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做强自己是你唯一的选择

已有 35032 次阅读 2015-8-27 06:48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偶尔在网上看到有人埋怨,现在一些学术单位(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科研资源(主要指硬件,例如科技平台)被某些领导和学术权威们“垄断”,导致那些没有“靠山”的青椒们的学术过程步履维艰。这些埋怨确实述说了当下我国学术界的一些真实的负面现状,我自己也亲眼见证了一些类似案例。我自己在职时几十年来也基本没有什么科研资源,科研中分析数据要到外单位,甚至请国外学生帮忙,成果产出过程异常艰难,周期长。记得2003年,在学院的支持下,费尽周折用学校211经费购买了一台与我研究方向相关的岩石磁性分析仪器(好像20万左右)。我与实验室管理人员多次强调,应该充分利用这台设备,出好成果。10多年来这台仪器利用率很高,学校内各单位研究人员都可以使用。这台仪器分析数据也被国际同行认可,并发表在国际专业主流刊物上。然而,我们少数“没路子”的老师无奈只得用自己积累的科研经费购买相关设备,他们要申请学校设备经费购买科研相关检测分析仪器非常困难。

学术牛人、行政领导团队与普通教授团队之间科研条件呈现的冰火两重天的境遇,似乎折射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术界的现状。我想要改变这种状况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种现象涉及到某些人的个人切身利益,这就复杂了。况且,我也认为不能完全否定“牛人拥有丰富科研资源”的正能量效应。试想,如果让一些“武大郎”们拥有多的公共科技资源那不更糟嘛。此外,即使我们面对少数无能“牛人”占有优质科技资源现象,我们又能怎样?我们也只能在科学网上发发牢骚而已,难道你能“造反”不成(调侃)?你还不得该干什么干什么嘛。为此,我想从另一方面来阐述这个问题。主题是:年轻人,做强自己是你唯一的主动选择,要努力从牛犊做起,让自己尽快成为学术牛人。当一个单位的开明领导说:这个单位缺了我没有问题,缺了这位(即你)学科带头人就不行时(一位大学党委书记曾经说过类似的话),你还会缺科技资源吗?  

我曾经在一篇相关博文中评论,大意说:拥有较多科技资源的大多数牛人和学术大腕们也经历过“艰苦卓绝”的奋斗,并取得了同行认可的科技成果,才成就了这些牛人们今天的学术地位,有的人还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是值得我们尊敬的人。我在一位年轻人的博文:“国基又悲剧了,仅以此文作为纪念”评论:做强自己是你唯一选择。年轻人态度很好,回复:你说的很对。我亲眼见证了多位学术牛人的成长过程,我先后有幸与五位成为杰青之前的青年学者不同程度不同形式开展过合作研究,并共同发表学术论文,有的至今还在合作,他们中年龄最大的也比我小10多岁。例如两位双料教授(杰青与长江学者)的经历就很有说服力。由于他俩后台不硬,导师当年都是普通教授,没有官衔。其中一位博士毕业后连续三年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未中,第四年才获得批准,以至于后来基金委相关学科负责人对这位牛人的这段经历表示诧异。我在中科院一个学生(本科)由于性格使然,只知道埋头做学问,不善交际,尽管成果突出,申请国家杰青的路异常艰难,但是苍天不负勤奋刻苦人,第五次申请终获成功。这是他最后一次机会,这真是天意,我的博文:“我的学生出了好成果”说的就是他的故事。这些案例说明,并不是所有成功的牛人都是“靠关系”,“走后门”才获得这些荣誉和资源。如果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你的心态就会不同,这些牛人们的经历就会成为你学术研究过程的正能量,这些牛人的今天就可能会是你的明天。当然,我认为,作为我们大多数普通学术人,不一定非要将目标定为“成为牛人”,只要你勤奋刻苦努力,上天一定不会亏待你。因为,在我们周围毕竟“牛人”只是少数,像我在职时那样,过平凡的学术生涯也很惬意。

