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FLISWX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FLISWX

博文

科研与教学相辅相成 精选

已有 5980 次阅读 2018-12-21 12:4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两条腿,缺一不可。现在有些学校把教师分为教学型和科研型,我不以为然。

首先,现在的高校师资门槛已经定位为拥有博士学位。这一点毋庸置疑。博士学位获得者本身就要求系统受过科研训练,具备独立承担科学研究的能力。这对高校教师来说是起码的条件。没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一定科研能力的人是不具备大学老师资格的。

其次,由于历史的原因,一些年长的教师可能没有博士学位(过渡阶段),在高校中地位尴尬,或面临边缘化的危险。即便有博士学位的老师,如果早期科研没有成就,也很难立足。对于这些老师,一些学校认为他们做不了科研,只能上点课,于是有了教学型老师的称呼。

教师教学是首要任务,科研是必须任务。两者并不矛盾。教学型或科研型教师的划分没有实际意义(只是二者所占比例的区别)。按照教材上一门专业课并不难,但上好一门课不容易。搞科研也是教师自我创造新知识的过程。同一门课不同教师的上课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取决于任课教师对学科的理解程度和思维深度。如果只是“教书匠”,课讲的再好也是传授别人的知识而已,与中学教师无大区别。只有自己做研究,才能领悟知识的产生,更新的真谛。因此但凡教学好的老师科研也不会差。因为科研教学思维是相通的。不会搞科研当不好教师。若有科研经验的老师在科研黄金期过后投入教学,会带动教学质量的提升,远比刚出校门的博士对课程了解的深刻。

教学相长。一方面教师的引导使学生进步,另一方面学生提出问题和要求,又反过来促使教师继续学习,或转化为新的科研课题,不断创新。

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然科学,人文知识基础。入学后是按专业培养具有专门知识的人才。老师的教学也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是转变学生思维,使其会学习,掌握渔的本领,为将来的职业胜任工作打牢基础。

现在高校教学水平不如从前,这与考核政策导向有关。以前的教师上课前是要有教师技能培训的。通常在老教师传帮带下方能独立上课。现在这些规矩都没有了。有的年轻教师一入职就安排上课,但是与他职称利益相关的考核却是科研,于是仓促上讲台,照本宣科,身在课堂,心系科研,效果可想而知。既达不到提升教学水平,也影响了科研。对于教学科研都是一种损失。若对新教师岗前培训走过场,教学出问题的概率只会增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9911-1152808.html

上一篇:为何教师对高校普遍缺乏认同感
下一篇:评职称感想
收藏 IP: 119.129.52.*| 热度|

13 李学宽 陈智文 吴斌 邹利波 邝宏达 王从彦 黄永义 孙杨 王安良 韩玉芬 赫荣乔 彭真明 hmaoi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19 19: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