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两部有关青春的电影

已有 2689 次阅读 2017-7-14 04:07 |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看过两部描写青春的电影,一部是《青春万岁》,另一部是《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两部电影拍摄的时间可能相差约三十年。只是从情调和素质来看,真是高下立判。

《青春万岁》描写的是五十年代的女中学生,描写她们的学习与生活,也偶尔涉及一点那略显朦胧的爱情。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青年一代热情洋溢地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祖国而努力学习,也在尽力向着健康的方向成长。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有过挫折、有过沮丧,但也有收获,更有进步。在祖国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中,这些中学生都得到了身心健康的培育。她们中的绝大多数后来也确实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

在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我自己已经不年轻了,但是仍然被影片中的那种充满着朝气与活力的气氛所感染,甚至有那么一点不切实际的憧憬,如果我自己早生几年,是不是也是生活在那样一个年代?当然,那个年代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对于青春来说,这一切都是可以不在乎的,只要这青春是如此热烈地燃烧过,就足以值得那一代人的骄傲了。

剧中的女中学生们,热情、努力,乐于助人。即使对于有那么点自私,只顾自己,不顾辊人的所谓落后人物李春,影片也不是采取嘲讽和抛弃的态度。周围的同学们大多对她采取一种友好、劝诫、帮助她的态度。这也打动了李春,她开始认识到自身的不足,愿意融入这个美好的班级大家庭。这个班集体是值得人们骄傲,也是值得人们羡慕的。里面的年轻人都是那么可爱,那么纯真。

而那部《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从整部影片的情调来看,是一种灰暗的色调。它真的很像一部青春的挽歌。只是这样的青春一开始就是很病态的。剧中的主要人物、女主角郑微,在上大学之后,似乎没有什么别的事干,一门心思就是要谈恋爱。开始喜欢的林静突然消失,郑微转而要死追陈孝正。无论这里有多少曲折,郑微也就是这点事。整部电影所涉及的青春,只是恋爱的青春,而且这种恋爱都显得那么畸形。大学生们在学校都在干吗?整天就是恋爱吗?真的没有别的正经事可做了吗?至少影片是这样告诉我们的。有的人为此而颓废,有的人甚至为此而丧命。可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吗?我看不出来。

今天的大学生的生活到底什么样?可能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生,都有不同的种类。不知道《致青春》影片的编创者的大学生活是不是就差不多是影片中所描述的那个样子。如果真的是那样,那别人也无话可说了。但是,至少有的学校,有更多的大学生,他们的大学生活不仅比影片中的大学生活有意义得多,也更丰富多彩得多。

在我们学校,大学生活,除了上课和做实验,还有金工实习之外,最重要的课外活动就是“冯如杯”科技竞赛。那是从本科学生最重视的一项科技竞赛活动。很多学生组成各种大小不一的团队,全力以赴地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其中有很多成果开始转化为市场上需要的科技产品。即使是刚入学的大一新生,也可以参加“冯如杯”创意大赛。虽然不一定有什么物质上的成果,但在思想上和观念上有新的创意,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除此之外,大学生们的课外活动还有航天知识竞赛,还有每年424日的国家航天日的各项宣传活动。大学生们也有多种多样的志愿者活动,如法学专业的同学就有义务进行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的志愿者活动。这些活动中随意拿出一项,就可以写出很好地描述大学业余生活的作品。哪有整天谈着不着调的恋爱那么无聊。

即使是学校里发生的一些矛盾,也可以是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学校要求文科专业的学生一定要学高等数学,那是一门必修课。文科学生不喜欢、不乐意,闹意见、闹情绪。但是这一切的曲折,最终的结果还是要学好这门课。如果不及格,就不能拿到毕业证书,更不用说学位证书了。就是这样的一件事,如果写到文艺作品里,也绝对比所谓《致青春》里那些乱爱要有趣得多。

我们学校法学院的学生,每年都到一些地方的基层公检法机构进行专业实习。他们跟随这些机构的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撰写法律文书,做助理书记员,做了大量的实际工作,得到了这些基层机构工作人员的赞扬和好评。这样的实习已经持续很多年了。如果把他们经历的故事也写成文艺作品,包括写成电影剧本,一定要比什么《致青春》要有趣得多,也要深刻得多。

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们,与五十年代的中学生们,已经相距六十年了。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愿意为祖国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之间已经可能已经是祖孙之间的间隔了。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中国青年的青春难道不就是应该是这样的吗?而《致青春》里的大学生,在我看来,绝对不是,或者至少不是今天中国绝大多数大学生们的大学生活的真实写照。

《致青春》的编导们是在说谎吗?即使他们辩解他们无意说谎,可是他们给我们呈现的这样的大学生,这样的大学生活,这样的大学生风貌,在今天大学生中有多少人是以这样的状态而生存着的呢?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66222.html

上一篇:怎样看待私有制关系?
下一篇:理想与现实
收藏 IP: 123.116.173.*|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7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