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研究生要具备什么能力,学什么? 精选

已有 44146 次阅读 2014-6-6 12:30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学, 研究, 论文, 师生关系

前些日子科学网热议师生关系,忍不住说了几句,每次都想到此为止,该去忙别的了。看到一些迷茫的眼睛,我还是再写些自己的经历和看法与大家分享。

我上小学早,四岁进学,还是上我妈教的班,虽然肚子里已经有了百多个字,加法也会,但一节课熬不住困,醒来还喊妈,几月后被退回幼儿园,重修了两年大班,才明白小学与幼儿园不同:上课不能打瞌睡,不能喊妈。升到初一没几天,地理老师吓了我一身汗。那是她的第二节课,一上来就点名抽查,一个留级生站起后很溜地答了两句,“我国地形西高东低,山脉多南北走向,还有~还有~”,就卡壳了。老师很不满,说他没复习,罚站。我缩着脖子,想如果叫我,怕是连这两句都说不上来。她在第一节课没念课文,像讲故事似的,我以为像小学一样,要带着我们念几遍,才算是教了课。原来中学不是。从此知道了中学要自己复习,不是老师带着念。有这两次经验后,就特别注意到,学习不同阶段里教学形式不同了,学生具备的能力也要跟上,才能真正进了新阶段的门槛,学会新阶段里该学的东西。

大学与中小学不同在哪里呢?小学是老师在课堂带你练习,中学是老师布置作业考试逼你练习,大学自由了,讲自觉。有了中学里慢慢练会的本领,大学课文要自学,老师在课堂上只是解说不易理解处和细节。学生将成年,学校教你的,是用以谋生或要深造的基础和专业知识。学生应该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听课练习靠自觉,有人讲课替你改作业,是付学费后学校给你的福利,不做是你自己吃亏,旁人不在乎。大学毕业时,你要具备有自学新知识的本领,和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上研究生是想掌握更深的知识和技能,学习分成听课和学做研究两阶段。科技进步很快,要拥有更深入宽广的基础或研究对象的知识,导师可能建议你到其他系听一些课,这些课可能连你导师也不精甚至不会的,但他知道对你有用,这是指导。另一些是领域中更深入或最新的知识,这很少有教材,即使有也多是列为参考书,学生听课记笔记;老师上课讲他提炼出来感兴趣的部分,独到的见解,或捕捉到新的知识。不少经典的教科书都是这样从老师讲义甚至学生笔记汇编出来。现代语言学和结构主义的经典《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的学生们整理课堂笔记写成,在这之前还只是非主流的一种见解。1931年青年教师丘奇在普林斯顿开了一门逻辑课,克林和罗塞尔当时作为学生记了笔记。这门课开辟了可计算函数理论,课堂笔记成为重要文献,他的学生很年轻就成为数理逻辑领域重要的人物。

为什么研究生课是这样上?因为经过大学,学生都能自学,有教科书自己都会看,最珍贵的是还没有成书的,或是不在书中的。读文献查资料是在大学做毕业论文时就该入门的本领了,这不能指望导师来教。导师指出一个方向,或者给一篇论文,你应该自己从参考文献中就能追踪搜索到这课题相关的信息。几十年前,还需要到图书馆翻卡片,现在网上一搜,什么都在眼前,美国连中学生写报告都要这样做了。研究生要具备的学习能力,包括读文献,查资料,自己补充不足,纠正错误,理解重点。小学中学大学的课本都是千锤百炼一个字都错不了,喂你吃的是奶粉、精饲料。到了研究生要会自己找吃的,挑食物。

我在念研究生时,有一天突然听到旁边隔间有人兴奋地大叫,大家好奇去探看,只见这位新丁满脸兴奋指着经典论文中一个公式说,“这错了,怎么这么久都没人看出来?”大家过去看了,都摇摇头默不作声回去,这上下文一看就明白的笔误,大家都顺过去不打磕地往下走,他还纠结在那里。科学网也有类似的趣事,有的争论不去思考里面有意思的论点,却纠缠在字面上谁都明白的初级问题中。

无论是硕士还是博士生,上完了课都有足够的知识和训练做研究了,要缺什么也能自己补上。剩下就看你的资质,是不是做研究的料子,口试就考这个。博士资格考试有两项,一是笔试,考知识掌握得如何。另一是口试,导师给学生一篇论文后撒手不管,过段时间组织个委员会,考学生对这研究问题现状的了解,结论的理解和进一步的想法,如同是你写了这篇论文作答辩一样。答不好,说明你缺乏独立做研究能力,就没资格念博士。让你凑够学分,送个硕士打发走。

