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tiedan2012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eitiedan2012

博文

需要不断地撕开伤疤吗?

已有 2581 次阅读 2017-5-3 06:18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国外的朋友时不时发来一些他们微信群里的信息给我。因为其中多为同龄人的缘故,所以看起来还是会有那么一点兴趣的。不过,发过来的主要还是与文革有关的内容。这回发来的信息提到了,在他们群,或者不止一个群里存在着两派。一派叫算账派,另一派叫澄清派。从名称上大约能看到两派的不同观点。算账派大约是跟文革时的错误死磕了,一定要不依不饶下去。而澄清派至少还认为,当时有些事一直没有特别弄清楚,所以需要澄清。至于后来要怎么办,也要等澄清之后再说。

因为没有再看进一步的内容,所以也就无从做更具体的评论了。不过,在大致的介绍里,我看到这样一种观点。如果按照算账派的做法,最终是要对执政党进行清算的。而清算的最终结果,或者是算账派们的理想结果,就是把执政党搞下台。这就让我想起,这么多年来,总有人,一直以反思的理由把过去那些人和事倒腾出来,然后说,这样的错误不能再犯了。当然,这样的做法没有错,的确是不能再犯了。问题在于,怎么才能避免不能再犯。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在民主与法制建设上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有了很大的进步,是不是就能够避免过去错误的再犯?这似乎并没有人关注。如果有人也涉及到这个问题,无非还是说,我们现在仍然没有民主,仍然是一个专制的国家云云。如果这样来看问题,我以为就是别有用心的了。这个用心就是一定要搞垮执政党方才罢休。

且不说,那些揭露伤痕的文章是不是一定都是事实,假设即使都是事实,那么揭伤疤是不是真的就是治疗的最好方法?似乎在医学上,没听说有这样的疗法。伤疤总是要治愈的。如果眼看着要愈合了,硬要再把它撕开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治病,还是在导致新的疾病?因为埸开旧的伤疤,是有可能被细菌感染的。对吧?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六十年前,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做秘密报告,反对个人迷信。这本身还不至于有什么问题。但从反对个人迷信走到要彻底打倒斯大林,彻底否定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地撕开曾经的伤疤,这对苏联的未来有好处吗?历史已经证明,在赫鲁晓夫之后,即使是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这样的做法仍然没有改变。在戈尔巴乔夫时期,更加变本加厉,不仅要打倒斯大林,连列宁也难以幸免。伤疤被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掀开,最终满身新伤,已经不可能愈合了。苏联最终被自己搞垮了。等苏联全垮了之后,再有人来恢复斯大林的名誉,还有什么用呢?一切都不可挽回了。

我们对文革的反思应该说,从1981年的那个《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算是基本解决了。也许有人说,那还远远不够,不够深刻,不够全面。好吧,就算是这样吧,那么也可以进一步挖掘这其中的根源。但是,能有人指责那个决议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吗?似乎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但是已经发现了病根,也有了药方,为什么还要有人不断地去撕开那个快要愈合的伤疤。难道让伤疤愈合也是一个错误吗?伤疤本身就是愈合的先兆,伤疤对于伤口而言,最终也是要脱落的。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意思是不能因为伤疤愈合了,就把出现伤疤的原因给忘了。这样说并没有错。但这并不等于,为了不忘记伤疤曾经带来的痛苦,我们就坚决不许它愈合,而是在它快要愈合的时候,再一次撕开它,让它再一次给人们带来疼痛。这是什么做法?是不是有点变态?

人有生病的时候,生了病就要治。治好了,恢复健康了,那就该干吗干吗去。这有错吗?我们从文革的错误走出来,提出了预防类似错误再犯的办法,并且坚决按照这样的办法去做。这有什么不对,有什么不合理的吗?但是对有的人来说,这病是不可能治好的。是因为你这个人还活着。你活着,这病就会再犯。所以在他们看来,要想病好,你这个人就不该再活着。罗锅是怎么治好的?是用压力把罗锅给掰直的。可是真要掰直了,脊椎也断了,人也玩完了。这是要给罗锅治病的目的吗?对于有些人来说,可能这真就是他们的目的。他们就是要把执政党推翻,把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搞垮。真到了那个时候,他们也就不会再对过去的伤疤说五道六了。

可是,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民来说,这样的结果是灾难性的,是绝对不能接受和容忍的。中国当前的执政党垮掉了,社会主义制度垮掉了,是绝对违反中国绝大多数人民根本利益的,是要把中国人民再度推到灾难之中去的。对不起,我们不能这样做。因此,我们固然不能忘记文革中以及文革前曾经犯过的错误,但是,我们既然已经知道那是错误的了,我们也提出改正错误的办法与措施了,那么再纠缠那些伤疤到底还有什么意义?如果总是在纠缠这样的伤疤上,难道就不是别有用心吗?这很难不让人怀疑。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8176-1052570.html

上一篇:师生关系
下一篇:又是一张画饼逗你玩?
收藏 IP: 123.113.216.*| 热度|

3 吕喆 郭娟 蒋力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0 12: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