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鸟国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yuniaoguo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博文

毕业致谢: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精选

已有 22932 次阅读 2019-9-3 11:11 |个人分类:生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博士毕业, 中国科学院, 研究生

小时候,妈妈带我去商店买铅笔,商店老板拿出一支瑕疵品。妈妈要求调换,老板说:给你一支金笔也无用。那时我很小,不理解此话何意,只看到妈妈低头不语。

我小学升初中没考上,初中升大学没考上,大学考研惨遭调剂,硕士考博士再次惨遭调剂!

到了博士,我和导师不和退学了!我从来不曾优秀过!

博士退学后,我来到北京,参加了工作,可是发现这并不是我想要的,我还想做科研,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吧。那年,我在北京4 m2的小屋子里,一边打工,一边复习考博。终于过了初试,可是目标导师不要我,我只能调剂。我挨个给动物所的老师打电话,看看他们是否还有名额。可惜都满了。我想算了,下次再来吧。同学张文杰鼓励我,别放弃,再试试吧,于是我又尝试着发了几封邮件。

正当我绝望至极,收到王雁玲老师的邮件,她告诉我李明老师还有一个名额。我立即联系到李明老师,正如一个溺水之人,抓住救命的稻草。我来到李明老师办公室里,简单介绍了自己的情况和感兴趣的方向。李明老师对气候变化感兴趣,恰好这也是我长期关注的方向。不过,李明老师告诉我,还有几个学生联系他,要我先回去,有消息通知我。

我骑着自行车,赶回单位,正走到半路,接到李老师电话:“序茅,你回来吧,我不考虑了,就你了。你抓紧过来补一下程序。”

我难以抑制心中的兴奋,飞一般赶回动物所。到了所里办完手续,李老师告诉我随时可以到组里开展工作。就这样,我抓住了最后一根稻草,而给予我机会的正是李明老师。更加难得的是,李老师知道我喜欢科普,他告诉不要放弃科普,可以一边做科研,一边做科普,恩情莫过知遇。

2015年博一,我和李明老师探讨具体的研究课题。李老师给我一个大致的范围——气候变化对于灵长类动物的影响,并且坦率地告诉我:“我自己也不懂这一块,我们组也不做这方面的研究,不过我可以给你提供一个平台,你需要什么可以直接和我说。”有了李明老师的平台,剩下的路要靠自己走,于是一边上课,一边思考课题研究。

大概半年后,我发现这个选题很多人都已经研究过了,私下里问几位这方面的老师,他们也觉得这个选题意义不大,很难出东西。我这下慌神了,可是又不知道如何给李明老师说,直接告诉他这个选题我做不做了,要换一个选题?可是换什么选题呢?我们组里的大方向是分子生物学和行为生态学,无论换那个方向都得从头开始,我想再坚持下吧。

在我彷徨之际,李明老师无意中给我推荐一篇文献,是本所李欣海老师发表的文章。看到此文,我又见柳暗花明。欣海老师做的正是我想的,于是,我借鉴欣海老师的方法,研究我关注的灵长类动物,可谓依着葫芦去画瓢,先把框架组建起来。有了基础,我开始进行针对性的突破,在欣海老师的基础上,往前进一步,弥补他之前的研究局限。于是,我在旧酒瓶里,开始装新酒。经过半年的努力,有了论文的雏形。满怀信心地投稿,现实给我泼了一盆冷水,两个审稿人,一位同意发表,一位不同意发表,结果拒稿。李明老师鼓励我重新投,修改后,换了一个类似期刊重投,这一次格外顺利,两位审稿人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经过第二轮小修之后,顺利发表,这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篇SCI,二区,虽然不是多么出色,却给予我前进的信心。

