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uleiucas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uleiucas

博文

世界读书日闲话图书馆 精选

已有 6524 次阅读 2016-4-21 15:16 |个人分类:阅读与评论|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423日是一年一度的世界读书日,其全称是“世界图书与版权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倡设世界读书日,目的在于鼓励阅读、尊重知识版权。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想谈谈我所经历的图书馆——收藏、保存并供人们阅读图书的主要场所。

直到我进入高中,才接触到人生中的第一座图书馆,之前的学校只有很小的图书室,而且也不对学生开放。泰西中学的图书馆与实验楼连在一起,我并不知道里面到底有多少书,因为自己并没有机会在那里借书,只是在高一上阅读课的时候,会在那里读一会比较流行的杂志。顺便说一句,我是在县城读高中的,县城里也有一座图书馆,很小,我没有去过。

 

东北师大本部图书馆

当我进入大学以后,我一下子就被那座高大的图书馆震撼到了。东北师大本部的图书馆有七层,在我读书的时候,图书馆除了阅览室和借阅室,还有电子阅览室——机房,以及研究厢。那时候电脑尚未普及,很多同学都去图书馆上网,高峰期的时候还要排队。研究厢是租给学生使用的小隔间,不过我没有用过。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一下课我就去图书馆看书学习。但是图书馆比较闷,特别是冬天开了暖气,一进去就容易犯困,后来除了借书我就不怎么去图书馆了,改在学院的教室自习了。学校净月校区的图书馆是另一种风格,可惜我没有进去过。吉林省和长春市都有各自的图书馆,我都没有办理借书证。有一段时间,省图书馆老馆的后院在周末的时候开放旧书市场,我经常去那里淘书;可惜好景不长,旧书市场后来搬到了新疆路市场,到我毕业后听说又搬走了,不知道现在在哪里。市图书馆附近办了很多辅导班,有一年的暑假,长春师范学院(现在已经升格为师范大学了)的一位老师在那里办了一个学前儿童科学兴趣班,我做了一个暑假的兼职。

 

中国科大西区图书馆

中国科大是我读研究生的地方,当时有四个校区(现在是五个),其中东、西、南三个校区都有图书馆。东区的是老图书馆,也是我所就读的24系之所在,图书馆的特藏书库有四库全书,是我们经常去的地方。我们系的资料室也在东区图书馆,昏暗的书库里藏着很多专业书籍,外面的期刊室则摆放着本学科的国内外期刊。在我毕业后,东区图书馆得到了扩建。西区图书馆应该是全校图书馆的核心,独特的造型使其成为了学校的地标。当时我住在南区,所以也偶尔会去南区的图书馆借书,不过南区图书馆的书比较旧,平时也很少更新,所以利用率并不高。安徽省和合肥市也都有各自的图书馆,我曾经办过省图书馆的借阅证。省图书馆的旁边就是包公祠,我却一直没有去游览过。在科大读书期间,我曾在宁夏海原三中支教,这所中学有一间不大的图书室。我们支教团曾经给支教的学校捐过图书。

 

自然科学史所图书馆一角

在科学院自然科学史所读博士期间,我接触到了更多的图书馆。科学史所的图书馆是国内首屈一指的科技史专业图书馆,不但有珍贵的藏书,还有丰富的电子资源。图书馆经常购买新书,还订阅了不少专业期刊。

 

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

距离研究所不远,就是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也叫作国家科学图书馆,我们都简称国科图。国科图主要是收藏科技类图书和外文期刊,以及科学院的研究生学位论文。不过在图书馆的七楼和地下,还有不少珍稀古籍和民国图书报刊,据不太友好的七楼管理员讲,我们科学史所是利用古籍和民国书刊最多的单位了。说实话,在那里阅览古籍非常不方便,每周只有两天开放预约提书,扫描收费也是比较高的,善本古籍还要交提书费。

 

