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好听的歌

已有 3172 次阅读 2012-3-7 22:31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好听的歌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小的时候,听的歌都是新中国成立后创造的歌曲,像著名的《让我们荡起双桨》,《节日》就是“小鸟在前面带路”歌词的那首歌,还有很多好听的儿童歌曲。到了中学,听得比较多的是革命歌曲,包括革命历史歌曲,也包括五六十年代创作的歌曲。记得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之前的一年,空政文工团搞了一个革命歌曲大联唱,还拍成了电影。其中印象比较深的有《送郎当红军》,这首歌在《东方红》也还保留了。还有《八月桂花遍地开》,也是非常好听,而且当时在“五一”、“十一”晚上在天安门广场的联欢会上,总少不了要放这支歌。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几乎所有的歌曲都是经典,都好听得不得了。其中有一支歌,在电影《东方红》里没有了,不知为什么给删掉了。这支歌名叫《毛主席,我们心中的太阳》。这支歌,音域宽,一般的业余合唱队不一定能拿得下来。而且歌词是乔羽写的,不像文革中的那种特别狂热的歌曲。

当时,在学校里,也学了不少历史歌曲,这些歌曲,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像《茶馆小调》,是描写抗日战争时期国统区的一个场景。歌词大致是这样的:“晚风吹来天气燥,东街的茶馆真热闹,楼上楼下客满座,茶房、开水,叫声高。杯子碟儿乒乒乓乓响啊,瓜子壳儿噼里叭啦往上掉,有的谈天,有的吵,有的哭闹,有的笑,有的谈国事,有的就发牢骚。只有那茶馆的老板胆子小,走上前来细声细气说得妙:众们先生,生意承关照……”后来的词就记不住了,大意是老板希望茶客们莫谈国事。

还有一支歌,叫“你这个坏东西”。歌词是:你,你,你,你这个坏东西,百姓的米面粮食不够吃呀,你一大批、一大批硬要强征去。只管你打仗要军米,百姓的死活你是不管的。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你这个坏东西,真是该枪毙。当时学着唱的时候,觉得挺好玩的。

当时唱得最多的是队列歌曲,像《说打就打》、《拼刺刀》、《打靶归来》是最经常唱的。后来还有《三八作风歌》,不仅文革前唱,文革中也在唱。我还看见过一个指挥,在群众大会前指挥唱《三八作风歌》,他的指挥别具一格,唱“红旗飘飘军号响”时,他先用手臂模仿高举红旗的模样,然后又模仿吹军号的姿势,十分有趣。整个歌曲在演唱过程中,他就不断地变换各种姿势。

文革时期,实际上,在青年学生中,一些外国歌曲一直没有消失。那些在《外国民歌200首》里的歌曲,一直是青年人的最爱。虽然不能在公开的场合歌唱,但是在私下的场合里,青年人们还是会轻声唱着那些好听的歌曲。说实话,文革前就已经出版的《外国民歌200首》我都没听过几首,好多都是在文革中听那些高年级的同学唱过,才知道的。这里既有苏联和东欧国家的歌曲,也有亚非拉国家的歌曲。像《送我一支玫瑰花》、《你呀,你呀》等。《你呀,你呀》特别幽默。歌词是:姑娘你好像一朵花,美丽眼睛人人赞美她,把我引到了井底下,你割断了绳子你就走啦,你呀你呀你呀!美丽多情的姑娘哟,请你和我说句话……。虽然歌中的小伙子受到爱情上的打击,但是也不失幽默,调侃自己。

文革前,收音机里经常播送一些轻音乐。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叫轻音乐,只是觉得很好听。这些轻音乐大多是中国民歌改编的。像《步步高》、《喜洋洋》、《花儿与少年》都是好听得不得了。文革前的中国自己创作的歌剧现在几乎都听不到了。早期的《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后期的《红霞》、《珊瑚颂》、《江姐》,当时像我们这样一般人家的孩子是看不到的,但是在收音机里是经常能听到的,所以都不陌生。特别是湖北歌舞团排练的《洪湖赤卫队》,更是家喻户晓。一曲《洪湖水、浪打浪》,不知醉倒多少粉丝。文革中,《洪湖赤卫队》不让演了,《洪湖水,浪打浪》也不让唱了。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电台恢复了播放,那刚一听头一句“洪湖水呀,浪呀么浪打浪呀,洪湖岸边是呀么是家乡”,心都快酥了。

文革结束后,各种老歌都重新回来了。一些新的歌曲也创作出来了。这个时期,影响比较大的有谷建芬创作的歌曲,后来又有台湾校园歌曲。这些歌曲都很清新,也很好听。邓丽君的歌其中有一大部分是改编自中国的民歌。也许我不该冒天下之大不韪,说一些邓丽君的歌迷不爱听的话。可是如果从我内心里来说,我对邓丽君的歌没有什么感觉。不像别人在那个年代似的,特别着迷。

后来的港台歌曲就基本算是一塌糊涂,包括所谓香港的四大天王,根本就听不得。大陆那些模仿的、翻唱的,不说是乌烟瘴气也差不太多。那些演唱者对观众说要给他们献上一首非常好听的歌。结果一唱,哪有非常好听啊,连一般的好听都算不上,我只能把它们归到噪声一类。我反正也不怕得罪人了。宁可得罪人,也要说实话。

这倒不是说我成了九斤老太,说什么都说是一代不如一代。好听的民歌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好听的创作歌曲也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而在现在市场环境下的歌曲创作,谁都想快赚钱,赚大钱,哪有心思去锤炼?这样的歌要能好听才怪呢?港台歌曲如此,内地的歌曲也同样如此,君不见,中国歌曲排行榜之萧条,已经让这帮所谓搞音乐的人已经哀叹不已了吗?

近十多年来比较好的创作歌曲,我最喜欢的是《祖国不会忘记》。歌词是:在茫茫的人海里,我是哪一个;在奔腾的浪花里,我是哪一朵;在征服宇宙的大军里,那默默奉献的就是我;在辉煌事业的长河里,那永远奔腾的就是我。不需要你认识我,不需要你知道我,我把青春融进祖国的江河。山知道我,江河知道我,祖国不会忘记,不会忘记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545200.html

上一篇:60年代半工半读学校里的劳动
下一篇:三八节——男性的思考
收藏 IP: 1.203.43.*| 热度|

1 曹小晶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7: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