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师生博弈的最佳策略 精选

已有 18314 次阅读 2014-5-23 11:34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合作, 师生关系, 博弈

恽戈事件争论很多,很多人关心的其实并非这个个案,也不大了解实情,许多激情的评论不过是代入想象发泄自己困境的愤懑。更有意义的事是:怎么避免自己也陷入这样两败俱伤的局面?

我上一篇博文我在美国学习时论文是怎么署名,介绍我所理解的正常师生关系和署名规则。许多人也说了相似的经历和赞同。但有的同学说:“你运气好,碰到了好老师,要是遇到垃圾导师,怎么办?”也有老师碰到的是强势的极品学生。是不是都要委屈地隐忍,或者难免要公堂相见?

这正道是从道德伦理和精神文明高度来讲和谐的重要性,许多博主和情商读物都在谆谆教诲这个道理。我也有系列文章论证“传统道德是博弈中的定理”。但,要是还不济事呢?

好吧,既然道德情理都已是春风过马耳,咱们来谈利益。这篇从博弈角度来考量师生关系,谈双方的最佳策略。

有人瞪着眼睛说:“好,你说论文署名该怎么争?”论文的署名要较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两人能有共识比起互不退让结果要好,但一方怕自己吃亏而无视对方权益,比如说要独吞或者无功插一脚,能够得其所哉自然是自己最满意,但被欺凌的对方就不服了。这时双方都有理由“据理力争”,谁退让谁都觉得吃亏,都不想吃亏的结果一定是掐起来。这在博弈上是个“囚徒困境”的局面:合则两利,争则两败,但利欲在前不得不争。

如果你的眼睛只盯着论文的署名,你的师生关系以此为重,那么这个局势注定了你会陷入悲剧,无论对方让不让你,结果是否如愿,你都丢掉了可能有的更大的好处。这无论对师生中的哪一方都是如此。这叫眼界的局限,赢了战斗输掉战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那什么在这眼界之外?

研究生的师生关系无论中外,都有点像过去的师徒。经常是一对一的指导,这关系远比大学和以往学习阶段来得紧密。在亲近观摩、言传身教、共同探讨中学术得到传承。在这里思想互相激励,研究分工合作,工作相辅相成。学生如果只像过去大堂课那样默默听讲埋头干活,你会错过很多。师生如果像防贼一样唯恐自己的点子被窃取,那就没有领会合作研究的真谛,白白浪费了师生的际遇。师生是一种合作互利的关系,互补互利不仅仅反映在论文的贡献里,多数还是在导师带进门,学生对研究工作的体验领悟;对导师则是与学生互动中,灵感触发和研究推进。这关系越是亲密,双方受益就越多。在这期间的论文,对学生只是进入研究领域学艺初成的试手,对导师也只是一个培育的成果。没什么大了不得的。关键的是在这期间学生学到了什么,导师是否培养了人才并推进了研究。这是其一。

研究生阶段多是学生走向社会求学阶段的最后一两站,对导师则是网罗人才钩织网络的机会。学术界的人虽多,你所专长终生为业的圈子却不大,导师和学生在毕业后,还会经常在人事和研究中相遇,你们在师生阶段的相处很大程度决定了今后的关系,这决定了与你职业相关的网络是相融还是排斥,路越走越宽还是越走越窄。人脉,网络这是你在师生阶段可能得到最大的资产,无论对师生都是最值得经营的财富。这对初入职场学生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即使资本雄厚的老师也是如此。波尔的数学都不及他的学生,他精心经营了物理讨论班,成就了哥本哈根学派的领袖,量子力学的宗师。索绪尔没写什么论文,他学生整理课堂笔记写成《普通语言学教程》,让他成为现代语言学的创始人,结构主义宗师。我们有些教授却在为渊驱鱼,为丛驱雀,在过去难得的机遇中,愚蠢地压制学生成长,阻扰深造机会,最后只落得孤家寡人被时代淘汰。这就是眼界不同的后果。

所以着眼于长远,双方最明智的策略是:不要斤斤计较论文署名得失,大家亲密合作。

有人说,我知道追求长远利益,可对方只是急功近利,若是遇到这样垃圾导师,或者极品学生,“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怎么办?

