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ylorwa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ylorwang

博文

博士论文中也要体现文化自信

已有 12737 次阅读 2017-11-13 07:3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SCI, 文化自信, 博士论文, 科研成果, 学术杂志

最近又审核了一篇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论文。从论文的内容看,研究采用了新方法,也取得了一些创新性成果。研究所取得的核心成果,撰写了二篇论文,用英文发表在行业内国际上重要的SCI杂志上。审完论文,虽然我给这篇博士论文给予正面的评价,并同意进入答辩程序,但总感觉有点点缺憾。

论文中几百篇引用的参考文献,中文的文献寥寥无几。我对其中引用的一条参考文献印象特别深刻,即介绍污水中的有机物也含有能量,一克COD的有机物,大约能产生14.7KJ的能量。这结论该博士论文引用了国外2010年的一篇英文文章,而类似相同的结论,我在1990年就已发现。记得当年发现了这COD值与水中能量之间的关系,我立即撰写论文,差不多花了一夜的时间写成了论文,并投稿发表在《环境工程》1990年第6期上。到目前为止,我也就只有这一篇论文,凭借一股激情,一蹴而就地通霄写成的,怎可能忘记呢?而这样的成果,竟不抵20年后发表在国外相似的研究成果。目前国内的中文文献检索也非常方便,为什么对国内的相关文献不屑一顾,而整篇博士论文,几百篇参考文献,除同门师兄几篇中文学位论文,其它都引用国外的论文呢?难道作者的英文水平比母语中文都要强?

这论文开展的研究课题是国内的重点基金资助的,属于应用基础研究,有较强的应用背景,但研究成果,都用英文发表在国外的杂志上。国内除高校及科学院的一些研究机构,有条件查阅国外的参考文献,而国内的产业界,有多少能通过查阅国外的英文文献,来了解行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自从要求与国际接轨,用发表在国外的SCI论文及论文数量,作为评价单位或个人的学术地位与科研能力,且几乎成为评价的唯一标准,国内研究人员发表的SCI论文数量得到突飞猛进地发展。在不少学校的论文成果评价体系中,将国外的SCI论文进行了分区,科研成果的论文按照SCI的分区,以及国内的核心、统计源和普通杂志,又详细地划分成ABCDEF等几个等级。对于SCI论文I区,II区的论文,可以算为A,而国内的中文杂志,即使是权威的中文核心杂志(如环境类的中国环境科学),也只能算E,甚至搞了一个论文成果数的等效计算公式,一篇A类的文章,相当于十篇左右E的文章。对于理工科高校老师的职称晋升,或博士研究生能不能达到博士学位的答辩要求,也都确定SCI论文的门槛。要晋升教授或副教授,必须有多少篇SCI论文,甚至必要要有几篇II区以上的SCI论文。要想博士毕业,则要求只有在SCI杂志上发表了二篇以上的SCI论文,或发表SCI论文的影响因子之和必须大于某个数,才能进入博士论文的答辩环节。在这种强烈的要求SCI论文指挥棒指挥下,大家竞相加入写SCI论文大军,以能发表SCI论文为荣。

虽然国内的一些杂志存在“人情稿”的弊端,但绝大部分的杂志,特别是国内的一些学术性权威杂志,还是非常严肃认真,对论文的质量严格把关。以我比较熟悉的环境学科为例,要想在《中国环境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其要求并不比发表在国外的某些SCI杂志要求低。但由于发表论文成果的待遇差别太大,国内杂志的优质稿源减少也就成为必然,这也会形成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必然会进一步降低国内中文杂志的学术质量。

我并不完全否定将科研成果发表在国际上有影响的SCI杂志上的作用,但我希望寻找一种更加公平和平衡的解决方法,能使我们的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国内的中小科研机构,及相关的产业。这不仅仅是我们所开展的研究,大部分研究经费是国内纳税人支付的,研究的成果也应该优先为国内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这更是强调我国文化自信的要求。

应该鼓励优秀的研究成果,优先发表在国内的权威学术杂志上,对发表在国内权威学术杂志核算科研成果时,权重系数要进行调整。要晋升副教授或教授,要想拿到国内顶级的学位——博士,必须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必须具备发表在国际SCI期刊的能力,这都是正确的,但能在国内的权威杂志上发表相应的研究论文,也是重要的。所以,对发表在国外SCI杂志的数量要求应有所降低,而发表在国内权威杂志上的论文,则必须实现“零”的突破,只有这样,我们才对得起在研究过程中所花的国内纳税人的钱。

习主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成为继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之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四个自信”。在学术界,要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摒弃目前广泛采用的“唯SCI论文”论的做法。作为国内的博士论文,既要引用国际上SCI杂志上的参考文献,也要引用国内的相关文献;所研究的成果,既要有一篇发表在国际上的英文SCI论文,更要有发表在国内学术杂志上的中文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32399-1084990.html

上一篇:谁将会是中国的特斯拉?
下一篇:研究生的生活也应该多彩一点
收藏 IP: 120.241.152.*| 热度|

38 黄仁勇 姬扬 范振英 王从彦 徐绍辉 杨正瓴 周兵兵 王德华 彭渤 吴斌 李毅伟 刘克 武夷山 肖小敏 叶春浓 侯江龙 黄玉源 季丹 陈南晖 陈建林 万润兰 覃伟 李兆良 王亚娟 田松 张士宏 李学宽 吕洪波 李学友 郑永军 高峡 彭贯军 谭庸桢 檀成龙 侯成亚 占昌朝 刘东坡 ncepuzt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9 06: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