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补充:《研究者称成功重复韩氏 NgAgo 方法》
前天,“李成贤”在科学网发了一篇题为《韩春雨“诺贝尔奖级”成果遭众多质疑 - “臣妾做不到啊!”》的博文,内中写道:【某著名学术打假人士已在美国网站摆下擂台,叫板韩春雨:"这几天我陆续收到几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的来信,反映重复不出韩春雨论文中最关键的图4结果(切割基因组,T7E1和测序),呼吁我关注一下这事。”“韩春雨获悉有人重复不出其实验结果后,不是解答疑惑,而是谩骂这些人是“跳梁小丑”、是搞别的基因编辑技术(CRISPR)的人的抹黑,威胁要对他们进行人肉搜索。】
再查,所谓某著名学术打假人士果然就是方舟子。看罢其评论,我感觉方这种做法很不健康。
科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证伪性,科学研究的另一个特征就是 OPENNESS 。既然那些传说中的研究者花纳税人给的钱,自己做了实验,说重复不了韩的结果,就应该实名出来,公布自己的实验过程、结果,公开讨论,请韩进一步解释,暂时不必先做结论,真相迟早会出来的。假如真有假,爬得越高、跌得越重。那位日本女士连博士学位都被吊销就是教训。
前几天,科学网新出现了一个“李成贤”的ID,打着“物理研究院 副研究员”的职称,跑到我博文下提问,后来在对话中,我发现他基本物理概念混乱,于是查了一下,发现此人原来是冒用他人的身份(见文末附图),这是典型的identity theft。如果在美国,这是刑事犯罪。如果我没有猜错,冒牌“李成贤”应该是方的一名忠实的臣妾,而这种臣妾思维本身就不健康。对这一猜测,冒牌“李成贤”如果认为不对,可以实名反驳,否则应该视为承认。
躲在暗处,通过方来质疑的做法,违背了科学的公开性原则。躲在暗处对质疑者当然有个好处,如果质疑错了,也不会因此损害自己的学术名声,否则人们会说,韩春雨的论文都已经发表,某某研究者都重复不出来,相对水平真低。但这种躲在暗处的质疑声对韩春雨却是不公平的,是文革式匿名大字报。
按照方给自己博士论文辩护的逻辑,韩春雨的论文更是经过了多名评委长时间的审稿,在没有具备资质的人士公开质疑前,网民们不必理会方的捕风捉影。更不应该把冒牌“李成贤”的话当成有价值的见解。
物理问题的讨论值得大家借鉴,有什么观点,实打实写下,画下道道,不玩虚的,这才是科学的态度。
附图: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