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B1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TB11

博文

没有理论的学科会怎么样 精选

已有 15255 次阅读 2018-8-1 10:1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这是我最近看到的一个博客[1],作者是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心理学家Denny Borsboom。我不是心理学家,也不做实验心理学,但我觉得这篇文章的观点很有启发价值,也适用于其他领域,像生命科学。但他提出的对于理论价值,乃至学术风气的一些看法很值得参考和讨论。

 

科学理论可能是研究工作里最伟大的产物了。它可以允许你在纸上计算一些奇怪的条件下会发生什么。比如你可以计算某个桥在某些条件下能否站住。你可以假设桥的重量或者尺寸,然后应用一个科学理论,比如牛顿定律,来预测会发生什么。很多时候我们对这些预测非常放心,以至于可以在纸上设计一座桥-然后用实际的部件代替理论设计。我们就是这种方法把人送上月球,制造电脑,手机。科学理论就像一个水晶球,帮住我们略过很多无聊的实际工作。它很适合那些懒人。

 

我所从事的心理学领域,很不幸,不能过这种慵懒的生活。没有什么理论可以做出准确的预测,告诉我们如何操控现实世界。我们也没有所谓的心理工程师。我们有理论物理,理论生物,甚至理论经济学,但很少有人提到理论心理学。我们从来不知道自己的实验会走向哪里,研究者会做出自己的预测,但很难像相信理论一样去相信研究者。如果我们想知道做X会发生什么,我们必须实际上去做X。我们不可能走捷径,只能越过经验主义的泥沼。

 

这会带来很多后果,比如如果一个研究领域没什么理论,它就要更多的依赖数据。没有统计分析你就无法处理这些数据。所以没有理论的领域会有一个更为庞大的依赖统计学的研究群体。科学理论和统计研究彼此消长。如果一个研究领域只有统计分析,人们就很难知道何为理论,甚至不知道它到底存在还是不存在。这时,一个统计模型,比如因子模型(factor model)就可以占据理论的真空。在心理学研究的很多领域类似的事情正在不断发生。

 

如果一个学科只依赖于实验和统计,缺乏理论的力量,那么研究就会进展的很慢。比如,我们可以想象心理学家如何建造一座桥,如果利用他们通常的方法学。可能他们会造一千座桥,记录下它们是站立,或者是倒塌。然后利用一个回归方程分析哪些因素具有预测效用。由于变量比较多,一些回归模型可以通过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来进行聚类。这些分析会显示出数据中不同的结构。心理学家可能会发现桥的重量,大小和弹性会导出一个隐变量,就是桥的强度因子,从而产生一个理论,就是强度因子越大的桥越不容易倒塌。他们从而可以再建一千座桥,来对模型做交叉检验。通过多年的研究,在很多情况下,心理学家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输出变量的变化。毫无疑问,这样干一千年,它的精确性也不一定能赶上牛顿第二定律。

 

除了研究进度之外。你也会更容易被潮流和欺诈所影响。一个好的理论可以被无数种方法验证。但如果你的结论全部建立在费劲收集的数据上,就很难去验证它。除非你重新收集同样的,或者类似的实验数据。一般人都不愿意干这种活,杂志也不会发表这种工作。所以,一个研究领域可以充斥一些没有被怎么验证的说法。要到了这个地步,就比较麻烦了。你的领域可能会充满进化生物学中所谓的搭便车的人(free rider-这些人利用别人的诚实工作来走捷径。如果一个学术领域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这些人就能够占据统治地位。

 

条件1,更冒险的结论更容易让人取得名声(而不是哪些更可信的结论)。

 

条件2,出名需要的时间比证伪一个结论需要的时间要短。

 

如果这两个条件都被满足,你就可以抓住一次浪潮一劳永逸的建立自己的事业。等被人发现你的工作经不起推敲的时候,你已经在国家科学院的火炉边舒服的待着了。

 

[1]

http://osc.centerforopenscience.org/2013/11/20/theoretical-amnesia/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27304-1126981.html

上一篇:哈佛的亚裔录取,如何从近半跌落到两成
下一篇:发表文章需要多久
收藏 IP: 18.40.78.*| 热度|

14 文克玲 周可真 柳林涛 黄永义 周健 陈楷翰 季丹 吕洪波 左小超 张家峰 郭景涛 王庆浩 姚伟 李剑超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9: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