我在前篇博文里,说我跟导师时,他给了个基金里的研究问题,让我自己想办法把它解决,计算机有问题找师兄。有人说,“这需要是天才学生,问到底是谁在教谁?”其实给了个具体题目来研究,也就是个结论未知开放性的题,不就是自己独立猜测最可能的结果,然后像做几道习题一样来验证的事吗?这大多数并不比做作业难多少,只是工作量多些,海外研究生和公司做项目都这样,就我所知80年代国内的研究生也都能这么做。这不该成了问题的。念到了研究生该有的知识都学过了,感到困难不会是缺什么,而是一直被人扶着,习惯了不能独立,老师早该撒手了,这样学生才能自己走。

有人说:“做导师,能力就得强,不能教学生就得滚蛋。”

这是没理解到研究生该怎么学。到这阶段,不再像大学一样由导师主动教了,而是学生自己观摩领会要学的东西,有多用心就有多少收获。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韩愈在《师说》中解释说:“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於弟子。闻道有先後,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当学生的,不专注于自己能学到什么,却在挑剔老师不如自己什么,这不是在犯傻?到了这阶段,除了个别天才级的导师外,真正有前途的博士生在能力上应该超过导师,所差的只是经验和火候,时间积累而已,不然就会是一代不如一代了。研究生几乎是最后一个全职学习的机会了,这时候你必须用自己将来能独当一面的目标来要求自己,检查差距,抓紧学习老师的经验。

导师起什么作用?是让你看到他是怎么做研究、写论文、申请基金和学术交往的,而不是当保姆。到了研究生阶段,学生缺的不是知识、智力和动手能力了,学生年轻,精力比导师好,对新知识新技术掌握的比老师快,有些基本功和知识还比导师还强。我当学生时互联网刚刚在大学中连线,我导师的Email和许多软件都是我教的。波尔执掌哥本哈根学派,他只有很好的物理直觉,数学远不如他的学生们,却在他领导下创立了用很深数学的量子力学大本营。学生们缺的是眼界、经验和对前沿的了解,以及学术研究的传承。这才是导师的贡献。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除了少数例外,文革时进了大学的,即使是大一,后面也没上过多少课,有志的都会自己补上大学该学的,文革后直接就考研究生。高三的,尽管只差一年,很优秀的人多数在这十多年中,也只补些英语,微积分课等通课,不能深入,文革后只敢考大学。这就是,有没有过了不同阶段学习门槛的区别,没有这个身历其境的体验,再聪明的人也总是缺了点眼界和底气。

有些人说,没导师的指导,我也一样做研究,也写了几篇论文。是的,这并不难。但你浪费了在研究生学习的时光,错过了许多更有价值的东西,最重要还缺了只有在互动中才有机会体会到的传承。这就是过去说的,入室弟子和记名第子的区别。入室是有机会近身观察请教,只要有心,有时导师的工作习惯,简单不起眼的几句话就能够让你受益终生。

78年考研究生前,在机床厂当技术员,也设计过一些东西。不久从老厂来个技术员张朝铣,刚到时还没上班,他抱着孩子到处转,看了一会儿问我:“你们要生产滚齿机,里面所有加工传动链中的零件精度,都需要超过所加工的二级精度产品才行,你们是怎么解决的?”我虽是个小角色,但也在其中有段时间,还真没想过这大问题,他一眼就看出了关键。我十分佩服,以后就主动给他打下手,看他怎么做事。他每做个产品,首先是对总图的尺寸链,把里面每个零件的尺寸加起来算一遍,这样对零件与整体的关系了然于胸。我学了这招。有段时间厂里每来一批液压油泵,都有些会渗油的,上紧装配螺丝又锁死了,退到生产厂,他们是大学校办厂,有权威教授坐镇,不认为有技术问题。厂里派我去解决,我去那里要了图纸,算了一遍尺寸链,第二天找教授,指出按泵轮和泵体零件公差的要求,装配时可能产生干涉,总图没注明这只能选配,装配时一定忽略了。教授很激动,说这解决了他们一直疑惑的问题。有些诀窍,书里不会讲,自己一辈子可能也体验不到,需要有人带进门。我学过机械设计,自己也工作过,但真正把那些分散的知识,提纲挈领地串在一起,对整体有感觉,是老张给我启蒙才入了门的。

我学控制理论,有天问郑应平老师:“我们上的课和研究数学、物理的几乎是一样的,这学科到底有什么不同?”他说:“自然科学关心的是:世界是什么样子;学控制关心的是:怎么变成想要的样子。”这让我开窍,理解了黑箱理论的意义。为什么同一个系统,可以用不同的模型来描述?说到底,我们关心的是怎么达到控制的目的,怎么描述只是个怎么方便有效的问题。

