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亲属称谓趣说(2)

已有 11652 次阅读 2012-12-29 08:02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表兄弟, 堂兄弟

父亲的哥哥称为伯父,父亲的弟弟称为叔父,一般人的口语为伯伯和叔叔。伯仲叔季,本来是老大、老二、老三、老四的意思。所以古人称父辈的兄弟为伯父、仲父、叔父和季父。可是,后来父亲的兄弟中,只要是比父亲大的,一概是伯父,小的一概称叔父,只有老大和老三。而老二和老四被现代人丢掉不用了,这里的原因我没有搞清楚。

伯父、伯母,北方人称大爷、大娘(大妈)。

叔父、叔母,各地称呼都差不多。叔母,都称婶(婶婶、婶子)。一般人都不清楚,这个婶字,却是一个合成字,它是叔母二字音的合成,取两个字音的字头。

同样的合成字,在亲属称谓中,还有一个,那就是“妗”。妗字是舅母二字音的合成,至今许多地方仍称舅母为“妗子”。

说起了舅,又想起了姨。这姨和舅最早可不是同一辈份的人。上次说过,舅就是丈夫的父亲或母亲的兄弟,是上一辈的人。而姨原来的意思却是妻子的姊妹,就是现在还说的大姨子、小姨子。母亲的姊妹,本来应当说母姨或者姨母。后来往往省掉了一个母字,只剩下一个姨。北方人往往直呼大姨、二姨等(或者大姨妈、二姨妈等)。吴方言则加一个阿,称阿姨,阿字读平声的表示姨母,阿读入声的则表示妻之姊妹(即大姨子、小姨子)。

涉及上一辈的说完了,该说平辈的。平辈的是兄弟、姊妹。

兄就是哥哥,可是,在汉代和更早时候,哥字的意思却与唱歌的歌一样。可,哥、歌(謌),都是唱歌,越来越精细,越来越复杂,这是文字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在汉代及以前,没有把兄称为哥哥的。把兄称为哥,开始有文献记载的已在唐代。这样,估计哥哥也是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的称呼

姊是女兄,就是姐姐。可是,在汉代的书籍《说文解字》上,姐是蜀人对母亲的称呼。南宋的吴曾在《能改斋漫录》中说:“近世多以女兄为姐,盖尊之也”。老话说,长兄为父。因而,尊姊为姐(母)也是有道理的。在实际生活中,姐姐有时真的跟母亲一样。但是,用得多了,姐姐的意思就不再是母亲了,它就等于姊即女兄了。现在,姊反倒不大用了,都说姐姐了。

现在是独生子女多了,同时有同胞的或称嫡亲的兄弟姊妹的人很少了。有时,与伯父、叔父的子女在一起,那便是堂兄弟姊妹。堂兄弟,又称同堂兄弟,堂房兄弟

为什么叫堂兄弟?这要从我国古代的宗法说起。一个人,从自己开始往上代数,有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共五代人,这些人的子女都属于同一个小祠堂,其中的每一个人去世,从原则上说,别人都要给他服丧。服丧的丧服级别和服丧时间长短随离死去者关系的远近而不同。这就是所谓五服。该祠堂祭祀的的最高辈份者为高祖父,比高祖父更远的祖宗牌位就取走了(当然要保留最初的很远很远的始祖牌位)。广义地说,同一高祖父下的与自己同辈的兄弟都可以称同堂兄弟。

但是,现在一般只称呼与自己同祖父而不同父亲的兄弟为堂兄弟,这是狭义的堂兄弟,有人为了强调亲近,称之为嫡堂兄弟,古人正式的称呼为从兄弟。而同曾祖父不同祖父的兄弟,称从堂兄弟,正式一点称再从兄弟。其他同高祖父的兄弟,有人称远堂兄弟,古人正式称谓为族兄弟

姑姑、舅舅和姨母家同辈人,相互称表兄弟姊妹。

为什么称表兄弟?表的原意是穿在外面的衣服,引申为外,表里如一、外表等词中的表就是外。姑姑、舅舅和姨母家都是外家,跟自己不一个姓,都是表亲。正如我们称外祖父、外祖母为外一样,都是外家。光称表可以外得很远,有人说,一表千里远。而姑姑、舅舅和姨母家却是最近的,所以将姑姑、舅舅和姨母家的兄弟称为中表兄弟。中表就是外家之最近者,中表兄弟简称表兄弟。

下一代的人,最亲近的是兒,是子。

兒字的原意是婴儿,两条腿、一个囟门未长合的头,象形。子字的原意也是婴儿,一个头、两条胳膊、一个下身,也是象形。

兒字本来并无男女之定,故有男儿、有女儿。子字本亦无男女之定,可以有男子、有女子。可是,两个字放到一起,儿子,却一定成了男性。

儿子长大要结婚,娶来的妇人称媳妇,古人写为息妇,媳是后造的“俗字”。

息,本意是呼吸、喘气,以后,引申为休息之息,又引申为生长,休养生息之息,又从中引申为儿子,息、子息都是指儿子,儿子的太太即“息之妇”称为“息妇”。

现代的北方土话称某人比如小李的太太为小李媳妇儿,这就差了一辈,儿化是表示辈份小。我推想此词的演化过程:先是说某人是老李家的媳妇,以后慢慢的说成了小李的媳妇儿。现在一般电视屏幕上这个儿化音的儿往往并不打出,演员有时甚至不作儿化了。

女儿长大要嫁人,女儿所嫁的男人便是自己的女婿,往往简称为婿。

婿,过去的“正确”写法是壻(婿是后起的俗字),却不是比自己低一辈的人,壻的原意是丈夫。壻,夫也。在这个意义上,有词“夫婿”,唐诗有“悔教夫婿觅封侯”之句,现在的戏台上还常常听到这个词。女儿的夫婿即称女婿,后来把女婿简称为婿,实际上把婿字降了一辈。北方人往往称某人的丈夫为某人的女婿,又把女婿升成了夫婿。

兄、弟的儿女称为姪,现在写为侄。过去,只有女人的兄弟的儿女才称姪,也就是说,姪与姑才是对称。对于男人。兄弟的儿子过去只称犹子,不称侄,《千字文》上有“犹子比儿”一句,就是说要把犹子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有一出京剧《桑园寄子》就是说邓伯道为救他弟弟的儿子而放弃自己亲生儿子的故事。后来,不论男女,兄弟的儿子都称侄儿了。

甥和舅又是一对对称,称我为舅的人就是我的甥。由于甥总与舅不是一个姓,所以称外甥。我们上次说过,过去对妻父也称外舅,所以过去女婿也可以称甥。对于女家(即舅家)来说,这女婿是小孩子姑姑的丈夫,故称姑爷,是女儿的郎君,所以他与大小舅子的关系便是郎舅。

另外,由于女婿也可以称甥,女婿的儿子即外孙过去又称弥甥,早在《左传》上就有这个记载,弥是远的意思。所以至今不少地方把外孙也称为外甥,外甥与外公、外婆成了对称,这样的“外甥”便“占了便宜”。

中国历史悠久、地域广大,各地亲属间称谓非常复杂,考察其演变的来龙去脉,虽然十分困难,但也十分有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647422.html

上一篇:亲属称谓趣说(1)父与母
下一篇:允许与号召
收藏 IP: 119.162.32.*| 热度|

6 李伟钢 朱晓刚 占礼葵 柏舟 庄世宇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