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如何看待“五唯”问题? 精选

已有 10362 次阅读 2020-12-23 13:5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如何看待“五唯”问题?


说到“五唯” 无非是针对论文、帽子、职称、学历、奖项这些评价指标而言。这些评价指标在什么时候有用呢?其中论文、帽子学历、奖项是项目申请的评价的几个重要指标。而论文、帽子、项目学历、奖项和教学是评职称的几个重要指标。就科研指标而言,纵观国内国外,所有大学的科研评价都是这么几个指标一起用。如果单考核其中一两个指标(也就是唯某个指标),这很显然是不公平的。我一直搞不清楚,我们是如何做到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的?按常理讲,这是很难做到的。

比如说评价基金项目是否给予资助,怎么可能只看你的论文数目,荣誉称号(帽子),职称,学历,奖项。即使这些指标都是货真价实的,也要有个比例,比如说个人的研究能力(包括你发表过多少论文,专利,主持过多少项目,学历,奖项,荣誉等)占40%,项目本子的质量(包括创新性,路线,可行性等)占40%,科研平台占20%。每一部分都是有权重的,怎么可能做到唯某个指标?在我看来,之所以出现了评价过程中的唯某个指标,无非有两个原因,一是大家普遍对某些指标不信任,认为并非货真价实。第二个原因就是评审人本身的问题,主观上并没有认真遵守项目评审指南。对第一个原因,之所以在众多不太相信的指标中,论文这个指标无论各种诟病,它的可信性仍然是最高的,原因是尤其是高水平的论文都是通过了严格的国际同行评议的,它的公平性是相对能得到保证的。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第二个问题,“有法不依”,这其实是更要命的问题。最近这些年我参与过不同国家的不少项目评审,职称评审。坦率地讲,我认真研究过他们的评价指南,也并非尽善尽美,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旦某个决议,指南,征求大家意见通过后,每个人都会认真执行。换句话说,衡量一个项目基金的评价是否公平,公正,其实最重要的是评审人是否认真按评价指南的要求进行评价。当然,每个评审人都不可避免地有自己的主观因素,比如说评价基金本子的创新性,这其实是评审人的水平问题,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但不管怎么讲,只要认真按照评价指南评审,怎么可能出现唯某个指标的问题?

另外一个用到上面提到的这些指标的是职称评审。职称评审当然需要指标,比如教学占40%,科研占40%,科研服务占20%。说到教学,一般会评你一年平均上几门课,多少课时,多少学生,学生课程反馈多少分这些指标。说到学生课程反馈,这当然有学生评分的主观成分。如何保证这个分数公平公正,其实是学生的诚信问题。你很难保证百分之百的学生的评分都真实可靠,但所有学生的反馈分数放到一起一定是值得信赖的。如果这个指标都不能让人相信,那就出大问题了。再说那个占40%的科研,无非也是论文,专利,荣誉,项目等这几个指标。这里重点谈一下项目这个指标。如果站在国家这个角度上,基金项目当然是投入。但站在大学这个角度,基金就是收入(很多大学对基金是有管理费提成的,这个国内国外都一样)。那么站在个人的角度,能拿到基金,尤其是竞争激烈的国家基金,当然是自己科研能力的证明,这是毫无疑问的,因为你的基金申请也像科研论文一样是经过了严格的同行评审。

之所以我们国家科研评价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很多人都怨声载道,国家也出了一系列反对“五唯”的政策。这里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上面提到的“执法”问题,每个人在评审过程中,在应用这些指标的过程中是否能从我做起,尽自己所能做到公平公正,这是当务之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部分评审人的水平问题,这个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靠时间一点点提高。一个可行的辅助办法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比如评审的国际化,多样化,这有助于弥补自身水平不足的问题。

最后说一点,搞科研,搞创新,是水到渠成的事,不能太着急,欲速则不达。科研人员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宽松的环境,生活上不能有太大压力,科研人员的压力主要来自国际同行的竞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奋,韧性,一旦爆发,将势不可挡。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263815.html

上一篇:有尊严地读博士
下一篇:怎么才算一线研究人员?
收藏 IP: 120.18.123.*| 热度|

40 郑永军 许培扬 武夷山 刘用生 范会勇 胡泽春 陈毅红 白禹 李雪 宁利中 王安良 黄式东 黄永义 曾杰 操振华 杨顺华 吕秀齐 张启峰 张阳阳 孔鹏洲 孙颉 刘志平 喻海良 孟利军 李得建 张明武 晏成和 李诗豪 周忠浩 吴嗣泽 路卫华 农绍庄 王从彦 徐长庆 田丰 刘继为 姚伟 王崇臣 叶建军 张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1: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