做研究最难的是什么?不是论文中的证明、实验,甚至不是论文中的思路、IDEA。那只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知道了想解决的问题,这些大多数不算难,也就是个大型作业的工作量。从研究者角度来看,难的是你怎么知道做这个有意义,值得基金给钱,写出来有人会感兴趣,或它是某个大问题中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许多知识、经验对前沿和现状的了解和判断,从茫茫大海中拎出来一个有意义又大约啃得动的题目。许多人是从杂志缝里找题目,或者奔什么著名难题,那是别人吃剩留下的骨头。年轻人牙口好,使把力气啃得动,也是很不错的。想吃肉的,还需要有看问题眼力的大学问。

我在科学院当研究生时,关肇直先生给我们上泛函分析课,当时报上盛赞史丰收速算法,列为中国数学成就。关先生课上评论的一段话让我至今受惠。他说:“这不是科学,只是艺术。这要记性好的人才能用。科学研究是:你花了大量时间得出来的结果,一般智力的人只要花很少时间就能用。这才是科学研究的价值。”

真正消化吃透了这段话,才知道奔哪儿想题目找方向,明白企业,基金,刊物,社会需求的背后是什么。最有价值的科学成果都是简单好用的。大多数有价值论文的内容难度都不高,但意义重大。难的是怎么找到它。学生做的作业是有答案的问题,容易。给定题目的研究是解决结论未知的开放问题,多了些工作量。寻找到有意义又可能解决的研究方向,是猜测带有几个未知数的问题,这个本领才是做研究人想求的真经。

什么时候可以成为博士?我的导师说,你必须成为世界上最了解你所研究那课题的人。什么是硕士?是学了所有该上的课,还没有成为博士的人。

可能有些人不认同这些观念。老师多扶点,我就多省点力。为什么我要那么辛苦?但你什么都依赖老师,毕业后在社会中搏杀,你有竞争力吗?

有人说,我要遇上明师才行,如果我遇到的是只懂得剥削的家伙,学生才是痛苦难言呀!

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最重要观念是“自由”,人际关系的双向自由。你的人生是自己的选择,不依赖别人,也不决定于别人。如果你真的想不通自己还能从导师身上学到什么,痛苦时,自己需要权衡一下利弊,留还是走。决策时眼界要宽一点,也必须基于现实的机会,收益和能够承受的损失,才是理性的。毕竟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不可能事事如意,想通了自己的追求和要走的路就不会那么痛苦了。研究生已经是成人了,成人必须具备最基本的能力是:自己做选择,自己承担选择的后果。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800972.html

上一篇:我遭遇恶老师和自己当恶老师
下一篇:反思3——To Be or Not to Be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171 王德华 曹聪 李东风 许天来 王善勇 徐晓 梁作论 方唯硕 文双春 罗德海 林中祥 李宇斌 张莉 赵美娣 王进 张登 栾先国 朱豫才 陈志勇 张冬 唐自华 王春艳 王少新 李强 喻海良 郑新奇 张红光 曹君君 郭腾虎 翟自洋 曹磊 田云川 廖爱民 刘新 吴明健 肖重发 辛天 张强 林万兴 刘淼 高敏 曹周阳 肖振亚 张文增 郝文涛 刘晓峰 张忆文 章成志 孔梅 黄永义 秦承志 褚昭明 王金良 徐立宁 程适 尹元 李冰 张启峰 王琛柱 罗汉江 寇飞 邹斌 张海霞 苏光松 王智威 郭卫 韩泉泉 邹德仕 张波 张文波 张骥 黄贵强 王彪 张军波 邹谋炎 张继龙 史永文 王志杰 汤建 马腾 李伟钢 李梅 刘俊华 周洪伟 欧阳春 高文元 谭源 张云扬 付国珍 刘军胜 陈沐 吴斌 马磊 黎永丽 曲辰 戴明哲 孙志伟 钟蔚 智宇 张凌 李建雄 米春桥 张鸿飞 长龙 苗元华 王萌杰 曹禺 郑小康 隋显航 张卓识 曾泳春 张旸 张本威 姬扬 文克玲 张云 张锟 唐小卿 李慧鑫 王倩 王赫 田青 杨冬 何金华 李帮建 丁大勇 王媛媛 王修慧 刘桂秋 郑俊 饶东海 李英杰 魏宇昊 苏金亚 dsgwz yewen JIANHUN monkey1963 chtang dating lixuke2005 thzwang forumkx tashanshi woodzen flxj56 yancy95 qzw ruby1990 LongLeeLu lingxi885 lbjman ly6617 qinzeliu QDA2012 yunmu ncepuztf sophya heshuisheng rainsky90 VinceZhu lingling101 AlleyCat sosi layota wgq3867 amoger rlxahz biofans flysky1991 chaojingd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4: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