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驿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老李 一个行走者的思想历程

博文

沉寂的中国改革:科技先行! 精选

已有 5869 次阅读 2012-6-15 18:19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中国, 时间, target, center

【博主按】去年年底的时候与王保宁博士喝酒聊天,提到一起做点事情,不觉一拍即合,这样就有了约稿与组稿的事情来,我找来科学网上做科技政策的几个同行与朋友一起张罗这个事情,他们是曹聪老师、李宁老师、刘立老师,还有俺,今天下午终于把文章收集齐,发给保宁。下面这则文字,是给杂志做编者按用的,利用几位老师文章的摘要以及俺的一点说法合成的,留下个记号,做个友谊纪念。时间过得真快,感觉没有做什么事情,转眼就到晚上了,得准备晚饭了。以后有机会,再做几个这样的专题。突然想到,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啊!时间终于会杀死我们的!

 

沉寂的中国改革:科技先行!

科技体制改革已经成为当下中国的热点话题,到底中国科技体制的问题出在哪里?应该如何改?这些疑惑都是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的问题,至少学者们应该发出一种自觉的理论追问。本着这个目的,本期专栏我们邀请四位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研究的学者就此话题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希望能够全面展现中国科技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可能的解决策略。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曹聪副教授认为:中国已经错过了科技体制改革的最佳时机,而且改革的机遇窗口正在关闭。中国科技体制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纳为宏观上体制关系没有理顺,缺乏执行力;从中观上科研经费的分配不公平;在微观上则表现在对科学家的评价体系不合理。所以,改革应该从这三方面突破。美国关岛大学的李宁副教授:探讨了制度安排经济和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从国新系框架入手,推进学习在技术创新中的源泉作用机制,并从垄断、知识产权、技术标准、政府采、科学研究等方面提出了促业学习的公共政策建议。上海交通大学的李侠教授认为:创新能力的现实是需要一些社会基础条件作支撑的,缺少这些基础条件,创新行为不可能发生。为了分析某个地区的创新能力,需要构建区域创新能力测评体系,这个体系根据五个指标来测评区域创新能力,即制度基础条件、经济基础条件、人力资源基础条件、文化基础条件与舆论基础条件。并给出一个推论:只有基础条件得分超过70%,创新才可能实现。清华大学刘立副教授则认为:科技政策学在美国的兴起,是美国追求科技政策科学化的必然结果。中国应该加强科技政策学的研究,并探讨了中国科技政策学应该关注的问题领域。

    希望通过杂志与学者们的互动尝试,能够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破冰之旅贡献出宝贵的思想火花!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582514.html

上一篇:一封来信及回复
下一篇:大话中国之神贴之七:别当真,逗你玩呢
收藏 IP: 124.79.168.*| 热度|

33 陈小润 赵建民 文双春 李学宽 陈安 武夷山 戴德昌 陆俊茜 王芳 赵凤光 麻庭光 张玉秀 刘艳红 周正 王涛 逄焕东 曹广福 曹聪 王福涛 吕乃基 刘广明 林章凛 邸利会 徐明昆 刘庆丰 张天翼 王春艳 刘立 丁魁礼 fansg GuaNan mathqa SCIinde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