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xum

博文

美国Safety Stand-Down了,我们不能停下来吗 精选

已有 14289 次阅读 2014-5-13 14:53 |个人分类:广义安全观|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safety, 事故预防, stand-down, 美国安全停工

美国Safety Stand-Down了,我们不能停下来吗

140513 李健


美国职业安全健康局(OSHA)联合美国国家职业安全健康研究所(NIOSH)等组织将在今年62-6日举办全国性的建筑行业安全停工活动National Safety Stand-Down,活动主题是建筑工地坠落事故预防,目的是提高雇主和工人对高处坠落伤害的预防意识,它是2012年发起的建筑行业坠落预防活动的一部分。注:2010美国建筑业高处坠落事故导致264人死亡,占该行业事故死亡总数的1/3以上

Safety Stand-Down期间,OSHA鼓励雇主和工人在工作日暂停正在进行的工作,一起讨论建筑行业坠落事故的预防措施,包括梯子安全、脚手架安全、屋顶作业安全以及防坠落安全装备的正确使用。Safety Stand-Down意味着建筑工作的进度将放慢而雇主要承受一些损失,但这是为安全而停工,为事故预防而停工(非事故后停工),所以美国人想停下来。为此,OSHA向雇主们发出强烈的信号“Safety Pays. Falls Cost.”(安全投入越多、坠落事故损失越少)。

OSHA还专门建立专题网页,指导大家如何开展一场成功的Safety Stand-Down,如坠落预防只需要简单的三步PlanProvideTrain,即工作之前做好安全风险识别计划、提供适合的安全设备和训练每个人安全使用(图1、图2)。OSHA的指导非常细节,如屋顶作业前,要考虑到不同的坠落危险,像屋顶上的孔洞或天窗和屋檐边缘,要采用适合的防护设备如个人防坠落系统(PFASPersonal Fall Arrest Systems)。网站上提供了大量安全工具资料以帮助雇主培训工人,服务之周到令人佩服,如资料下载除普通的PDF格式和视频资料,还有适合Sony阅读器或iPad EPUB格式,以及适合电子书阅读器的MOBI格式。

图1(来源:https://www.osha.gov/StopFallsStandDown/calendar.html,以下同


图2



为配合此次Safety Stand-DownOSHA网站还公布了美国全国各区域举办的预防活动清单(图3),什么时候、在哪里、活动内容以及联系人和电话,只要你点开你所在的区域,即可获知。

图3



只因为高处坠落事故率高,美国如此兴师动众地号召建筑行业停工几天,雇主、工人、行业团体等一起合作开展事故预防交流、培训活动,以提高预防意识,确实值得我们学习。

近日,国务院安委会发布通知,通报了仅今年五一前后的多起建筑施工事故,一共造成31人死亡。这些事故是:

428,中石化胜利油建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山东万通集团东营海欣仓储有限公司新建球罐工程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5人死亡。

51,河南振兴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河南中部药业物流产业园在建钢结构厂房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

52,中国建筑第三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武汉市江汉六桥工程发生高处坠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

53,中交第一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承建的安徽省望东长江公路大桥龙头岭隧道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

53,广东茂名一座在建石拱桥突然发生坍塌,造成11人死亡、16人受伤。

55,中国水电建设集团路桥工程有限公司承建的渝广高速(重庆段)华蓥山隧道工程发生坍塌事故,造成3人死亡。

安委会的通知指出,这些事故充分暴露出部分地区和单位建筑安全生产责任不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不到位,隐患排查整治不彻底,现场管控不严格,对非法违法施工行为查处不力,行业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等突出问题。。。。。。

 

这么短的一周左右时间,发生这么多事故,造成这么多人死亡,暴露的又是这么多老生常谈的突出问题!我们可以学学美国人的Safety Stand-Down,宁可让GDP放慢,在建筑施工的黄金时间也停下几天,唤醒安全意识,讨论一下,我们施工前做了安全计划没有?我们为工人提供安全装备了吗?我们训练工人正确使用了吗?我们的有关部门做了细致细节的预防组织工作了吗而不是仅仅指出暴露的问题?

我们曾说我们不要带血的GDP,我们要绿色的GDP。。。美国人能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学着做做、也安全停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03722-794037.html

上一篇:安全培训最重要的不是“安全知识”
下一篇:惋惜评书家田连元遭遇车祸
收藏 IP: 60.19.133.*| 热度|

18 赵美娣 强涛 朱传卫 王海洋 麻庭光 水迎波 廖晓琳 尤明庆 鲍海飞 刘连兴 闵应骅 郑春 周云圣 王小平 毕鹏翔 张云扬 傅蕴德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