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也谈研究生期间的“考勤”制度 精选

已有 13773 次阅读 2013-3-10 09: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研究生, 考勤

最近看到多篇研究生导师给课题组,或实验室研究生订立一些“考勤规矩”博文,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议题,值得大家来讨论。我在一篇“对研究生的如此考勤过分不?”博文后面的评论是:研究生不必考勤,告诉他们,学习和研究都是他们自己的事。博主回复:可是问题是:1)学生没学到啥,毕业后埋怨导师;2)培养质量差了,学校埋怨导师;3)作为导师,也于心不忍。博主的回复实事求是,是一位对学生负责任的长辈式老师,充分体现了中国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特色。当然,我无意批评那些给研究生立考勤规矩的老师,因为他们的立意全部都是为了学生,没有任何一点私利。但是,我的态度非常明确,不赞成导师给在读研究生设立这个“考勤规矩”。我自己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在我们这儿好像从没有听说这类规矩,什么“上班”要打卡,好像有用“指纹技术”考勤等,这样的高科技似乎用错了地方。因为,我们这儿老师和学生多数不在一起,学生一般在院里给的几个房间,算是他们的工作室,每人有那么一个隔出的小空间。在这样情况下老师实际上也没法“管”。只见这些工作室的大门上往往只贴有“最后走的同学请注意关灯,关好水龙头和关好门窗”字条。谁也不可能要求研究生们几点来,几点走。

我本人工作室是一个套间,外面是几位学生工作室,里面是我的办公室。我的学生不多,坐不下的学生就到院里的“研究生工作室”。自然,我也从来不关心学生来工作室的“出勤”情况。如果有一位学生几天没有来,会问一下怎么会事。但是我在每位新学生来时会给他们唠叨几句:以前的学生中谁谁很认真,他/她的硕士研究生只用了2年就毕业走人,或提前攻博,或考到外面继续读博士,或参加工作等。算是从侧面灌输一点“要努力学习”的思想。我现在清点一下,发现硕士研究生中有一半属于2年毕业,而且其中继续读博士的不少。当然也有一位延后了半年,但是他的博士论文刚刚获得湖北省2012年优秀博士论文。现在我已经退休,外屋是一位教授的6位学生,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办公室,相反我还批评个别学生坐的时间太长,要她注意腰椎和颈椎保护。

我旗帜鲜明地不赞成导师给在读研究生设立考勤规矩,道理估计很多老师们心理也明白,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不得已而为之。我看可能主要有:一是担心学生们学业,怕放纵他们,到时学校和家长怪罪;二也确有学生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到学习研究上,需要促一下。然而,我想“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规”就够了。我们这儿有的学院好像也会有一些研究生规定,但多数属于学业要求方面。况且研究生们大多数都在22岁以上,应该让他们懂得一点自己的社会责任。我在很多场合阐述过这个观点:读研究生完全是你自己的事情,读得好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读得不好也是你不努力的结果,不需要怪任何人,包括老师,即使那些不太负责任的老师,况且怪有什么用呢,老师不是你自己挑选的吗,这些话虽然有点难听,但实际情况就是这样。有的老师出了几个有好成果学生就喜欢大事宣传自己的贡献,那么你那儿没有出什么好成果学生呢?难道是你不负责任的结果吗?王善勇博主刚发了一篇博文:学生做科研上瘾了。他的这篇博文也是体现了一个中国特色导师的心情,博文写道:“这次回国一个月我一直很担心我那个博士生的实验进展情况。按“常理”,导师出差或休假,一般学生都会长出一口气,总算可以放松一下了!这都是事实,我以前也这样过。然而,我这个马来西亚的学生却真有点让我刮目相看了”。他形容这个学生做科研“上了瘾”,是一种调侃式的表扬和满足。其实我也亲眼所见,国外大学怎么可能给研究生制定如此具体的“工作规则”呢。我想如果确有此事,那些周末也要学生“上班”老师就恐怕有“侵犯人权”的嫌疑。

众所周知,我们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就十分强调大人们(长辈)和老师们在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个无可厚非)。大家都是以百般呵护的“高度责任”教育孩子。他们往往只注重教孩子们各种技能,而且误认为这些技能属于素质教育范畴,忽视健全人格和做一个对社会和他人负责任教育。最近轰动全国的“未成年人强奸案”中明星儿子就是一个典型。他在老年父亲和中年母亲的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直到犯下重罪,这样的教训不胜枚举。

其实,我也能够理解给研究生制定“规矩”老师的心情。正面来看,他们确实希望通过这些规矩让研究生们认真做他们的研究,出好成果,不要出乱子,否则不好向学校和家长交代;负面来看,实际上也是一部分老师的虚荣心作怪,认为学生做的好老师脸上有光。我在有关博文中谈到过一个导师的主要责任是让你的团队或实验室充满学术味,在这种氛围中,大家都是自觉自愿勤奋刻苦地学习和钻研,这一点往往需要老师带头。我周边学术气氛浓厚的团队和课题组不少,恰恰相反,给研究生制定如此“工作规则”的团队倒不多(至少我没有看到)。况且你能管一时,能管一世吗。我认为平常老师们多抽出点时间和学生们交流,谈点你自己或你知道一些人的经历,包括正面和负面两方面,潜移默化影响他/她们,让他们养成对社会、对别人、对自己负责,才是一个真正负责人老师的职责所在。



研究生招生与培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68883.html

上一篇:科学研究创新一定需要积累
下一篇:“发现天才”和“培养天才”?
收藏 IP: 111.172.32.*| 热度|

23 彭真明 孙学军 汤晓斌 曹聪 秦承志 王善勇 林涛 李志红 宗伟凯 刘帅 蒋永华 韦玉程 徐大彬 曹须 滕立 李宇斌 唐常杰 李本先 徐军 wgq3867 wilfredo zzjtcm muyuanqi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