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退休时的“硬着陆”与“软着陆”心态

已有 7266 次阅读 2013-1-22 21:33 |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几年前散步时碰到我们学院一位退休老教授HNH先生,今年已经82岁了。因为老先生所在的学科教学任务较少,所以在职时几十年来默默无闻以做学问为主。老先生做事为人极为低调,但是以前院里聚会请他发言时,尽管一口湖南腔,可是满腹经纶,妙语连珠,十分精彩。我至今还清楚记得向他请教一个学术问题时,领略了他那种清晰和准确的解答风格。尤其难能可贵的是他和大学同学WHL教授一起在一个教研室从事同一个方向的教学与研究。两人合作几十年没有看到和听到他们之间有什么矛盾(至少在我接触他们的近30年中)。我还记得当年他们学科有一位比他晚2年大学毕业的CBL教授(先后当过教研室主任和系主任,去年刚刚仙逝)晋升副教授还在他前面,有人认为不公平,有点欺负老实人。因为,从学术上讲CBL先生并不比他突出。可是HNH先生解释道:既然评委们将他排在我前面,说明他比我强。你看他多么超脱与淡定。

两位老同学早年合作主持过一项国家自然科学金项目。他俩应该是我国地质雷达(或称“探地雷达”)基础理论研究方向的开拓者。WHL教授退休回北京20年了,听说现在长期居住在国外。每当想起他们当年那种平静如水的淡定生活态度,对我的教育和影响真是不小。可以这么说,我尚能以比较平和心态迎接退休生活的到来,除了继承了父辈一点“淡定”基因外,他们两位老先生的处世与做人态度对我起了正面影响(提供了正能量)。那次散步HNH教授在谈到退休感受时用形象的比喻对我说:“领导干部退休是“硬着陆”,我们普通人退休是“软着陆””。我说此话怎讲?老教授没有深谈,叫我自己去想去悟。

我想退休乃凡间常事。自邓小平同志以身作则开始取消领导干部终身制以来,对于靠纳税人供养的“国家人”,不管他的地位多高都有面临退休的那一天。然而,由于在职时工作性质不同,加上各人的性格与品质差异,在面临退休时的心态与表现不尽相同。你可以想象,一个在官场上风光无限若干年的官员,一下退休“告老返乡”。从繁忙的公务活动转到平静的生活状态,有时难免还要接受“人间冷暖”的考验。所以,退休作为一个人重要阶段的结束,还真是考验一个人心态的时候。我尝试以普通教授与官员教授退休心态对比来思考这个问题,写篇博文,谈点认识,给那些即将退休者参考。

普通教授与领导教授在退休时的感觉差异来自何处?我看主要自来她们自己的内心(内因)与社会(外因)两方面。我观测到一点现象似乎可以来诠释这个问题。我听说一位领导在位时,家里和办公室里经常“高朋满座”。一些人(以无能之辈与居心叵测人居多)经常以“谦卑之态”出现在领导面前,让领导赚足了面子。有人告诉我他曾经在医院看到一个中国特色“景象”。当年一个学校掌管人力资源的部门领导(处长)和一位同校教授同住医院一间房。在这个房间内经常看到令人尴尬的场景。来看部门领导的人士络绎不绝,鲜花和礼品不断,恭维之声不绝于耳;而教授床前冷冷清清,主要是自己的学生空手来照看自己老师,师生之情如同父子女。这种医院病房里的“冰火两重天”场景反映了中国特色的“人间冷暖”,是我们“世俗社会”的现实写照。

在一个大学里,普通教授是默默无闻的教学科研耕耘者,和他们打交道最多的自然是学生。教授的尊严更多体现在给学生传授知识与人生感悟,以及多年后留在学生心里的念想。在教授办公室里来的最多的当然是学生,师生之间谈论的话题也大多属于学习与研究之类事情。由于一般教授手里没有什么特权,所以他们与学生之间关系相对还是比较纯洁。然而,一旦到了退休时光,教授和官员的状态就会发生戏剧性变化。教授们通常可以坦然应对。以我为例,退休后依然每天照旧去办公室做尚未完成的科学研究项目,偶尔依然会有学生来聊天。工作内容与状态几乎没有变化。要说稍微有点变化,就是没有课堂教学任务,不必按时去办公室。加上老伴提醒,毕竟退休,在办公室的时间能否压缩点,增加点休闲时间陪陪她。我也觉得有道理,所以,现在每天在办公室逗留时间要短1个多小时。官员们将会尝到一点世间的“世态炎凉”的滋味。因为往日家里和办公室内热烈的“访客”会急剧减少,在位时迎接无暇的“饭局”会悄然消失。尽管他们口头上可以高谈“饭局”没了有利健康,“访客”少了可以享受安静,但内心真实感受只有他们自己知道。退休官员在路上偶尔也会遇见一些昔日部下的“热脸”迅速转向“冷脸”尴尬情景。尤其当你在位时错误处理过一些事情时,甚至还会遭到当事人的冷嘲热讽。这种状况如果没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通常会不适应。

有一位院长级领导,从表面看似乎还比较憨厚。由于自己学术水平有限,在位时科研项目就不多,没有剩余项目可供退休后继续工作。因此,退休时突然无事,一段时间内实在是难以适应突发而至的冷清生活。所以,为了打发时光,每天下午“做点好事”,主动帮原单位到学校收发室取报纸和信件。有时取完报纸还会到我办公室聊聊天,算是排解一点退休之“闷”。他本人长期高血压,每天都会记录血压的变化,应该说还是比较心细,很关心自己的身体。一天下午他照例在学校收发室取完报纸后,大约是下午4时左右来我办公室聊一会儿天。晚上吃完晚饭办公室办事员打电话通告我,这位领导刚刚去世。我非常诧异,立即赶到他家里,屋里已经挤满了院里职工。我随着人流向这位领导的遗体三鞠躬,第二天又到殡仪馆向他告别,那一年他才65岁。后来听他老伴说,上午他去向一位与他同岁刚去世的数学教授告别,心情沉痛难以释怀。65岁本该是享受退休生活美好时光的年龄。因为这时身体一般还比较好,可以到国内外各地旅游观光,欣赏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陶冶情操。也可以吟诗作画舞文弄墨,让晚年生活丰富多彩,欢度余生才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655581.html

上一篇:我可敬的农民工兄弟姐妹
下一篇:一个务实的人大代表
收藏 IP: 111.173.78.*| 热度|

23 陆俊茜 林中祥 陈进斌 曹聪 吕喆 马建敏 鲍博 王枫 邓新 严家新 李本先 汪晓军 徐晓 赵凤光 刘全稳 王启云 邹谋炎 傅贵 陈冬生 杨昆 崔小云 王季陶 xuqingz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