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a080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ara0807

博文

从“打杂妹”到青年女科学家,沈俊认为女性做科研没有那么难

已有 8267 次阅读 2019-2-14 09:47 |个人分类:德先生|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打杂妹, 青年女科学家, 沈俊, 女性做科研 |文章来源:转载

原创: 小德     德先生

blob.png

沈俊研究员(右一)荣获“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

2018年,沈俊荣获由全国妇联、中国科协共同授予的“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该奖是表彰她在“低温制冷技术”方面的前沿研究工作,特别是围绕新型制冷方式“磁制冷技术”开展的从基础到应用的全链条研究。

 

近年来,传统家用制冷设备中的制冷介质氟利昂引发了全球温室效应,正逐步被淘汰。其替代工质氢氟烃,也将于2028年被全面禁用。

 

沈俊研发的磁制冷技术,利用固体磁性材料的磁化放热和退磁吸热实现制冷,无需额外添加制冷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制冷零排放。

 

她带领团队研发的磁制冷样机,申请到了国际专利,并被美国航天公司所采用;他们与企业合作实现的成果转化,应用于科研和工业级产品中,几年内实现了数亿元的产值。

 

沈俊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她长期从事于我国低温制冷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负责核心制冷技术研制及产业化应用开发,成果卓著。

 

尽管已是一双儿女母亲,她从未因工作与生活的多重身份而不堪重负;相反,对工作总是满怀激情和自信。

 

“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被誉为中国女性科学家的“诺贝尔奖”,只有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果的女性科学家才有可能获得。但沈俊最初的梦想,并非要当一名女科学家。


blob.png

工作中的沈俊

误打误撞走上科研路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实体经济兴盛的时代,当时高考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沈俊那时正读高中,她文笔出众,经常会在校报上发表一些“豆腐块”,梦想着将来自己成为一名记者。

 

可父母认为当时理科生更有前途,硬让她报考了理工科专业。沈俊听从了父母的建议,报考了材料专业。毕业后,她选择了继续读研深造。

 

读研期间,她第一次接触到低温制冷技术。经潜心研究,她对低温制冷技术愈发感兴趣,而且还发现了国际上最低温度、大磁熵变铁磁磁制冷材料,填补了我国这一温区的国际空白。

 

优异的成绩,让她入选了学校联合培养计划,后又进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磁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磁制冷研究工作。从此她开始真正学习、理解磁制冷研究的方法。

 

期间,第一次出国开会时她专程前往美国宇航公司参观他们的磁制冷样机,发现他们研制的样机质量相当高,远超国内研发水平。惊叹之余,她暗下决心要做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制冷实用冰箱。

 

博士毕业后,她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与制冷工程研究中心,这是国内研发制冷技术最为顶尖的科研机构。在这里,她开始了磁制冷技术的研发之路。

 

多年的历练,使沈俊从刚入课题组时的懵懂实习生,一步步成长成中国磁制冷领域的青年女科学家。

blob.png

沈俊

打杂妹到课题组业务骨干

万事开头难,刚入磁制冷课题组时,她对磁制冷技术课题研究不太熟悉,也不清楚从哪入手能够做出成绩。性格好强的她,决定从“打杂”做起。

 

那时她每天很早就去办公室,整理实验工具、打扫实验室、准备会议材料、修理办公器材等日常琐碎成了她的主要工作。对事业的热爱,让她不管干什么都干得十分起劲;她积极乐观的态度也给团队带来了一些小清新,同事们都认为这位美女博士既能吃苦又很好学。

 

课题组长很欣赏这位勤勉主动的新人,认为她是可造之材,逐渐给她安排一些重要任务。

 

对此沈俊非常珍惜,每次总会超前完成领导交付的工作。而且领导要求一步,她会尽可能完成十步,提前做好后面的工作。遇到问题,她一定会通过请教同事或查阅资料等途径将其圆满解决。

 

求全责备的工作态度和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让她不久就从“打杂妹”蜕变成课题组的业务骨干,当然期间并非一帆风顺,遇到了各种各样的困难。

 

课题研发开始后不久,主要负责领导突然因病去世,这让他们措手不及。研发工作不能停下,整个课题组的重担一下落到了经验不足的沈俊和另一同事身上。

 

她感到压力巨大,甚至有些举步维艰。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科研停滞不前、人员短缺、新人经验不足、经费难以为继等。由于工作阅历尚浅,很多科研手段、管理方式她都不很了解,那段时间她几乎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处理困难、解决困难。

