犇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aojx 学地质,研究地球物理,做教学管理,好高务远。

博文

[转载]慈禧西逃“生出”西北大学,百年名校五起四落引领风骚

已有 4595 次阅读 2020-10-31 22:16 |个人分类:科研笔记|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慈禧西逃“生出”西北大学,百年名校五起四落引领风骚。

                                  奔叔                                                                                                                                                                                                                                       

陕西文学千字文    ;                                          

微信号sxxyzdq


   1900年8月中旬,八国联军打进了北京。次年,西太后慈禧如丧家犬一般,一夜狂奔几百里,逃到我大西安。咥了个肉夹馍压惊之后,她终于明白,让科举下课,办新学堂,才是硬道理。1902年慈禧回京后,便让光绪御笔朱批,在西安设立陕西大学堂。

     

一起



第一任校长是当时的总办叫吴树棻(fen),清朝光绪年间的进士。10年后,陕西大学堂正式改名为西北大学,原籍河南沁阳,出生于西安的张凤翙(hui)大都督,出任西北大学创设会会长。原陕西省法政学堂校长钱鸿钧成为西北大学第一任正式校长。

      

image.png

(吴树棻[近现代]一名树芬。字栘香,山东历城人。清光绪六年(一八八〇)进士)







一落




只可惜,在当时旧中国那个惜慌的日子里,也是今日变换大王旗,乱烘烘你方下场,我上场。当张凤翙因为政见与袁世凯不合被调离陕西后,新来的都督为了推行袁大总统的命令,其中一条居然是要停办西北大学。

这一停就是10年。


               

image.png


(小样~敢和我袁大撒斗)

等到河南军阀刘镇华入主陕西,为收取民心,提出要重办西北大学时,已经是1924年。仅仅过了两年,刘振华为了恢复自身在陕西的统治,围困西安达8个月之久,史称“两虎守长安”的壮举中,西北大学遭受灭顶之灾,以至时任校长的王凤仪去上海北京措款时,一去不回。西北大学先是降格为中山学院,接着又成了一所中学。 

这一停,又快要10年。



二起



1937年,鬼子来了,为给中国留一点读书的苗苗,北京的大学向内地里避乱,北大,清华,南开跑到了西南,有了西南联合大学。北平大学,北洋工学院,北平师大就跑到了西安,成立了西北临时联合大学,而后又称国立西北大学。以后又迁到汉中的城固。只是当时组合的三校却是矛盾不断,纠纷常常,貌合而神不合,终究没有取得西南联大的成绩。 


image.png(国立西北联合大学) 


    鬼子打跑了,也该是各自回家找媳妇的时候了,有的就回到北京,成为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有的回到天津,成了天津大学的祖辈。而有的却是回到西安,改了个名字,在原来东北大学内迁西安的校址上大大方方的办起了国立西北大学。

    留下来的是北平大学。其实北平大学并不是真想留,而是走不了。抗战期间,平大的教授学生们受延安的影响很深,要自由,要民主,终究触怒了南京的达官贵人们,一纸令下,以支援西北高等教育之发展为由,被换了个名字留在了古都西安城。也好,国立西北大学总算真正有个根,不用再四处漂泊了。






二落



陕西毕竟不能与北京相比,别的不说,光是自身的经济要建立一所综合大学实在勉为其难。刘季洪,西北大学第十任校长,后来高位为台湾“国民政府”考试院院长的政要,在1946年西北大学复校西安时,一共为西北大学争取到了12亿元的国家财政拨款,是当年西北大学全年经费的15倍之多。但西大的办学资金依然短缺紧张,二年之后,杨钟健出任校长之时,被戏言:欢迎参加叫花子团。


 image.png

(西北大学第十任校长·刘季洪)

是时已是国共争战的尾声,大局已定,而此刻的西北大学,却是刚刚安定下来不到三年,又将面临一次生死抉择。南京的教育部与地方军政长官胡宗南的电报一封就着一封,要这所西北教育界领军学府尽速南迁成都。

延安方面则派出专人游说,希望西大老师学生们留下来一起建设新中国。杨钟健有些迷茫,西北大学也有些迷茫,数月之间,迁校与护校之间的争斗愈演愈烈,校长本人甚至险遭行刺。 
    校长杨钟键最终还是选择留了,教务长岳劼恒也留了下来……,但是法商学院院长孙宗钰还是带着几十个学生出走了,致敬老前辈们!



