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的学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bohua

博文

陈十一院士的成果被流体力学世界名著<普朗特流体力学>引用

已有 6073 次阅读 2014-10-2 04:31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陈十一, 普朗特流体力学

中国学者陈十一院士的成果

流体力学世界名著<普朗特流体力学>引用

 

 

近代力学的奠基人德国科学家普朗特Prandtl1942年出版了当时唯一的一本流体力学著作,<流体力学概论Prandtl – Führer durch dieStrömungslehre.>, 这部划时代的著作后来出版了12, 是流体力学领域最重要的著作,研究成果能被这部著作引用一直是流体力学领域的荣誉.陈十一的成果被该书的第十, 十一和十二版引用.

 

自从该书1942年出版到现在的70, 只有少数几位华人学者的成果被该书引用, 比如第六版中有钱学森, 林家翘(美国), 吴耀祖(美国)和袁绍文(美国). 第十, 十一和十二版引用了林家翘, Y Chen(美国), 冯元桢(美国), 易家训(美国)和陈十一(中国).

 

引用情况

l  第十版: 英文版353

l  第十一版: 304 (中译本), 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科学出版社, 2008

l  第十二版: 英文版406


 

<流体力学概论>介绍

普朗特流体力学一书是普朗特的著作,1942年初版,1957年共出了版5. 普朗特逝世后,他的几个学生[Klaus Oswatisch Karl Wieghardt] 又按照原著的论述系统, 增补了许多新的内容, 仍用原书名于1965年出版, 作为原著的第六版, 后来他们又增补至第九版. 当第九版绝版时, 德国出版社提出了出版该书新版的要求, 特别请德国流体力学家欧特尔进一步增补出版了第十,第十一版和第十二版.

 

中译本有三种. 郭永怀翻译该书的第三版并于1966年出版, 陆士嘉和郭永怀翻译出版了该书的第六版并于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第十/十一/十二版该书名字改成<普朗特流体力学基础>, 其中第十一版由朱自强等翻译,2008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附件:http://u.edu.china.com.cn/2012-08/21/content_26294863.htm

 

陈十一教授在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上致辞


中国名校-教育中国-中国网 u.edu.china.com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820日上午,力学界水平最高、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盛会——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位力学顶尖专家齐聚一堂,交流力学前沿技术。北京大学工学院力学与空天技术系陈十一教授在大会上做开幕式全会报告。

世界力学家大会由卡曼(von Kaman)等著名力学家在上世纪20年代初发起,并于1924年在荷兰代尔夫特(Delft)举办了第一届会议,由于申办该会议必须严格检验申办国力学研究水平和综合实力,历史上举办地多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主。本届世界力学家大会是被誉为“力学奥林匹克”的该会近百年来首次落户中国。

在本届世界力学家大会上做开幕式报告的陈十一教授,也是首位在该会议上做开幕式报告的中国学者,陈十一为北京大学工学院院长,同时任湍流与复杂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多年来致力于湍流研究。每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只有两个长达1小时的报告,即开幕式报告和闭幕式报告,会议邀请陈十一做开幕式报告,也显示了国际力学界对其科研成绩的充分认可。本届闭幕式报告将由美国L. B. Freund 教授介绍固体热力学的新进展。

在开幕式报告中,陈十一以 “多尺度流体行为”为题,展示了他近年来在流体力学多尺度建模上的研究成果。他指出,流体力学的多尺度行为在自然界里是普遍存在的,小到微纳米流动,大到宏观流体流动和湍流,流体力学的多尺度建模将在未来流体物理的新发现和工程应用上发挥重要的作用。基于物理约束的思想,陈十一教授在报告中提出两种多尺度建模的方法,即针对微纳米流动的混合分子连续方法(Hybrid Molecular-continuum method)和针对工程湍流问题的约束大涡模拟方法(Constrained Large Eddy Simulation)。前者在微纳米流动的奇异性问题、滑动接触线问题(Moving Contact-line problem)和电浸润问题(Electrowetting)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后者则很好地解决了RANS-LES混合方法在壁湍流模拟里的界面问题,并且成功被用来模拟很多工程问题,其中包括某商用飞机的全机模拟。他精彩的演讲显示了中国力学人在力学领域的卓越成绩,赢得了与会嘉宾的高度赞许。

据介绍,此次大会是力学学科覆盖面最广、学术水平最高的国际盛会。来自世界66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名代表参会。作为东道主,中国代表约占40%。此外,参会代表较多的国家有:美国162人,日本94人,法国93人,俄罗斯75人,德国73人,英国66人。参会代表的总量比上届(2008,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多20%,与规模最大的第21届大会(2004,波兰华沙)持平。会上,本届希尔奖获奖者高华健教授(美国)和巴彻勒奖获奖者D.Lohse教授(荷兰)也将分别演讲他们的获奖成果。此外,大会共安排17个专题邀请报告,报告人分别来自美、英、法、中等9个国家。

此次大会将持续至824日,由中国力学学会主办,北京大学工学院是协办单位之一。为获得第23届世界力学家大会在中国的主办权,中国力学人做了不懈的努力,也期待通过此次大会,掀开中国力学发展的新篇章。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2754-832415.html

上一篇:参加英国皇家科学院副院长Tony Cheetham报告
下一篇:北京理工大学校长胡海岩院士今天访问南非开普敦
收藏 IP: 105.228.15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