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ocunk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aocunkuan

博文

雾霾治理,百姓等不起30年 精选

已有 6874 次阅读 2016-1-11 13:0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时间表, 雾霾治理, 等不起, 急不得

前不久,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大气污染治理要30到50年才有根本的改变;也就是说2030年的北京雾霾治理的目标时间节点也许要延迟,未来的红色预警将成为应对雾霾天气的常态,也意味着“重污染”和“停课”将成为百姓的家常便饭。难以想象,一个人呱呱坠地的婴儿到三十而立的青年整个过程都要自强不“吸”;难以想象,一个小学生“停课嘛”无奈性的口头禅将取代大人们“吃了吗”礼貌性的问候。

30年,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是一个婴儿成家立业的时间;是一个顶天立地男子汉变成60耳顺老年的时段。对于“中国到底要多久治好雾霾?”问题,政府官员意见不一,专家学者众说纷纭,基层百姓云里雾里;但再等30年,对于公众而言是一个难以接受的答案。在工业围城、十面“霾”伏,似如仙境的重污染城市,30年时刻呼吸着污浊空气,时刻身处于穹顶之下,时刻琢磨着清澈蓝天,无论是对呼吸道和肺部造成损害,还是对心理产生抑郁或暴躁,还是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质疑,这一切将体现出百姓对雾霾治理30年的等不起、等不得,甚至许多能够过上全面小康社会的人却等不到。重污染天气多存一日,雾霾的危险就多了一分,健康风险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发生“伦敦烟雾”相类事件?30年时间后的常态蓝,百姓等不起。空气质量改善节点延迟或阶段治理不力,百姓是否对环境治理失去信心?是否由此习惯雾霾而不选择努力?30年时间后的常态蓝,百姓等不得。长期外置暴露和污染浓度累积,我们中的许多人还能好好地活到50多岁、80多岁吗?30年时间后的常态蓝,许多百姓等不到。

但实事求是讲,雾霾天气的形成并非一尺之寒,从前期治理实践来看,雾霾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程,换句话说雾霾治理在等不起的背后也存在急不得问题。首先我国空气去染呈压缩性、复合型特点,只有在准确把握其形成机理、来源、迁移规律和地域差异基础上,才能逐渐形成科学有效的应对方案,才能避免急于求成或“提头来见”玩笑话;其次环境质量改善更多与存量有关,与遏制每年污染增量之间关系存在不确定性,啃掉污染存量又不是一个短暂过程;也可以说未来环境质量改善与碳,常规污染物总量达到峰值之间,或许还有一段时间的登峰期,另外空气质量改善应有一个滞后性,并非立竿见影;再者雾霾治理涉及社会成本分担问题,考虑治理效率同时也牵扯社会公平,如何化解政府、市场与公众之间成本并形成雾霾治理长效机制,并非一日之功。

在客观认清雾霾治理等不起和急不得问题基础上,需要的不是“壮士断腕”之类的狠话甚至蛮干,而是科技与智慧的巧干;需要的不是“朝令夕改”时间节点的延迟甚至道歉,而是明确与清晰的任务表、路线图。

总之,当下最为关键是要发掘我国制度优势,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充分利用自上而下的行政推力的效率优势,以及自下而上的群众环境质量需求的倒逼压力,两股推拉力量应成为改善环境质量的合力,快速地对社会和市场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另外,治霾行动节奏需和化石能源(原煤、石油、天然气)消耗总量即碳排放总量控制同拍,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百姓实际行动发力需和政府雾霾宣战行动的合拍,多股合拍力量应形成强而有力的利剑,高效地形成治霾长效机制。我们该有理由相信,在雾霾治理征途必将迎来清澈蓝天,必会符合百姓声音及时限,而不是30年。

【杜焱强,包存宽,作者为复旦大学博士生、教授】


本文核心内容以“雾霾治理等不起也急不得”为题刊于《中国环境报》(2016,1,8)。



重霾围城 谁是罪魁祸首?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8156-949633.html

上一篇:治理大气污染要用法治,这不是开玩笑
下一篇:治理城市病需要以供给侧改革引导需求端管控
收藏 IP: 202.120.224.*| 热度|

17 檀成龙 曾泳春 李东风 黄永义 徐令予 李庆祥 陈南晖 季顺平 訚耀保 傅晓明 ljxm zhangling divingmed zjzhaokeqin chaijf ncepuztf jiar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17: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