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山代有才人出
网海风骚,谁人能独领?
“時間”是什么?
時:日、土、寸,三者的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間:日、门,两者的相辅相成。
时间是什么?是日光之位移。
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时间成了一种手机、电脑上闪烁的数字。
可是,想想古代,人们是如何计时的呢?
日晷!
古人发现太阳照射有影子,
于是聪明的古人发明了这个最早的计时工具。
最早的日晷属石刻,不易判断制作年代。据说应该是夏商之前。
古人观察日月并制定历法时就在利用日影计时了。
使用晷计时,虽然可以精确到几时,甚至几刻,
但是,在阴雨天、夜间等却很不方便。于是,又有了沙漏、铜壶滴漏等较为精确的计时工具,在晷无法发挥作用的时候作为补充。
但它跟晷一样仍然难以随身携带,所以人们约会见面,确定时间一般都较为笼统,比如某天。要在一天内更具体的话,就用比较明确的物象,比如清早、正午、黄昏、晚饭后等等。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巳时发财,午时难挨”,
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
这里的“黄昏”“巳时”“午时”,就是古人对几个时间段的指称。
中国古代,用十二地支来表示时间,对应到现在,俗称十二时辰。每个时辰两个小时,显而易见,这种时间表述太宽泛了,如有约定,难以精准。于是,古人又发明了:刻、更、点。
刻:
古人用漏壶计时,铜壶表示时间的箭上,有一个个刻度,一昼夜共一百刻,一刻合现在的十四分二十四秒多。
当钟表传入我国后,试验后,大致就等于现在的“十五分钟”,
因而,人们就把十五分钟称作“一刻”了。
古代的“午时三刻问斩”,就指的是在中午十二点前行刑.。
更:
又称鼓,因为夜晚看不清天色,不好辨别时辰,
故把一夜分称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夜间击鼓报更,
从戌时开始为一更,亥时为二更,依次类推。
点:
铜壶滴漏计时,以漏击点为计,一夜分五更,
一更又分五点,一点合现在的二十四分钟,
如果说“现在是五更未点了”,
天大概就已经快亮了。
还有,文学作品中的:一炷香的时间、一袋烟时间、一根蜡的时间、弹指一挥间、一眨眼间……等等计时的工具与比喻的手法。
时间是位移,是变化。
变化有物理的空间、距离、大小、形状……的变化;
也有化学的质变,或成长、繁盛、健壮,或衰老、腐烂、退化……
所以,时间就是生命!
生命是一个承载着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载体。
古人的时间笼统,因为古人的脚步缓慢……
今人的时间“纳米”化了,今人的步伐已经“数字”化了……
今人的头脑被脚步超越、抛弃在脚后,抑郁了、痴呆了……
那闲适的诗意、那家书抵万金的情怀……作古!
曾经的“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曾经的“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IT时代,瞬间“落花流水”!
时间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没有变化便无所谓的时间。
速度把位移拉大,速度把质变加快,风骚浪尖,瞬间即逝……
依旧:江山代有才人出,
难有:各领风骚数百年!
数百天、数百时、数百秒……
江山代有才人出,
网海浪高浪急,浪灭浪!浪浪相连不成浪……
网海风骚,谁人能独领?
红叶随笔 2017/09/09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