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新闻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cienceNews 服务职业科学家的传媒

博文

聚焦2014的“科学”与“新闻”

已有 2272 次阅读 2015-3-5 21:20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记者 姜天海


1月31日晚6点半,原本静谧的中国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开始熙熙攘攘。不少理工科模样的学生簇拥着走向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一楼讲堂,兴奋地讨论着即将举行的“科学之夜”中国科学报社年度盛典。
 
今夜,这里汇聚了来自各学科领域、各行各业的科技大牛。
 
陈佳洱、郭雷、沈保根、魏江春、韩布兴、匡廷云、饶子和、包信和、曹雪涛等数十位两院院士、专家和学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相关部委及多家科技企业的近400位领导和嘉宾出席了此次盛典。
 
他们的关注,体现了社会各界对于两大关键词的日渐重视:“科学”与“新闻”。
 
在科技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的今日,无论是自媒体传播还是主流媒体报道,都在很大程度上显示着民众和知识界、科技界对于科技创新的极大关注。同时,科技界的专家学者也在努力通过各种媒介传播形式,提升公众的科学认知和科学素养,建立公众对于前沿科技的信任。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科学”与“新闻”纵横交织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已经大大超越了两个词语本身的含义。
 
“科学”“新闻”相得益彰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局、中国工程院办公厅、中国科学报社承办的“两院院士评选2014年中国/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活动已经举办了21届。
 
早在1994年,中国科学报社就联合发起了这项被很多院士称为一年一度“科技盛会”的评选活动。
 
两院院士的投票评选对当年国内外科技进展进行了系统、权威的梳理,经过媒体广泛报道,帮助公众进一步了解国内外科技发展动态,对科学宣传普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10年,“科学”与“新闻”之间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
 
在沟通互联时代,随着科学网在科技圈的崛起,中国科学报社顺势在科学网上发起了更加亲民的“2010科学网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让公众可以票选出自己心目中的年度科学新闻人物。
 
2011年12月,这项“国民票选”正式更名为“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五年来,该评选活动在科技界建立了良好口碑和影响力。不仅是对当年科技进展、科学发展的系统梳理,也是对优秀科技人才的鼓励和支持。
 
四大领域熠熠生辉
 
“赵闯+杨杨”。在颁奖舞台上,这对被誉为“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科学艺术家组合引起了台下观众的注意。
 
“他们虽然不是科研人员,但却做到了很多科研人员做不到的科普推广,他们成为了科学和大众之间的桥梁。”在现场对这对科学艺术家组合印象深刻的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细胞生物学博士张鲁狄告诉《科学新闻》。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评选活动由《中国科学报》、科学网、《医学科学报》和《科学新闻》杂志共同主办。
 
此次获得该奖项的十位“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按照四大评选领域划分,评选出了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饶子和、赵忠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曹雪涛为代表的“基础研究领域科学家”;以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谢和平,中国科学院院士包信和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杰出者”;“科技传播者(含科普工作者)”科学艺术家组合“赵闯和杨杨”;以及“科技企业领军人物”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奥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程京,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总裁历军,中科招商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单祥双。
 
同时,经评委提名并选举,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被评为“2014中国科学年度特别新闻人物”。
 
2014带来的科学惊喜
 
“2014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的评委会上,除了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和媒体资深人士之外,还有一个新的面孔,他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赵斌。评委会当天,他专程从上海赶来投票,之后又飞回上海。
 
谈到参加此次评审会的理由,他一下子列了一大串:正好赶上学校放假,名单当中很多院士是值得他学习的对象,他想代表北京之外、院士之外科研人员的声音等等。
 
最重要一点,他认为这种专门为科学相关领域开设的评选活动,是对年轻科研工作者的一种激励。
 
“因为这更像是来自民间、社会角度的承认,是一种全社会的关注度,不是行政行为,所以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好感。”赵斌告诉《科学新闻》,众多好处之下,自己觉得北京之行非常值得。
 
此次评选活动所划分的四大评选领域延续了去年的评选标准,不仅代表着如今科技界的主流发展方向,也是2014年度创新驱动发展、科技推动进步的真实写照。
 
这四大领域“不好说是覆盖了整个科技界,但是我觉得已经覆盖了2014年(科学技术发展)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中国科学院院士匡廷云告诉《科学新闻》。
 
但是评选科学年度新闻人物,就如同在科技金字塔的塔尖上百里挑一,是否能够选出最具代表性的人物的确有一定难度。不过,随着我国的科技发展进入重要的跃升期,我们也相信世界的科技舞台上会涌现出更多优秀科学人物的身影。■
 
《科学新闻》 (科学新闻2015年2月刊 封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5876-872239.html

上一篇:曹雪涛:免疫学领域的拓荒者
下一篇:段慧玲:科学让我完美蝶变
收藏 IP: 211.100.5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