三起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次年仲夏,史学巨匠侯外庐带着毛泽东的任命状和周恩来签署的政务院委任状,出任西北大学第十四任校长。侯外庐先生是个大学者,也是个教育家。在他主政下,西北大学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中央教育部考察各地后,号召全国高校向西北大学学习,西北大学成了当时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那一刻,西北大学是多么的意气风发,不仅仅是中央教育部直属的14所综合大学之一,而且各个学科大师云集,主持之人均是当时中国学术界的晓楚之材。地质学大师张伯声为响应国家经济建设的号召,接下其他学校不敢接的任务,肩负起培养中国石油地质人才的重任,在三十年之后,中国石油产量已经由几万吨增加到上亿吨的时候,全国十四个油田的局长或者总地质师有十三个是毕业于西北大学,被美国《侨报》赞誉为“中华石油英才之母”,是当之无愧的西北第一高等学府。

当时在校的学术大师还有,历史系的陈直、陈登原、马长寿,体育界的王耀东,地理界的傅角今、王成组,文学的张西堂、傅赓生、郝御风,物理的岳劼恒。




三落



    一切的一切就如同昙花一现。 
   1952年,全国院校调整开始。西北大学被“大卸八块”,医学院先被拆分出去,后来演变成为西安医科大学,最终在50年以后中国又一轮的高校大调整中成了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

    接着,经济、银行、会计三系被合并到兰州大学(1952年),外语系独立为西安外国语学院(1952年),英语系划归到北京大学(1953年),民族系后来是西北民族学院的主干(1952年),以师范学院与教育系为基础建立了陕西师范大学(1954年),法学院转为西北政法学院(1958年),财经学院转为陕西财经学院(1960年)……

    一次又一次的拆分后,到了1962年,这所后来被高教界称为“西北高校之母”的学校,只保留文理科少数的几个院系:中文、历史、地质、化学、生物、物理、数学,地理系也差点被分,幸好最牛的地质系没被分出去,要不然现在就成长安大学的了!!


(喊一声西北大学母亲一点也不为过)   

        
   1962年,当全国经济形势有所好转,中央教育部决定将原先下放的大学重新划归直属,没想在陕西却碰到一个软钉子。

   当时的陕西省省委书记李德生向中央打报告,要求中央下放或搬迁一所大学为陕西省所属,以支援陕西的经济建设。当中央的领导将这层意思在直属大学校长书记内部会议通报时,其他的高校代表都沉默不语,会场一度冷场。刘端棻,这位李德生书记在延安的同事,站了出来,事先也没有与学校的那些名教授们商议,一口应承了下来…… 
   在那次会议上,被下放地方的综合大学还有云南大学。
   1966年,文革开始。西北大学与共和国一起坠入苦难的深渊。老北平大学遗传下来的“民主自由”精神被破坏殆尽,那些被冠为反动学术权威的教授们一批又一批被打倒,同年,西北大学停办,所有老师学生下放农村接受再教育…… 
    1977年夏,当郭琦受上级委派出任西北大学第十六任校长时,发现西北大学这个摊子烂得比他想象的还要严重,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十年的动乱让这所西北第一校完全没有了秩序。

   幸好西北大学那股精神气还在,经历军阀混战、八年抗战、解放建设新中国,几十年风风雨雨积淀而成的大学精髓还在。 

   陕西省是没有路子了,那就只能寻求中央教育部的支持了。当西北大学的领导们找到教育部要求财政拨款的时候,重新回教育部的门被关上了。

   北京之行的结果是西北大学重新被界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但属陕西省主管,办学资金由陕西省支出,有名而无实。但西大人还是忍不住相互间抱头痛哭,二十年啊,太苦了,终于有那么一点希望,星星之火,总会有燎原之势的时候。




四起



     都是人走出来的,中央地方都指望不上了,那就只能寻找别的法子。天无绝人之路,三十年前当张伯声接下北大不敢接的任务,为新中国培养出第一批石油人才,三十年之后,这一批人都已经成材,位居各个油田的领导岗位了。

   当西大的领导们因为办学经费短缺提出联合办学的思路时,一切都显得那么顺理成章,历史总是会还你一个公正的。

   先是中石油,中石化,接下来是国家旅游局,中国人民银行……这就是西北大学校史上有名联合国家部委、大中型企业联合办学的壮举。

    联合办学对西北大学在八十年代经费奇缺的年代,影响巨大,硬件设施陆续建了起来,最主要是联合办学的资金西北大学重新运转了起来。

    1981年计算机科学系于成立,1983年,西北大学出版社成立,1984年,西北大学第一个博士后流动站成立,1985年,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成立,1986年西北大学法律系恢复重建…… 


                  


  八十年代的西大人,高远狂放,他们向着诗和远方。
  吴予敏,后来成为中国传播学与广告学的拓荒人的西北大学中文系77级的毕业生,在当时的西北大学党委书记特别拨出2万元经费支持下,编辑后来在中国新文学史有重要地位的杂志《希望》。史铁生的处女作《我遥远的清平湾》和《午餐半小时》、贾平凹的小说等都率先在《希望》上问世……

   多年之后,这一批人成为中国文坛真正的希望之所在。

   在整个八十年代,西大许多院系重新恢复生机。侯伯宇,这位在厨房中构思出来在理论物理界有着重要地位的“侯氏定理”的物理学家,培养了不下十位的洪堡学者。耿信笃,创建国内第一个电分析化学研究所,在地下室中拿下了全国科学大奖。何炼成,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缔造者,他和他的弟子们一起为西北大学争到了“经济学家的摇篮”称号,胡正海,植物学界的权威,中国植物学界有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才是来自他的门下,传统学科历史学,更是人才聚集,张岂之、周伟洲、彭树智、周天游均是各自领域的大家……