更为重要的是,在这次发表文章的过程中,我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别人所谓不可为,未必真的不可为。有了方向,我还要学习新的技术。正巧李丽老师来到北京,给我传授他的研究技术。真是久旱逢甘霖,我和李明老师商量后,我直接去李丽老师组里学习一段时间。跟着李丽老师,在师妹李雯雯和师弟代云川的帮助下,我总算实现了ArcGIS入门。在李丽老师组里,我明白我有很多想法,受制于自己的技术短板,而无法进行量化和写作。不久我再次陷入尴尬,以前是有想法没有技术,有了想法,也有了一点技术,可是没有数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这时期(20165月),恰逢我们组里的任宝平老师来云南野外考察。于是,我跟着任老师在整个滇西北的滇金丝猴的分布区跑了一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古人所谓读“知行合一”,此言不虚,很多问题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结合实地考察,我认为“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对于滇金丝猴的影响”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可是,如何量化人为干扰,成为摆在我面前的第一道难题。开始,我想借助激素的方法,测一测不同亚群的激素,以此来量化人为干扰的影响。

此后的几个月里,我在滇西北满山遍野寻找猴子粪便,从丽江老君山跑到西藏的红拉雪雪山。可是,这猴儿的便便甚是难找。跑了几周后,连猴毛都没看到。捡便便难,要捡新鲜的粪便更是难上加难。我重新回到丽江老君山,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连续2周在山上追踪猴群,终于在一个午后,在一片密林里,发现了滇金丝猴的粪便,如获至宝,我凑过去趴在地下,闻了闻,不臭,比较新鲜,随后小心翼翼地把粪便放到采集瓶里。取到粪便后,我需要和时间赛跑,因为粪便必须冷冻,而山上没有冰箱。可是偏偏遇上了阴雨绵绵,我顾不得那么多,冒雨下山,路上泥泞崎岖,我小心翼翼,一边保持平衡,一边护着包里的粪便。就这样,采集到第一处粪便样品。

随后,我转战康普,在沈永生局长的协助下,我和向导进山。山上4000m处,是高山草甸,我们刚爬山去,就下雨了,整个山都被云雾笼罩。我们如同迷失的麻雀,四处乱闯。脚下深深陷入泥土里,每走一步都格外费劲。更为要命的是向导迷路了。向导说,翻越了这个山梁,有一间放牛小屋,可以休息。我们艰难地翻过去,牛是看到了,可是放牛的小屋却没有找到。就这样,冒着雨一直走到天黑,浑身湿透,没了知觉,总算找到了放牛的小屋。我们在里面生了一堆火,吃了饭,早早躺下了,浑身疼,怎么也睡不着。半夜,屋子外传来一声巨响,我试着去叫向导,可是无论如何都叫不醒。过了一会,它离开了 ,可我的心脏却没有放缓。第二天早晨,我起来看到外面大树上留下一行爪子印,原来是黑熊。雨还在下,一只猴也没有出现。我好想回家,心想算了,不干了。可是,转过头来一想,来都来了,再坚持下吧。

希望往往就产生在将要放弃的那一刻。我听到前面折断树枝的声音,于是悄悄摸索到树林下,这是我第一次在野外见到滇金丝猴群。在它们活动的区域,再一次捡到粪便。有了两处粪便,接下来响古箐有一群习惯化的猴子,是一定能找到粪便的。有了3个猴群的粪便,可以进行对照分析了。

好不容易把采集的粪便带到北京。提取了几个之后,发现样品根本无法用,前功尽弃!既然实验不成功,我重新开始收集猴群附近的人为活动,把这些数据进行量化。可是这里有个问题,之前没有人使用过类似的方法。一些好友告诉我,没有参考文献的方法,很难发文章。可是,我却不信这个邪,科研不就是推陈出新吗,别人没做过不代表我不能做,我为何不能给别人提供一种新的方法。在林科院张宇同学的帮助下,结合我们组部分遗传数据,凑出来第二篇文章。此后,开始了漫长的投稿拉锯战。

第一次投稿,一周后被拒,编辑认为不符合它们期刊标准。

修改后,换期刊第二次投。约莫一个多月,审稿意见回来了,一共3个审稿人,一个支持,一个反对,一个不表态,结果编辑拒绝。虽然说拒绝,不过审稿人提出的意见很有针对性,我仔细修改,再投。

