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

已有 5736 次阅读 2018-9-28 09:34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信息素养, 本科教育, 研究生教育

图谋按: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陈宝生指出“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本质职能,本科教育是大学的根本”并强调“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信息素养类课程是当年率先被“减负”的。 种种原因,当前不少高校信息素养类课程开课率很低,覆盖面很小。某高校图书馆已多年未开出信息素养类课程(开设的公共选修课无人选),由教学院系自身开展的“实践环节”或“专业选修课”情况是:2016-2017学年为16个班次622人;2017-2018学年17个班次671人。本文特此摘编同济大学图书馆邬宁芬、何青芳《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一文,期待引起更多关注与思考。


摘编自:邬宁芬,何青芳.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图书馆杂志,2018,37(02):39-46.


    《图书馆杂志》2018年第2期刊发同济大学图书馆邬宁芬、何青芳《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问题和对策》。该文根据教育部“信息素养教育现状”课题组开展的全国高校(含高职高专)图书馆在线问卷调查中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的调查数据,结合访谈及文献和网页调研,对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开设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现状包括开课情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及教学效果评价等进行统计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信息素养教育”是对人进行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能力、信息道德等方面的教育,其目标是提高受教育者的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教育对高校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信息素养教育”课程通常由高校图书馆承担,该课程由传统的“文献检索”课程演变而来。

     在我国,文献检索课的大规模普及则是在1984年教育部颁布(84)高教一字 004 号《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通知》的文件颁布之后。经过30多年的发展,国内外高校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从最初单一的文献检索,逐步发展为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的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模式从主要面向本科生的通识教育发展到面向各层次学生(本科生、研究生等)的通识教育与融入不同学科的嵌入式教育并存的局面。

    上海地区高校本科生和研究生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只是各部分内容所占比例不同,本科生课程以图书馆介绍、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检索为主要教学内容,论文写作与投稿、文献管理软件、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和工具书介绍作为次要教学内容;而研究生课程在重视基础(信息检索基础知识和数据库、网络资源的检索)的同时,也强调论文写作与投稿、文献管理软件、工具书介绍和知识产权相关知识等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基本没有学科研究工具、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方面的教学内容。

    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规划应体现“三个层次、多个科类”。“三个层次”是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的总体教学目标,即“普及信息素养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利用专业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训练学术信息交流和研究能力”。“多个科类”是指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相关课程应针对理工类、农林类、医学类、人文类、社科类、艺术类等具体的学科门类和专业做不同的内容设计。与上述课程规划相对应的是上海地区高校信息素养教育应建立“三层次”课程体系,即信息素养基础课程、信息素养专业课程和信息素养高级课程。

    “三层次”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拓展。信息素养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普及信息素养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性质应是公共选修课或必修课,规范统一出版通识类教材,授课对象是高校一、二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包括图书馆网站的利用、OPAC 使用方法、信息检索基础知识、数据库使用方法和网络资源及检索工具;信息素养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利用专业信息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应实行分类教学,可以根据学科属性把课程的适用对象划分为6大类:理工类、农林类、医药类、人文类、社科类、艺术类;教学方式可以采用与专业课程共同授课方式,规范统一出版相应类别的教材,授课对象是高校三、四年级本科生,教学内容为专业大类数据库和网络资源的检索、工具书介绍、论文写作与投稿、文献管理软件、知识产权相关知识;信息素养高级课程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能力,可以采用系列专题教学的方式来完成,每个授课教师可以教学需要采用自编教材,授课对象是研究生,教学内容主要侧重于科研方法、学科研究工具、学术交流、专业信息获取、评价和利用以及学术道德规范等方面。

    加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与其他学科或专业课程的交融渗透。信息素养教育课程是一门应用性课程,只有通过将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与高校其他学科或专业课程渗透融合,才能解决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专业学习、研究问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137493.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招聘编辑3名
下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229期 20180928)
收藏 IP: 210.28.40.*| 热度|

2 郑永军 赵美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8: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