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海洋的远航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ying 系统科学与数学水手札记

博文

反思1——以撒的献祭

已有 19337 次阅读 2014-5-15 07:00 |个人分类:反思|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信仰, 人性, 理性, 人文主义

Wikimedia commons, File:Rembrandt - Sacrificeof Isaac - WGA19096.jpg

亚伯拉罕【1】是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先知,是希伯来民族、阿拉伯民族、閃族的共同祖先。他听从神的指示,愿意杀死儿子以撒作为祭献,被尊为信仰的典范。

【圣经〈创世记〉22章1-12节】这些事以后,神要试验亚伯拉罕,就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神说:“你带着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你所爱的以撒,往摩利亚地去,在我所要指示你的山上,把他献为燔祭。”亚伯拉罕清早起来,备上驴,带着两个仆人和他儿子以撒,也劈好了燔祭的柴,就起身往神所指示他的地方去了。到了第三日,亚伯拉罕举目远远地看见那地方。亚伯拉罕对他的仆人说:“你们和驴在此等候,我与童子往那里去拜一拜,就回到你们这里来。”亚伯拉罕把燔祭的柴放在他儿子以撒身上,自己手里拿着火与刀。于是二人同行。以撒对他父亲亚伯拉罕说:“父亲哪”,亚伯拉罕说:“我儿,我在这里。”以撒说:“请看,火与柴都有了,但燔祭的羊羔在哪里呢?”亚伯拉罕说:“我儿,神必自己预备作燔祭的羊羔。”于是二人同行。他们到了神所指示的地方,亚伯拉罕在那里筑坛,把柴摆好,捆绑他的儿子以撒,放在坛的柴上。亚伯拉罕就伸手拿刀,要杀他的儿子。耶和华的使者从天上呼叫他说:“亚伯拉罕,亚伯拉罕”,他说:“我在这里。”天使说:“你不可在这童子身上下手。一点不可害他。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因为你没有将你的儿子,就是你独生的儿子,留下不给我。”

伦勃朗的画描绘了这个惊心动魄即将杀戮的瞬间。年轻的以撒赤裸着身体,双手反绑放置在薪柴上,亚伯拉罕按住独生儿子的脸,扭压后仰,右手高举屠刀要刺向他的咽喉。突然有位天使出现,抓住他的手臂震落利刃,愤怒击打这位后来被尊崇为信心之王的人。

上帝要通过常人无法接受,惨绝人伦的考验来测试亚伯拉罕的忠诚,这在古代也许并不为过,但在生命被珍视为至高无上的现代,让教会在爱心温存的人们面前十分尴尬。许多传道者解释含糊其辞,不得要领。但这毕竟是写在圣经里的一个核心内容,它树立起一个无怨无悔,义无反顾听从上帝意旨的信仰模范,千百年来信徒们都以他为楷模,自认为是其传人,只是到了现代,人文主义高涨,让大家愈来愈难以接受这样严酷的意旨。

教会的解释是:上帝并非真要亚伯拉罕杀死他的儿子,只是考验他。道德伦理是人际行为的准则,神是伦理的制定者,不受人间准则约束。如果认为这考验过于残酷,那是用人的标准来理解神,人是不能测度神的用意,不能以此来怀疑神的仁慈伟大。【2

这解释了神的用意,说明信念可能是常情难以理解的,但没有回答人文主义思想对信徒心灵的拷问,也错失了对这个经典的认真思考。

我们确实无法揣度神,却可以设身处地地体察人。亚伯拉罕并不知道神会阻止或复活他的儿子,不然这成为投机取巧的闹剧,那就无所谓考验了。他坚信必须杀死儿子来服从神的意旨。但作为凡人从亚伯拉罕的角度来着想:老年得子,以撒是他心爱的独生子,名字是“喜笑”的意思。神要求他亲手杀死全家的欢乐,摧毁生活的幸福,他在举起屠刀时想必不敢看着儿子无辜的眼神,回家如何面对惊愕的妻子?他不仅仅献出个人幸福,家庭的温暖,而且是违背伦理律法。这确实是世人最无法面对极致的考验。引起思考的问题是:信念是否应当受到伦理和律法的约束?

在人性与信念冲突时,选择何者为重?这是信仰和随众的分别。善与恶的分别只能服从于一个最高的准则。放弃世俗的善恶观念,服从于信念是信仰。信仰的意义在于超越人性的软弱和愚昧,所以在它指引下,凡是与之冲突的,软弱的情感必须克服,世俗的伦理律法不足为戒,才能摆脱俗世的庸碌,透出神性的光辉。便是这故事教诲的真谛。传播福音的教士是这样理解的,东征的十字军们是这样理解的,现在伊斯兰的圣战也是这个体现。不仅宗教是如此,各种主义的信仰都是如此,主义真理就是心中的神。在革命大义下,毁家反抗,以血为祭,出生入死,杀敌为快;在自由民主旗帜下暴力动乱,摧毁秩序,牺牲生命;都是为了心中的明天,力行使者无不觉得是正气澟然,身披霞光,这个力量来自于信仰。为之一切可以牺牲,痛苦必须忍受,无需他人认同,摧毁一切障碍。

但是,这,应当吗?

