例关系,其可近似表征锁固段的剪切应变或锁固段沿断层面的滑移应变。这下,CBS的“盖头”被掀掉了,其物理意义昭然若揭啦。
我们已经导出单锁固段峰值强度点与体积膨胀点剪切应变的关系为:
ef/ec=1.48 (8)
将式(7)代入式(8)得:
Sf/Sc=1.48 (9)
式中,Sc和Sf分别为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和峰值强度点处的CBS值
对有k个锁固段的情况,经过几步推导得到:
Sf(k)=1.48kSc
式中,Sc为第一个锁固段体积膨胀点处的CBS值,Sf(k)为第k个锁固段峰值强度点处的CBS值。
总结下,人们在推导理论公式时,难免会引入某些假设。需注意的是:(1)要尽量减少假设;(2)要去除冗余的假设;(3)不要采用可能有争议的假设。如此,可增强理论的强壮性。
参考(略)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