第三次投稿,3个审稿人提出很多问题,需要大修。我仔细对着审稿人意见,就像捧着圣旨,不敢丝毫怠慢。返修后,编辑又找来两个新的审稿人,继续修改。第二次翻修后,3个审稿人给出意见,一个同意,一个不同意,其且两个审稿人意见相左,而第三个审稿人又不表态。这时候编辑一锤定音:拒稿。前后10个审稿人,历时一年,就这样被拒绝了。如果退一步,投一个差一点期刊,心有不甘,而继续投同级别期刊,又怕耽误时间。

这个时候,我已经博三了,该毕业了。之前已经有了一篇文章,毕业是足够了,李明老师从来不会让学生延期。可是我有不甘,工作没完成,我走了之后李明老师这一摊子没人接手。我思考了一周,决定延期。很多人以为我犯神经了,大家都恨不得越早毕业越好,还第一次有人主动延期。我不想思考这么多,患得患失。我要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留遗憾。

于是开始新一轮投稿。经过两轮审稿之后,文章被顺利接受了。经过前2篇文章的磨炼,第3顺利多了,修改后直接发表。

又到一年毕业季,到了该说再见的时候了,如今找工作一年难比一年,去年毕业可以去的岗位,今年就去不了了。夜深人静,我也曾问过自己:序茅,你后悔延期吗?”有什么后悔的,凡事要有始有终,给自己一个交代,也给别人一个交代。不论将来如何艰难,至少我对得起导师的那一份信任,这就足够了。

感谢那些曾经帮助我的人,特别是李明老师,我会用努力对得你起的信任;谢谢任宝平老师、刘志谨老师、张洁老师、周旭明老师、向左甫、黎大勇、李欣海老师、李建春老师、国科大的木佳老师,研究生部的老师们,同门的朱平芬、王子明、祁纪伟、史芳磊、张立业、闫忠泽、谭鑫鑫、刘博君、向知渊、刘伟强、冉全等,谢谢你们的关心和照顾。

我从来不曾优秀过,也从来不曾放过!

(原文刊登在《国科大》2019年第3期)

补充:谢谢诸位老师关心,我目前在 兰州大学生态学创新研究院 青年研究员

2019年6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90233-1196459.html

上一篇:丛林秘语:夜幕下的强盗
下一篇:写给外甥:不要在奋斗的年龄佛系人生!
收藏 IP: 58.206.161.*| 热度|

117 尹庭昌 刘名信 郑永军 孟佳 王恪铭 史晓雷 王从彦 吴斌 熊建华 郑强 杨力 李东风 雷宏江 徐耀 周忠浩 施树明 夏志 曲均峰 郭新磊 黄仁勇 高铭 李建涛 牛伟博 王伟 张文超 许连明 梁洪泽 罗春元 王晨 陈杨 李士成 马泳波 黄学真 曹建军 彭真明 罗民 邝宏达 朱鸿源 孙宝玺 刘立 张启峰 李雪 李斐 彭友松 王林平 李久煊 张晓良 武夷山 姚伟 阮启超 文克玲 元凯军 魏武 黄永义 梁劲康 晏锐 王水 汤济鑫 左小超 单坚开 徐智优 董全 李闯 李维纲 李建国 刘浔江 陆展鹏 吴明火 晏成和 梁庆华 袁方 姚向东 杨金波 李永冲 强涛 王安良 蒋春雷 吕秀齐 刘光波 薛良交 饶东海 李毅伟 乔大河 吕喆 杨绪洪 罗鸿幸 吕泰省 陈理 刘博 李世晋 鹿露露 潘丽媛 赵建民 刘建彬 段法兵 柏延文 高建军 刘守柱 苏鑫杨 姚小鸥 袁文常 杨正瓴 李得建 李璐 李莹 王庆浩 金祖雪 梁星云 周浙昆 陈晓东 帅凌鹰 李永鑫 赵春燕 段含明 刘陈立 hfutdqq bumblebe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