有人回答:取决于这个信念是否正义,是不是真理。也就是说:如果是,这样做是应当的。

那什么是正义,怎么知道在握的信念就是真理?或答,无数经验和事实证明了这一点,心中直觉坚信这一点!这其实是循环论证的自由心证。正义和真理总是在宗教和各种主义里频频出现,用一些事实和放大了逻辑,信者无不认定是无可辩驳,相异的都是荒谬绝伦,说到底还是自己的信念来决定。所以信念是非理性可以确认的一种崇高向往,在身体力行,与凡俗的情感和人伦正面相撞时,力行者的内心就要面临着亚伯拉罕的考验。

亚伯拉罕之后,美国一个妇人,声称听到了上帝的指示杀死了自己的孩子,她被判定有罪,大家公认她只是幻觉。但从她的角度,她听到的召唤与亚伯拉罕并无二致,她也是在经受考验,证明自己的信心,只不过天使没有出现。【3

惨烈的战争和政治运动之后,人们厌倦了意志的驱使,现代的影视和网络无不告诉我们自由和人权是最崇高的原则。电影《空军一号》,在家人受到劫持时,光辉的主角想的不是要履行政府的职责,而是为了家人亲自与歹徒决斗。另一电影里,极度危险的伊波拉病毒将要失控时,大家赞赏的不是如何保障社会大众安全,而是冒扩散之险救治感染亲人的赌博。人们困惑了,战争杀敌的英雄是否光荣?牺牲个人为集体是否值得?小资甫志高的叛变能否同情?今后,当恐怖分子以我们家人为质时,该合作还是反抗?悲愤的上访者要报复社会时,要否阻止?当你受到冤屈打击时,可否反叛投向敌方?

信仰并不局限于宗教,而是包括各种超越世俗人伦和理性趋避的原则。追求个人自由关注生命的人文主义,真的不需要信仰来指引吗?

篇首《以撒的献祭》画的作者伦勃朗(Rembrandt1606 ---1669)是个诚实的新教徒,又是个文艺复兴时代的思考者,这画比圣经的描写多了一个细节:天使愤怒地举起左手,要抽打眼中充满狂热的亚伯拉罕。这是责怪信仰的愚鲁,还是人性的软弱?


= = = = = = = = =

百多年前,中国在坚船巨炮叩关下,节节败退饱受屈辱,呼唤过公理,祈求过文明,上帝无语,列强冷笑。几亿的一盘散沙只是被人蔑视的东亚病夫。只为国家能强,华人不再被人轻贱,先烈们牺牲自己,流血奉献,毁家纾难,前仆后继,不同的信念在血火中搏杀争竞驱使强行,遍历从维新到不断革命、各种的主义和路线,到如今聚合了亿万力量,凝聚演化成今天的国力,赢来了外人只能骂不再敢打的局面。但近百年的战乱和折腾,无数牺牲的创痛,狂热激情过后失望的否定,也摧毁了对自己文化的信心。我们正站在道德规范的废墟上,世代相传的伦理大树已被我们自己拔除,人文主义的强风摧折着一切企图重建约束个人的规范和信念,没有一个道德基础的文化终将被人厌弃。难道我们最终还是要匍匐在地,重新被征服?

这个系列将介绍西方文艺复兴500年以来,关于理性、人文主义和信仰及文化之间的交锋,探索未来,与愿意用自己头脑思考这些问题的朋友共同探讨。

(待续)


【参考资料】

  1. 维基百科,亚伯拉罕诸教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A%E4%BC%AF%E6%8B%89%E7%BD%95%E4%B8%80%E7%A5%9E%E8%AF%B8%E6%95%99

  2. 當「倫理」在摩利亞山遇到「信仰」http://christ.org.tw/bible_and_theology/Theology/Ethics_Encounters_Faith_on_Moriah.htm

  3. 从圣经亚伯拉罕献祭以撒的故事谈鬼神之道与人道的冲突http://bbs.tianya.cn/post-no01-373301-1.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6653-794552.html

上一篇:美国排舞和中国广场舞
下一篇:反思2——自由意志
收藏 IP: 50.156.25.*| 热度|

24 郑小康 董明 秦承志 武夷山 辛晓十 黄洪宇 杨正瓴 赵美娣 朱豫才 徐晓 白图格吉扎布 戴德昌 徐建良 张天蓉 张云 田云川 李红莉 李超勇 王春艳 丁大勇 李宇斌 truth21ct stochastic lrx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