国家图书馆北区内景

中关村南大街的国家图书馆也是我经常去查阅资料的地方,特别是古籍和近现代报刊杂志。民国时期,这座图书馆曾接受中基会的资助,建国后则一直叫做北京图书馆,一直到1998年才更名为国家图书馆。国图将很多古籍和近现代书刊制作成了缩微胶卷,为了保护这些书刊,他们都优先让读者使用缩微胶卷。这些胶卷的质量差异很大,有的很模糊,不容易看清楚,如果想复制,价格也是很高的,还不一定能复制得非常清楚。从20115月到20149月,国图南区也就是图书借阅区闭馆改造,偌大的国家级图书馆就这样硬生生闭馆三年多,很多资料无法查阅。在南区恢复开放的同时,国图建成了国家典籍博物馆。在北海公园旁边的文津路,国图有一个分馆,是国图的老馆,现在是古籍馆。很多善本是不给看的,不知道这些善本的价值该如何体现。国图值得称赞的是,凡是持有读者卡的都可以注册使用国图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大量的中外期刊、电子图书,都可以远程使用,非常方便。

 

首都图书馆历史文献阅览室入口

位于北京东南三环潘家园附近的首都图书馆,藏书也非常丰富。首图的地下一层是历史文献阅览室,研究生和中级以上职称的可以直接进去阅览,其他人则要开具单位介绍信,而且只有周一到周五白天开放,中午也要休息。由于首图的位置略偏,且历史文献阅览室又在地下,所以来查阅历史文献的读者并不多,据管理员讲,当初首图在国子监时,读者要更多一些。历史文献的复制费用也不低,且需要管理员复制,不过我也曾亲见有关系户来直接拍照复制的。首图的读者卡同时也是北京公共图书馆读者卡,可以在北京市各区县的图书馆使用,实现了通借通还。

 

中国农科院内的国家农业图书馆

北京大学图书馆也是国内图书馆的重镇。校外的读者交三块钱,可以办一张临时读者证,进入图书馆查阅资料,不过要是查阅古籍,也是需要介绍信的,同时复制也要收费。到了雨季,北大图书馆的古籍室就会关闭,这主要是为了防止古籍受潮。此外,我还曾经去过中国人民大学的图书馆、中国农科院的国家农业图书馆、中科院植物所的图书馆等,这些图书馆的老师都比较热情。不过,农业图书馆和植物所图书馆实在是太冷清了。

 

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

我曾经在广西师大工作过几年。广西师大的三个校区都有图书馆,王城图书馆的环境非常好,古色古香的,育才校区的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雁山校区的图书馆还在建设中。我现在工作的浙江师范大学有两座图书馆,邵逸夫图书馆有一个特色的中小学教材资源中心,该馆现在也是非洲研究院的所在;新图书馆叫做图文信息中心,建筑风格比较别致,图书馆内还有咖啡屋、校史馆和陶艺馆。

在我看来,图书馆不仅是收集、保藏图书资料的场所,更是文化教育与传播的重要阵地,只有将图书馆的资源为社会充分利用,才能充分体现图书馆的价值。不过,现在国立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有待提高,资源开放也很不充分。

希望图书馆将自身定位为文献服务机构,而不是政府机关或所谓的事业单位,为社会大众提供图书借阅、文献检索、参考咨询等服务,提升服务质量,让大家热爱图书馆,热爱阅读。

希望图书馆能够加强对文献资源的保护,特别是珍稀书刊和历史文献,尽快完成数字化;在读者阅览那些古籍和近现代已破损的文献时,最好能提供清晰的电子版,在阅读纸本时最好能提供防护手套。

希望图书馆能够扩大资源的开放力度,国家、高校和相关部门也都增加投入,突出图书馆的公益性,降低文献资源的使用门槛,使得包括古籍、近现代书刊、期刊和学位论文等在内的文献可以开放获取。版权保护很重要,但是资源的充分开发、开放更重要,不要让图书馆的证件、IP地址和水印成为阻碍大众学习和学术发展的绊脚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97254-971680.html

上一篇:这堂数学课少了什么?
下一篇:《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历史与思考
收藏 IP: 210.33.81.*| 热度|

21 许培扬 郑学军 刘桂锋 赵美娣 蒋永华 闫钟峰 高峡 谢平 黄永义 武夷山 蔡小宁 王启云 史晓雷 陈建平 黄育和 尹喜悦 常顺利 陆雅莉 张莹 zjzhaokeqin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8: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