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Y2012

博文

磨刀误了砍柴工 精选

已有 14044 次阅读 2016-11-13 12:43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磨刀误了砍柴工


磨刀不误砍柴工,说的是一个寓言故事:

从前,有一个老农民,他有两个儿子。 有一天,他叫来了两个儿子,对他们说:“我已经老了,咳,体力也不支了,也该退休了,咳咳,门后有许多柴刀 自己选,咳咳咳,选一把上山去砍柴吧。” 大儿子对父亲说:“爹,你在家里好好歇歇吧,我和弟弟会去砍柴的,对吧?”“对,我和哥哥能做好的”小儿子在一边附和道。 事不宜迟,大儿子边上山边想:我一定要早点上山,多砍点柴来,让父亲高兴高兴,还能成为小弟的榜样。 小儿子却想:这刀破了好几个口,还生了锈,我应该先磨磨刀。 于是,小儿子便敲开了邻居大娘家的门,轻轻地问:“王大娘,能把您家的磨刀石借我用用吗?” 王大娘客气地回答:“好好,磨刀石在墙边靠着呢,自己去拿吧!”,“谢谢”。小儿子说完便匆匆地走了。 大儿子这时正坐在田埂上休息呢,他自言自语道:“这小子,还不来砍柴,等着挨骂吧” 等小儿子磨好刀子,已经下午了,他便说:“看来我得快点了,大哥都可能砍了一大堆了。” 于是小儿子开始干了起来,磨了一上午的刀,能不快吗,不一会儿,小儿子便砍了满满两担柴了,而大儿子只砍了一小担柴。大儿子满头大汗挑着柴回家了,大儿子刚回家一会,小儿子便回来了。 父亲奇怪地问小儿子:“你比大哥迟上山,为啥你砍的柴比大哥多呢?”‘‘ 如果刀没磨快,怎么能够砍又快又多呢?’’小儿子自豪地回答道。 父亲听了,脸上露了欣慰地笑容,语重心长地说:“对对对,只要准备好工具,掌握了方法,做事就可以事半功倍。”

正确的感悟:一件事办不办得成,不光看你有多大的企盼和多大的热情,而是看你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技巧、用什么手段。

错误的理解和警示:我们提磨刀不误砍柴工,是强调要办成一件事,不一定要立即着手,而是先要进行一些筹划、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步骤安排,做好充分准备,创造有利条件,这样会大大提高办事效率。但任何事情不能走极端。如果太强调准备工作的重要性,而深陷其中,人们往往会忘记自己做准备工作的初衷和目的。举个例子,比如说做一项课题 (砍柴),需要应用一个软件 (刀)。这个软件的功能非常强大,可以模拟很多领域的问题。面对这个类似磨刀与砍柴的问题。通常有两种人采取不同的做法。第一种人认为软件非常重要,必须全部弄懂,包括每一个细节,否者不会去碰自己的课题,因为磨刀不误砍柴工,只要软件学精通了,刀磨快了,课题的问题会迎刃而解。第二种人面对这个砍柴的问题,通常是以问题为导向,首先要高清楚什么样的柴适合什么样的刀,然后再去磨。或者是边磨刀,边砍柴。对于学习的软件,通常是一上来就着手用这个软件,课题需要软件的哪部分功能就重点学习哪部分,这样课题的问题解决了,刀也磨快了。而第一种人,之前的想法似乎很合乎逻辑,但真正运用起来,事情并非那么简单。磨刀的过程,如果针对性不强,就很容易打击面太大,而让自己力不从心,甚至迷失。

磨刀到底会不会误了砍柴工?我上面提到的两类人的做法,其实是个学习方法的问题。第一类人通常还是大学以前的学习习惯,太过重视知识的学习,太过强调”循序渐进”。这样的习惯可能对于学习,积累以往的知识有帮助。但硬币的另一面就是缺乏冒险精神,跳跃思维。而冒险精神是研究生以上学生必备的创新思维的基础。博士生与本科生(包括之前)的最大区别是,博士生要创造新的知识而不单单像本科生甚至中学生一样主要学习积累旧知识。当然这里必须提一下,博士生创造新知识并不否认基础的重要性。什么是基础?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年代,什么才能称的上牢固的基础 (刀磨到什么程度算快)?在我看来,搞科研并不是明显地分两个阶段,所谓先打基础,再搞科研。基础打不牢,就不去碰科研问题。我的理解是,牢固的基础就是不断学习,不断有针对性地学习,针对科研问题,不断反刍基础知识,这样才能真正理解掌握基础知识,从而发展基础知识,创造新知识,解决科研问题。

上面提到的博士生做课题的例子,跟大家讨论,磨刀太久可能误了砍柴工。那么从一个导师的角度,从申请课题的角度,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我们的ideas准备到什么时候才叫成熟?成熟到什么时候才可以申请课题?无论国内外,我们在写基金标书的时候都可能遇到这样的困惑:必须把标书的创新点,技术路线,年度计划甚至具体的实验步骤都有写得一清二楚,否者很难拿到资助。当然,各国的基金委的管理者也有他们的难处,面对这样的困惑,他们不可能不知道基金标书这么要求的弊端,但出于相对公平公正的考量也只能出此下策。那么如何解决这个困局呢?我倒是觉得,一旦我们有了自己认为不错的idea,就不要一味地等待,而是立即着手实现。idea是在做的过程中逐渐完善的,明晰的。至于说什么时候就这个idea申请基金?反正是游戏规则,那就等到成果或大部分成果已经出来再说吧。总之,不能让磨刀误了砍柴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92836-1014493.html

上一篇:周末为什么还要工作?
下一篇:科研路上的贵人
收藏 IP: 134.148.205.*| 热度|

40 武夷山 黄彬彬 张越 黄仁勇 韦玉程 吴斌 黄冬梅 马秀兰 王从彦 张云 黄永义 蔡宁 王喆 张立学 张骥 鲍海飞 张培昆 赵凤光 戴小华 王林平 梁洪泽 梁进 毛秀光 刘立 李土荣 强涛 李璐 杨金波 吴施楷 zhouwangpu taoshl liangzx xlsd htli biofans zjzhaokeqin ericmapes UNCblue neilchau cross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1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