 

最让她头疼的是,当时科研经费特别紧张;最困难时,再过两个月就没钱给工作人员发工资了,换句话说整个课题组很快面临被解散的危机。

 

面对残酷的现实,她没止步退缩,而是始终认为:只要积极应对,办法一定要比问题多。

 

对于那段时间,她坦然地说,当时精神压力特别的大,因缺少工作经验,自己不确定是否能带领团队度过难关。长期的焦虑导致经常性的失眠,她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对着镜子不断给自己加油打气。

 

上班后,她就鼓励课题组人员开展一些其他的小课题研究,尽最大可能争取科研经费。

 

这样硬抗了一年半,坚持不懈的努力最终换来了转机,课题组在磁制冷技术上获得了突破,终于度过了难关。

 

总结那个节点,她认为,在科研攻关中,心态和方法都很重要。用正确的科研方法会少走很多弯路,避免横生枝节。所以年轻的科研工作者要从一开始就给自己设立一个正确目标,找准科研途径,这样才会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当然科研路上免不了失败,失败并非毫无意义,也许失败越多离成功就越近。

 

磁制冷技术研发一开始并不被国内制冷行业所看好,沈俊带领团队打破了该领域长期没有突破的窘境,找到合适的材料之后,成功研制出了小型室温磁制冷机,从而使国内的磁制冷技术一跃达到国际前沿水平。让中国从国际磁制冷技术的跟跑者变成了并跑者,甚至成为了领跑者。

 

他们自主创新研发出磁制冷系列样机,引来国外同行业中顶级科研团队、生产商的参观与交流,这些团队主动跟他们谈合作;沈俊团队的学术报告,也在国际学术交流会上最受瞩目。

 

对于科研工作,沈俊认为并非人们想像中那么难,很多人特别是女性,没必要对科研工作望而生畏。


blob.png

沈俊(中间)

女性做科研,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在科研领域,女性从业者人数相对较少,而且越趋近科研工作顶端,女性从业人数就越少。这一金字塔现象已在许多研究报告中被提到。

 

目前中国科技工作者共有8100万人,其中女性从业者占比40%左右,在数量、比例上均居世界前列。

 

但女性科技工作者明显存在“高位缺席”现象:我国女性院士人数占院士总数的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女性项目主持人占总项目比例仅在10%~25%之间。造成高位缺席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首先是从大学开始“工科女”人数就远少于男生;读硕时更少;读博时几乎就没多少女生了;就业后很少有女生安心搞科研工作。

 

她表示,自己恰恰是在研究生阶段接触到低温制冷领域的,开始爱上了科研。这让她笃定在科研路上留下来。

 

一些女性受社会观念的影响,对科研工作存有较多的顾虑和恐惧。她们认为科研工作很难,只有智商高的人才能从事;而且十分辛苦,需频繁加班,容易影响正常的生活,特别是结婚生子后,容易产生工作和家庭的矛盾。

 

其次,科研领域对女性的歧视并未完全消除。有些科研机构因女性结婚生育会分散一部分时间、精力,就不想聘用女性;甚至在学习阶段,有导师潜意识里倾向招录男生。他们认为工科专业需要在实验室做各种实验,有时还会做一些搬运工作等体力活等较为辛苦,吃苦耐劳的男生更能胜任。

 

沈俊认为,科研工作的确很忙,有时需一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但如果能高效地利用时间,就能很好地处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尽管自己热爱科研,但也并没因此放弃生活。

 

工作再忙,也要热爱生活。有时可以给家人一些惊喜,或带家人一起出去度假,生活中需要仪式感。工作之余自己也会散步、滑雪、打羽毛球、跑步等。

 

作为中科院大学博士生导师,她表示自己喜欢招收女生,科研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在科研过程中做出有价值的成果,自己就会慢慢爱上科研。

 

对于未来,她认为,磁制冷虽然优势明显,但真正走向实用化,在材料、器件和系统各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实现起来还有困难。目前她正努力朝她下一阶段的人生目标迈进——带领团队做出世界上第一台磁制冷实用冰箱,实现磁制冷的广泛应用;让自己成为“世界杰出女科学家”。


 blob.png

blob.png

blob.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51291-1162097.html

上一篇:刘克峰:从不羁少年到世界著名数学家,他是怎么做到的?
下一篇:[转载]从差等生到博士生:一位农村孩子的奋斗
收藏 IP: 27.223.89.*| 热度|

3 罗汉江 魏焱明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