在科学网上看到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教授给他所在实验室学生的一封信,这封信很有正能量。他除了给学生们陈述了一些具有普世价值的学术理念外,更重要的是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告诫”学生们好好做自己的科学研究。我建议年轻人不妨去追踪你周边一些学术牛人的成长经历,如果你能从中获得发自内心的理解,就一定会成为激励你前进的动力,而不是动辄“愤世嫉俗”,“牢骚满腹”,看“牛人”们总不顺眼,我认为大可不必,那只会影响你的心情。其实,真正务实的牛人也愿意与有实力,且谦逊低调的人合作,热心提携那些学术上的“绩优股”和“潜力股”,绝不是“阿斗”和“马屁精”。我看到个别自己并不出色的“牛人”团队中就很难产生“牛后辈”。然而,真正牛人的团队不仅硕果累累,而且具有良好的学术作风和传承,后辈牛人层出不穷。例如我们学校的地层古生物团队,他们由三代带头人传承延续至今,首先是杨遵义(九三学社)、王鸿帧(民主促进会)和郝怡纯(九三学社)先生为首的第一代。他们团队带头人的最大特点是:埋头做事,坐冷板凳,不夸夸其谈。我曾经在几篇博文中介绍过这个团队中我比较了解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带头人的学术风格和特点。

我自己长期深受到国内外诸多牛人影响。我从心底里钦佩那些靠自己艰苦奋斗成长为牛人的学者,并将他们作为自己的学习榜样。这从我的一些博文中可以看到,例如我博文:“学问大家游老师”,“一位令我尊敬的数学教授”,“华人中牛人的成就让我深思”,“华人教授的崇高境界让我汗颜”与“令我肃然起敬的数学家张益唐”等。我的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们:“不管任何朝代,有本事勤于做事的人终究不会吃亏”,这句话成了父亲的口头禅,也是我们家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博文:“诠释我的家风”,“父亲的箴言”),并激励我们努力做强自己。这是我几十年来科学研究心路历程的一点体会,与年轻人共勉。

2015年8月22日完成,8月27日提交。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916302.html

上一篇:国际专业学术刊物公正性的一个案例
下一篇:50多年前的一件好人好事
收藏 IP: 59.174.161.*| 热度|

145 罗德海 王善勇 齐国臣 李本先 朱延平 韩军 沈友明 陈南晖 周健 李健 张强 郭战胜 武夷山 潘书生 袁军法 李世春 梁庆华 陆泽橼 檀成龙 刘克 韦玉程 褚昭明 周浙昆 范毅方 毛秀光 徐义贤 唐小卿 张文军 夏铁成 蒋永华 曹俊兴 艾金彪 魏塬 张帅 白龙亮 薛宇 卢文全 陈齐风 李红兵 秦克周 曾跃勤 黄永义 臧顺来 刘淼 曹须 朱晓刚 李东风 蔡小宁 刘晓军 王随继 马兆武 孙学军 鲍海飞 文峰 余皓 张文增 彭真明 李久煊 姚伟 陈儒军 郭炫 王宗水 梁洪泽 王超 谢龙 丁大勇 王启云 马胜 陈志勇 熊孝波 晏成和 邹祥 王孝强 杨顺楷 熊志勇 曾勇 陈飞 齐金峰 姚攀峰 徐远超 胡方云 石磊 吴国昌 刘晓锋 唐萍 吴斌 张耀斌 尉石 符建 孙瑜隆 刘忠波 文克玲 刘军胜 马陶武 闵应骅 赵美娣 曹周阳 张海霞 申艳军 刘凡丰 赵凤光 刘洪波 李伟 周朝宪 杨明 李颖业 房少梅 李克昌 孟浩 刘宗魁 陈方方 唐常杰 刘炜 张跃杰 高建国 李帮建 刘铁 刘立 霍天满 杨顺华 金祖雪 LongLeeLu gaoshannankai ljxm changtg loyalSciencefan ybybyb3929 yangb919 blackrain007 xuqingzheng scking abang hbxxzhx zhyzh aliala htli insatiable ly6617 brns fangfa12 wgq3867 ns0110 biofans xiexmbs paulle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