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08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ra0807

博文

从模具钳工到工程院院士,凭借3万元“第一桶金”开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已有 1372 次阅读 2019-12-3 10:28 |个人分类:德先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从模具钳工到工程院院士,凭借3万元“第一桶金”开启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全球IPv4地址面临耗尽的现实已经被宣传多年,而这一天最终还是到来了。


11月25日,一封来自欧洲世界互联网组织(RIPE NCC)的邮件确认,在欧洲地区有关互联网的43亿个IPv4 地址已经全数耗尽,以后再没有IPv4 地址可以分配给ISP 和其他大型网络基础设施供应商。


为了长远地解决IP地址的问题,建设下一代IPv6网络,发展IPv6信息资源,发展IPv6用户势在必行。国际上发展IPv6下一代互联网的现成模式是在一个网络上同时提供IPv4和IPv6服务,这就像IPv6扶着IPv4的“拐棍”走路,非常不利于IPv6的发展。


这段发展史中,有一个不容忽略的人物,而对于中国互联网的未来,这个人更是举足轻重,他就是吴建平。


吴建平团队经过反复研究,大胆选择了建设大规模纯IPv6网络,2004年12月25日,吴建平主持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NGI核心网CERNT2正式开通,这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吴建平团队所建设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让IPv4过渡到IPv6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回望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史,吴建平不能被忽略;展望中国互联网的未来,他同样不能忽略。在他身上,凝聚了中国一代互联网人的智慧与付出。


1.jpg

吴建平

1953年,吴建平出生于山西太原。在他16岁时,国际互联网诞生。那时的吴建平不可能知道这条新闻,同年他跟随着上山下乡的滚滚洪流,进入一家工厂做起了模具钳工。


初中时,吴建平并没有学到什么知识。到了工厂做工后,他下决心要把知识补回来,于是他白天在厂里从事繁重的劳动,晚上便利用休息时间苦读初中和高中知识。


1973年,凭借做工人时的几项发明创造,吴建平被评为省级劳动模范,被推荐进入了清华大学电子工程师计算机专业。


刚入校的吴建平就赶上了国产第一代计算机的研制工作,他一边学习文化课,一边参与计算机研制工作。上世纪70年代末期,从清华大学研究生毕业以后,吴建平留校任教,并开始参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研究。


那时的中国面临着国际上的技术封锁,吴建平他们拿不到任何网络技术,只能从一些来访的学者手中看到零星的资料,根本没有办法摸到任何实际的网络产品,进口设备更是天方夜谭。


吴建平虽然开始了计算机网络研究并参与了一些实验,却并没有摸过真正的网络。他逐渐确立了这么一个目标,那就是用自己研制的设备,搭建中国人自己的互联网。并且做网络一定不能纸上谈兵,无论如何得做出来一个试试。


然而搭建一个网络岂是那么容易?80年代初期,吴建平在导师的支持下,以极低的科研经费买到了3台单板计算机开始研制网络设备。经过两三年没日没夜的工作,吴建平终于开发出了一套能够“转起来”的网络,三台节点机加上六七台微型计算机——网络的雏形诞生了!


随后,这套网络系统得到产业化,推广应用到许多领域,包括1986年建成的清华大学校园网。当时国内的一家大单位找上门来,希望吴建平帮助他们搭建一个通讯系统,但费用只有3万块钱。


考虑了许久,吴建平最终决定接下这个活,并帮助这家单位建成了有12个节点的跨省系统。吴建平拿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虽然经费只有区区3万块钱,但那个时候对于吴建平来说十分珍贵。得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他又马上将经费投入到后续的科学研发项目中。

1987年,也就是吴建平在清华校园里从事网络研究的第十个年头,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被国家派往加拿大进行为期两年的学习和研究。温哥华正好是加拿大学术网的总部,正是在那里,他第一次接触到了真正的互联网。


“我比较震撼的是它已经有相当大的规模,几乎连接了美国所有大学,这就是第一代互联网的感觉。”身在加拿大的吴建平也得以成为最早一批使用电子邮件的中国人。


此后他在学校的支持下,想方设法租到了一个国际线路,把Internet电子邮件系统引进到了国内。1988年,很多清华教师第一次通过这条租用的线路向全球发送电子邮件,实现与世界的对话。