确实,博弈的结果是由双方决定的,不可能一厢情愿。师生际遇犹如婚姻关系,人人都有梦中理想情人,但都还要面对现实,珍惜当下。日子能不能过得下去,换人是否更好只有你自己知道。如果你还要一起过日子,就尽量合作,维持一个良好互动的环境往前走,合作是互利的,要看自己有多少收获,不要盯着对方看他有多合算。经历了时间,也许会觉得过去的一切只是误解或小节。如果对方只有索取不做贡献,不能互利则不成合作,你最终还是会忍无可忍的。

你如果确信对方会让你们陷入“囚徒困境”的局面,最明智的不是反击缠斗两败俱伤,而是尽快止损离开,摆脱这个局面。你的前途人生不在对方身上,而在于自己把握。当学生的,换导师换学校或熬到毕业不回头;当老师的,果断把极品踢出去。这叫:走为上计。

我有个朋友,在出国前写好硕士论文,结果毕业被卡在论文署名的争执上,他着急万分来问计。我说:“这两件事哪个重要?如果你的前途远不止这份论文,为什么要在此纠缠,就是全部给他又何妨。”他听后恍然大悟,马上就解套了。

学生时期的论文署名值得争吗?茹苦含辛的成果多会敝帚自珍,但如果你能走得更远,几年后回头再看自己的论文,也许会觉得真是微不足道,尤其是没有导师合作参与的。所以不必看得太重。美国论文发表,往往是由导师决定怎么署名的。真正有价值的思想远远不止只写一篇论文。这只有拥有者最有能力把所有潜在价值发掘出来。我在上一篇里提到师兄告诉我“1/2大于1的定理”,有人不解何意。这是说在现实中,一篇学生论文有了导师副署,往往在通过审查,发表时机,以及被读者关注程度上,比起单独学生署名,对学生更有利,尽管他好像只占1/2. 因为导师比无名小卒在学术圈子里更有名气,他联署更容易得到编辑、审稿和读者的信任。资深者的联署是一种提携。当然比较爱惜羽毛的老师,在自己没有花费力气时,也不愿意轻易联署以免坏了自己的名头。

导师如果碰到极品学生怎么办?师生虽然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博弈地位上却是不对等的,导师握有更多的资源,主导双方的活动,是强势的一方。这和公司的老板一样,两者相争,一人拿刀柄一人拿刀刃,强势者只要做到光明正大就行。不过强势者如果滥用权力,集怨之下一旦倾覆,失去的也比弱势者更多,不能不慎。作为领导者,指令规则要公开透明公允合理才能服人,能为下属谋福利才能做大。明智的老师考虑的是怎么带领一个团队,经营桃李,而不是为几篇论文杀鸡取卵。

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到了无法相处不得不分手时,请记住不要纵容自己的情绪,指责过头,罚不当罪。最忌一下子把双方推到无法挽回的地步。兵法上破釜沉舟,那是对敌的零和博弈。师生之间是可能贯穿终生的合作互利关系,也许自己或对方这次没有处理好,但留一线,日后还能相见。英语有个俚语叫“Burn your bridges”,意思是:to permanently and unpleasantly end your relationship with a personor organization.

同专业的学术圈子并不大,即使你到了国外,在期刊和会议上还会相见,这同国外职场辞职时的第一守则一样:Don’t burn your bridges

是不是永远不能伸张正义不要对簿公堂?当然不是。但这是下下策,最后不得不用的终极武器,不然,社会上还要警察干什么?

在博弈中,你是和对手共同决定你们的结果,会遇见谁由运气决定,但是眼界决定格局,性格决定命运,悲催的人多是自己钻了牛角尖。




戈恽论文署名之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6987.html

上一篇:我在美国学习时论文是怎么署名
下一篇:师生团队工作常识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73 王德华 王善勇 刘全慧 马磊 曾泳春 蒋永华 梁进 秦承志 罗德海 郑维尔 於鑫 科学出版社 朱教君 文克玲 徐晓 曹聪 褚昭明 郭保华 刘立 田云川 杨建军 曾葆青 董焱章 孙瑜隆 陈学雷 薛宇 赵序茅 李伟钢 袁贤讯 刁有彬 吴立志 郜鑫 刘士勇 李宇斌 邹斌 戴小华 熊志勇 吕喆 王伟 吕海平 张文波 余昕 易会广 李天成 白图格吉扎布 谢力 王琛 魏金本 刘军胜 李梅 姚小鸥 辛晓十 唐常杰 蔣勁松 丁大勇 刘胜强 王启云 刘用生 姚攀峰 吴景鹏 杨生茂 刘锐 张云 李冰 ppp666 wangqinling JIANHUN xqhuang XuexingLu jpx720 yuyangrj UNCblue lqp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2: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