四落



      1992年,中央提出以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重点学科为主要内容的“211工程”,并于1994年开始启动部门预审。

对于其他老牌名校而言,申请211工程仅仅是走个形式,而对于西北大学,却真的是一项巨大的工程。

西北大学作为第一批提出申请的学校,但却被一再被推后预审。先是因省属院校在教育部被卡,后又被以会影响普通教育为由而为陕西省所阻,加上原先办学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达标,申请过程困难重重。

西北大学的校史应该记录下当时在任的陕西省两位省长,白清才省长与程安东省长。后来西北大学能上“211工程”名单,与这两位省长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

白清才省长先亲赴西大,在陕西省财政极端困难情况,应承将调拨3亿资金支持西北大学学科建设,接任的程安东省长更是数次莅临西大,专门召开相关经费划拨问题的会议。 即使如此,西大依然未能稳操胜券。

由于归类为省属院校,西北大学从六十年代开始招生主要对面陕西省,在省外的影响力已经很微弱。虽然历史久远,但在这个要面对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的工程申请竞争中,并没有更多的优势,况且,在中国这样的人情社会里,关系始终是一个神秘的因数。



五起



    1995年,西北大学申请211工程最为关键的一年。是年5月,程安东省长又一次在西大翠园宾馆召开会议,会上透露的信息对西北大学来说似乎非常不妙。第一个问题还是陕西省财政问题,第二个问题是其他竞争高校的问题。

    据事后参与会议人记忆,当时在坐的西大教授们有人当着省长面拍桌子,有人声明要调离陕西省,有人则是当场哭泣……会场局势十分紧张。

西北大学这些教授们,在他们从教几十年里,从所未有的团结。事情峰回路转却还是因为西大一位地质系56级的毕业生,时任陕西省省委书记安启元帮了大忙。

之前为了避讳,安启元在西大申请211工程的问题上保持中立回避态度,在这个关键时候,当当年在校的老师同学都找上门后,他终于表态,全力支持西北大学申请211工程。 


   1996年,国家计委正式审批西北大学关于申请211工程的提文,事情已经开始明朗。消息传回西大,在申请过程中为西大立下大功的地质系张国伟教授,在自己房间里痛哭了整整一个小时,在他的门外,西北大学的领导们相拥而泣…… 

   也是在那一年,舒德干教授在《自然》杂志第一篇论文发表了,随之而来的是第二篇、第三篇,一下就震惊整个中国学术界。

1997年,陕西省政府正式批准西北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在那一年庆祝香港回归的晚会上,西大的学生们在图书馆前的草坪上用烛光组成一幅中国的地图,之后这个画面成为一个永恒的图腾。

1998年,以8人出战的西北大学篮球队夺得了第一届CUBA冠军,在多年以后,西北大学再次成为荧屏的焦点。1999年,西大第一位本土院士产生,他是地质系的张国伟教授。2000年,西北大学在四十年后第一次大规模扩大外省招生比率,本省外省各占一半。

2001年,西北大学“九五211工程”建设通过国家验收,所有项目全部优秀,总得分在全国94所大学中名列前茅,同时成为西部大开发重点支持院校,国家每年拨款2000万。

2002年,西北大学迎来百年校庆。2003年,西北大学留学生事件爆发,一度成为全世界传媒关注中心。2004年西北大学南校区正式列入建设,争取省部共建院校失利。2005年西北大学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到科技部批准,同年,西北大学搬迁南校区。终于是熬出来了,太不容易了咧。


后记:都说西安是个邪门的地方。西北大学创设会成员,学科学长崔云松说“吾陕之西北大学,苦学校也,苦历史也……”。

当时的感慨之话,却真的在之后上百年的历程中,始终伴随着西北大学。从创校初期连续两次停办,到抗战期间搬迁城固时的学潮不断,接着复校西安种种艰辛,以及临近解放的护校风波,又在1958年下放地方,经历文革十年浩劫,又迎来八十年代欲火重生,直至90年代211工程审批,西北大学一路走来,一路艰辛。

时至今日,西北大学的办学经费依然仅仅是交通大学的十分之一,长安大学的四分之一,陕西师范大学的三分之一,然而,西北大学在这上百年里,却为中国特别是西部培养一大批优秀的栋梁之才,在中国的文学界、经济界、科技界、政界、商界影响巨大,这些在西安明城墙下西南角走出来的西北大学毕业生们,不管身处何方,却终究不会忘却西北大学“公城勤朴”校训和民主自由的精神。

西大一位老领导曾经这样自豪的说过:“我们西大,是个有骨气的学校,我们是用一个陕西省的钱为全中国培养人才……选择西北大学,无怨无悔……”。

奔叔在最后,致敬西大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9-1256542.html

上一篇:1998年4月拟定的地球物理研究选题
下一篇:父母最大的遗产是兄弟姐妹彼此
收藏 IP: 223.128.111.*| 热度|

2 胡绍鸣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0 14: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