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钻石的大忽攸

已有 1816 次阅读 2018-12-13 07:34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很多人都听说过钻石,但可能听说过金刚石的人会少一点。钻石,一听就是高大上的家伙,而金刚石呢?只是个剌玻璃的工具,似乎就是个干活的家伙事。钻石,一定要买天然的,而金刚石,就不一定了。人造的就可以用来干活了。可是,它们之间在结构、分子式还有别的什么性能上有差别吗?几乎没有。

最近看了几篇论述钻石的文章,发现这个所谓“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的说法,就是一个大忽悠。英语似乎是Diamond is forever。在英语里,“恒久远”是有了,“永流传”没见着。据说,那是钻石公司在中国翻译的结果。

这个大忽悠是要干什么?很简单,就是要赚钱。据说,一克拉钻石的成本,不过100美元,加上什么设计、加工之类,撑死了也就不到200美元。可是在市场上,钻石的价格要比成本翻了好多倍,是打着滚地往上翻。而很多有钱的,或有一点钱的,或者不那么有钱的,特别是年轻的情侣们,都十分渴望用钻石来见证他们的爱情。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这是经得住考验的。而钻石呢?基本元素是碳,一烧就玩儿完。能经得住什么考验,如果爱情都是这么不经火烧,那不就是儿戏吗?

然而,在现实人们的观念中,似乎钻石比黄金要金贵多了。价格上似乎真是如此。可是黄金可以用来投资,用来保值,但钻石没有这样的功能。毕竟,真正的资本市场还是识货的。在奢侈品市场上,钻石可以傲然一切。但在资本市场了,钻石几乎一文不值。

当年,钻石公司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可以说用尽了一切心机。为了保证钻石价格不往下跌,最大的钻石公司几乎把全世界的钻石矿都买了下来。买不下来的就要签合同,要求对方不要让钻石价格下跌。当然这个主意也正合那个拥有钻石矿的公司或者国家之意而乐而观之。于是这么多年下来,钻石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让钻石公司的老板把钱都赚翻了。

据说,中国现在生产的人造钻石市场反应很不错。这让钻石公司十分恼火。因为人造钻石价格低了不少,而且从色泽与质量上,并不比天然钻石差。反正外行一般也看不出来。天然钻石是在天然的高温高压下生成的。而人造钻石也是营造了一个人工的高温高压环境,也能把钻石造出来,而且成本要比天然钻石低了许多。如果单从欣赏的感官角度来看,拥有一颗人造钻石并不比拥有一颗天然钻研丢什么面子。

中国人造钻石进入市场之后,让钻石公司的日子不太好过。经过几轮较量,据说现在钻石公司也只好认了。人造钻石没有冒充天然钻石,说的就是人造钻石。但是品质和价格往那儿一摆,天然钻石的竞争力明显有点差距。而消费者们,如果具有充分的理性,可能更愿意选择人造钻石,而不是天然钻石。

资本为了获取更高的利润,这类忽悠的事没少做过。什么时装品牌,什么著名的设计师,当然,他们产品的质量和设计师们的天赋,也是通过他们的劳动渗透到商品的价格之中,但所谓知名品牌的价格真的就值得高出普通品牌好几倍吗?劳动力的价格都差不太多,产品的原料品质也差不太多,而大量的利润也并没有都落在设计师的手里,还是落在公司老板的手里。所以这里的猫儿溺还是不老少的。

再有就是化妆品之类,情况都差不多。电视上天天都是化妆品的广告,那东西也不是灵丹妙药,不可能让人特别是让女性永葆青春。这话凡是有点理性的人都不会相信。可是就是这些广告天天都在大忽悠,那很多女性就是心甘情愿地花巨资去购买。效果呢?往往是她们自以为是,自欺欺人,没有明显的效果也硬是感觉一切都很美好。

社会生产发展到资本主义这个阶段,这个阶段是不能凭主观愿望就能逾越过去的。这是客观事实,也是客观规律。但我们得看到,在资本主义这个阶段,任何人类的欲望都可以被物化。一旦欲望被物化之后,就会给资本带来不菲的利润。而且不仅如此,资本还在不断制造出人们的欲望。一个简单的例子,头皮屑这种东西,本来没多少人在意。但是某种洗法水的广告一出来,就让人感觉,如果有了头皮屑,似乎是一件非常丢人的事。其实,哪有这回事。这不过是非常正常的新陈代谢,跟头发里是不是不干净,是不是不洗头,是不是没洗干净,一点关系都没有。但是某个洗发水的广告一做就是几十年。现在还在做。这种忽悠从本质上说,已经带有一点欺骗的性质了。头皮屑就跟搓澡搓出身上的泥一样,天天洗,也能搓得出泥。那其实不是泥,就是身上的表皮。身上怎么可能没有表皮,正如头上也不可能没有头皮屑一样。那根本就不需要玩儿了命似地要洗多干净。这就是资本所制造的一种欲望——不能有头皮屑,那是不文明、档次低的象征。别扯了,见鬼去吧!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151267.html

上一篇:改革开放时期的私营企业
下一篇:盛基艺术学校之行
收藏 IP: 114.244.44.*| 热度|

2 范振英 刘建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3: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