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看到报道,江西省纪委正式宣布:南昌大学校长周文斌因严重违纪,正式接受调查。围绕此事已经出现几篇博文,许浚远:“干了两件“惊天骇俗”大事的南昌大学校长涉嫌严重违纪接受调查”和南昌大学校友徐大彬:“南昌大学不是你口中的垃圾学校”,他的博文是针对有网友说南昌大学是垃圾大学评论而写。我在他的博文后的评论是:“写的客观!要理性对待这个事,将校长和学校区分。我也正在写一篇博文:“我曾经批评过南昌大学校长””。这个校长一直给我印象过于感性,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较多,没有能力领导这个重点大学。我们讨论这个事情一定要客观和理性,一定要将领导与学校分割开来,否则就会伤害大学里面的师生,这对他们很不公平。
我对这位校长的批评出现在2012年3月8日我的博文:“大学校长需要更多的理性”(中国科学报2012年3月17日A3版转载)。这篇博文的开头写道:“近年从媒体上经常看到一些大学校长的种种“精彩表现”。有的唱唱卡拉ok,,,”说的就是从网上看到这位校长率领几位副校长戴着耳麦尽情欢唱的视频情景。显然,我这儿捎带调侃,其实校领导们工作累了,唱唱歌跳跳舞也无不妥。事过之后的4月22日我又写了一篇“我为校长出主意”的博文(4月24日中国科学报A3版转载),以一个在大学工作40多年老教师的亲身体会谈一个大学校长应该做的事情。
我是一个地道江西人(江西省吉安市永阳人氏),对这片红色土地给予很深感情。从小我们就会唱民歌“江西是个好地方”。据说上世纪50年代,周总理曾经对原江西省省长邵式平(方志敏的战友)说过:“你们江西是富农”,指的就是江西作为一个粮食主产区,革命群众基本上都能吃饱饭的现实。我记得即使在三年(人为和自然)灾害期间(我正上初中),至少在我家乡(吉安地区)周边没有听到饿死人的消息。倒是听说永新县粮库有粮不放,一些老红军的家属到北京找当了大官的亲人告状,迫使领导们放粮救灾。因此,基于这种感情,我对江西省唯一一所重点大学的南昌大学一直比较关注。最近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看学校的网页了,冥冥之中学校似乎要出大事。当然,我更关注我们吉安地区唯一一所大学井冈山大学的发展。例如我曾经一篇科学网博文:“大学生活应该有点激情,而不是迷茫”就应该校宣传部的邀请在学校报纸“井冈山大学报”上刊登。2008年5月29日下午井冈山大学一些部门领导和学院领导在湖北省属大学考察路径武汉时,他们还到我们学校听取了我对学校发展的一点建议。学校报纸以“家乡外地专家关心井冈山大学发展”为题做了报道。这些都体现了我对家乡的关心和热爱,当然我自己“一介书生”能力有限,不能为家乡发展做一些实质性贡献。据说我们的草根领导吴官正同志(最近从网上读了他的一些回忆文章,很让我感动)从武汉市长调任江西省长时向中央有关部门求援时说:“江西高等教育三无,无重点大学,无重点学科,无博士点”(当时也无院士),请多关照。
在我的印象里南昌大学的校名开始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有点牵强附会。因为,成立于上世纪40年代的南昌大学只有几年光景,好像其残存的一点文物位于江西师范大学校园内。后来成立的南昌大学仅仅是两所成立于1958年的江西大学和江西工学院合并的产物(我有多位同学在这两个学校就读),与那所南昌大学毫不相干,要说有一点点干系就是从江西师范学院的生物系调配到江西大学,而这个生物系是历史上南昌大学的产物。当然如果在学校的历史沿革上说清楚也没有什么问题,因为毕竟南昌是江西省会名称,用它做本省大学名称并无大碍。大学历史不清的高校在我国不少,以前就有学者批评过武汉大学后来更改的校史。一个学校的校名不完全取决于校长,况且我们国家高等教育改革“最为显著成就之一”就是徒有虚名的“大学”数量急剧增加。
这个校长开始兼任多年的大学党委书记,党政大权一把抓,在当下我国政治体制框架下,南昌大学的发展就与他个人的德才关系就不言而喻了。这位校长大学毕业于原来的“江西抚州地质专科学校”,该校隶属于核工业部,后来称为核工业总公司。再后来随着国家高等教育的迅猛发展,改名为华东地质学院。所以,从这个情况看,按当下社会上流行看法,这位校长的“出身”就不怎么高贵(仅指二本学校),如果后期他能够“加紧改造和修炼”也完全可以克服这个“出身”带来的不利因素。当然,“出身不由己,修炼靠自己”嘛,这不影响他是否能够胜任南昌大学校长职位。此外,对这位校长的简历稍加分析就能看到,他的很多头衔都是从当了华东地质学院院长和南昌大学校长开始。我也注意到这个校长极其感性,严重缺乏理性,善于包装,搞面子工程。这么一个江西省唯一的综合型大学由他来掌管显然不妥。
对这位“严重违纪”校长的具体原因自然不清楚,用赵本山小品中的一句话:莫非“腐败了?”。然而,我们却可以经常看到一些大学校长不是潜心研究自己学校的特色,并针对特色制定具体措施,提升自己学校的内涵和竞争力。校长们要在当下社会这个大舞台上作秀不难,例如一位重点大学校长对学生说:我遗憾在大学期间没有谈恋爱。这无非表明他旗帜鲜明地对在校学生谈恋爱持支持态度。其实地球人都知道,找对象的事是一定要靠缘分,靠内心感觉,是一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作为校长何必如此煽情。
我一直认为,我们国家理性的大学校长偏少,感性校长偏多,主要原因是“大学管理行政化和政权化”。他们受到地方政府影响,要政绩,要GDP(相当于一个大学的经费数、项目数、学生数和发表论文数等),就需要短期行为,不是考虑学校可持续发展。他们总是希望在任期内“大张旗鼓搞发展”,搞“创新”,搞建设,搞别出心裁,充分利用媒体和网络炒作,动静要大,雷声要大。这样就背离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这方面内容我在去年的两篇博文里做了一定分析,在此不再赘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