1989年,吴建平结束在加拿大的公派留学,立即回到了祖国。在很多人看来,吴建平从事的行业在国外的发展可能更有前途。


但吴建平却认为:“多学一天,多学一年对我来说当然是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但是我同时有更紧迫的心情。因为在国外学习你才知道国外和国内的网络方面有多大差距。我学到知识就立刻想要回来,把国外网络领域的先进知识用到中国的网络建设中来。”


1993年,是中国的互联网发展至关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国际巴黎统筹委员会对中国进口互联网设备解禁。此时,世界第一代互联网已日渐兴盛,中国互联网建设大计开始提上议事日程。


也是这一年,国家开始规划建设国家教育网。跨国巨头IBM有意承揽这个项目,并表示愿意承担所有建设费用,但前提是能够获得一半的控制权。


教育部最终认为,国家的信息基础设施,不能掌握在外国人手里。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提交了“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项目建议书”,吴建平是主要起草人之一。


1995年,在吴建平的带领下,第一个覆盖全国范围的互联网建成了,而当时中国还没有任何其他网络可以提供如此大规模的互联网服务。吴建平也因此被称为“中国建网第一人”。


CERNET项目的成功,拉开了中国互联网大发展的序幕,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为开拓和推动我国互联网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


如今风靡中文互联网的搜索引擎“百度”,教育领域革命性的高考网上录取……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而支撑这一改变的便是吴建平等专家和技术人员的研究成果。

2000年前后,吴建平又把目光转向了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在现行互联网IPv4地址资源即将枯竭和面临其他许多技术挑战的形势下,他又成为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研究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之一。


为了解决IPv4协议下的IP地址枯竭问题,国际互连网界公布了新一版的传输格式,叫做IPv6,它所提供容量几乎不可能穷尽。


国际上的现成模式是把过去的IPV4IPV6并行,但吴建平却大胆选择了建设大规模的纯IPV6.


20041225,吴建平领导的中国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CERNT2正式开通,这是全球最大的纯IPV6网络,其中向来被美国垄断的互联网关键技术,核心路由器是由吴建平领导的团队研制的。


如果说搭建CERNET让我们深入掌握了互联网技术,吃透了互联网的机理,那么研制纯IPv6是我们的进一步创新。吴建平团队所建设的纯IPv6下一代互联网让IPv4过渡到IPv6已成为全球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07月,吴建平荣获国际互联网界最高荣誉乔纳森·波斯塔尔奖,成为我国首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


国际互联网协会主席兼CEO Lynn St. Amour在颁奖大会上评价指出,20年前,吴建平以前瞻的眼光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和未来影响力及其将会在中国的社会改革、技术发展和经济增长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此后,他带领团队持之以恒地努力工作,在推动中国互联网发展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对全球互联网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紧紧跟随和创新研究下一代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十多年后,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终于走在了世界前列。


然而,吴建平的脚步始终没有停留在当下。“下一代互联网的时代已经来临,我们还有许多需要学习、消化、创新。


这是一个科学家朴素的志向,但为了这个志向,吴建平付出了超乎常人的努力。


在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科学大楼,吴建平的办公室总是很晚才熄灯,物业说他经常晚上10点之后还来办公室,半夜才回去


在很多同事看来,吴建平缺少很多生活情趣:一年中三天两头出国开会,可他不玩儿不转,开完会就回来,常常是从机场直接到办公室工作。晚上11点前很少休息,为节省时间经常在车上听下属汇报,从清华大学到外面开会几分钟的路上他也能眯一觉。


但在吴建平看来,最大的乐趣就是研究互联网,最大的志向是用中国自己的技术建立中国的下一代互联网,并为国际互联网作出中国人的贡献。


他说,“回顾自己30多年的工作经历,我觉得作为一名科研人员首先需要坚持,坚持自己的科学理想;其次应该团结,没有一个好的团队,我很难取得点滴进步;而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应该是创新,没有创新精神,只能单纯地成为模仿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208598.html

上一篇:[转载]施一公:如何提高专业英文文献阅读能力?
下一篇:【邀请函】2019平行智能大会将于12月21日在北京举办
收藏 IP: 159.226.1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19 1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