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发过一篇关于大学校长方面的博文。我在博文中主要对校长们说了一些批评的话。如校长要有更多理性,要克服浮躁,要关心学生,要向前辈校长学习等。然而,客观分析一下,我想到事情的另一面,即某些常在媒体上“渲染”的校长们还是属于想干事的那种人。人家无非是想让学校尽快出点名(国内名校在国际上出名,普通高校在国内出名),以便争取更多的资源,招到更多好学生和好教师。你能说这些校长不对吗?我总认为,多干事的比少干事的强。当然有人说,方向不对,干的事越多越不好。这可怎么办,不能什么话都让你说了,那不就是废话。所以总的来讲,除了乱干事的,我还是认为多干事的比少干事的(我称为守摊子领导)校长更值得我尊敬。
我想为校长们出点主意当然完全是出于好心和好意,哪管人家听不听。我的初衷和背景是:第一,我比较老,经历的事情多点,至少比50后和60后校长们。虽然不能和那些“七老八十”的前辈比,但我也经历文革前、文革中、文革后和改革开放等几个重要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过程。第二,我一直在大学当老师。用文革中批判知识分子的一句话“从学校门出来,进机关门”,我还是属于原地出原地进的那种人(即毕业留校)。我的学校由以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及唐山铁道学院(西南交通大学)等名校相关的系科师资(包括专业课和基础课师生)组合而成。因此,我常说我们是“师从名师”的学生,我们身上继承了名校的高贵血统(而且是以前较少污染的名校血统),对高校比较了解。第三,儿子在国外,无论与儿子或他的导师聊天(导师请我们吃饭),主题历来以大学教育(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为主。即使出国访问,闲暇时间我也喜欢去大学看看。有一次路经旧金山有半天逗留时间,在那儿工作的学生说:刘老师,明天上午半天时间我知道你想去哪儿,我陪你去斯坦福大学看看。真是“知师莫如学生”,所以还是有点海外高等教育信息。再加上退休前当了多年学校学术委员会和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为了讨论发言有针对性,经常看点相关东西,提高点发言水平。
我以为当下校长们已经拥有很多办学权利,国家为他们施展高等教育管理才华提供了极好机会,前提是他们一定要尽量摈弃个人的私利(包括他的学生、个人小团体及所有厉害关系人的利益)。我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建议:
1、创建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规律,公正与公平的大学管理机制。大学公正公平管理制度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科学、客观、公正、公平大学管理机制(制度)既可以借鉴我们先辈校长(如早年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及西南联大等)的管理经验,也可以学习国际名牌大学管理的许多通行做法(现在有的国内名校授予一些国际知名大学校长荣誉学位,聘请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及咨询也是这个意思),结合本校学科特点,围绕提高学校在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水平制定相应措施(这方面资料很多,在此不必累述)。发动全体教授和管理干部民主讨论,充分发挥教代会、教授委员会,或学术委员会等机构作用,最大限度取得共识。例如有的大学已经实施的学校领导退出学术委员会的做法,从一个方面显示向现代大学管理制度迈进了一步。教学是大学的基本职能,但目前大多数学校主要针对“课堂教学”制定有严格措施,普遍忽视课堂外对学生的指导(在4专门阐述)。科学研究普遍受到大学领导重视。 这是因为,一方面科研成果在提升学校综合实力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科研经费可以对学校预算资金周转起到重要作用。然而,社会服务在我国大学管理中普遍不太重视。尤其只有社会效益的一些服务工作,如科普工作(例如我2002年在香港大学学术访问期间亲自参与了CLS教授带中学生去“东平洲”进行地质考察活动);校内外相关的非专业学术交流活动;专业学会工作(尤其是省级学会);学术职务活动。有的人只关心某些带有功利色彩的社会活动。
2、健全职称聘任与晋升机制。应当遵循公正公平法则,规则面前人人平等。在实践中我发现那些公正校长愿意将合理的职称聘任和晋升规则细化,以便照章办事,既省心又省事;不太公正校长希望规则粗线条,方便他随时关照“小圈子”利益。职称聘任和晋升的关键在于科学评价。应当像教育部教科院对直属高数绩效评价那样,正确处理投入(以项目为主)与产出(成果)的关系。复旦大学刚刚公布的“代表作评审机制”有利于学术评价由数量向质量转变。美国斯坦福大学前化学系主任理查德·杰尔谈到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聘任中,特别提到:“注重他必须是一个优秀的科研人员,他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影响,而评判不会基于候选人为系里带来了多少基金资助”。这与我国许多高校将课题级别和经费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条件做法不同。
3、完善研究生导师遴选和研究生培养机制。应当彻底摈弃博士生导师的“荣誉”属性。将学术水平放在遴选导师首位,重视导师动态管理及相关制约机制。制定科学的、较为细化的、可操作及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措施。应当妥善处理“双肩挑导师”的遴选。大力加强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培养;正确处理学术活动与社会活动之间关系;重视学生的心理辅导。力求营造一个较为宽松和严谨的学术氛围。学习美国培养研究生的核心理念:学术能力、独立判断能力、学术严谨与学术诚信。
4、规范教师对本科生课堂外各种活动指导(包括学术及社会活动)。我国高校本科教育主要环节为:课堂教学、实践(包括实验和实习)和毕业设计三大环节。除了少数科技创新活动外,普遍不太重视对全体学生课堂外指导(教师们认为似乎是额外任务)。要在培养大纲中确立课堂外和课堂内对学生指导同等重要的理念。哈佛大学校长说:“大学生课堂外的收获应该大于课堂上”。建立师生定期交流制度,耶鲁大学校长说:“他们的本科生很幸运,因为他们每周有一个小时与知名教授交流”。试想,如果中南大学的“学生研究员”是在他入校开始,学校发现他对数学如此痴迷,并及时采取有效培养措施,像很多学校那样的“创新人才”计划,促进他的数学兴趣及成果的产出。那现在宣传效果就大不相同,那才有点回答“钱学森之问”的味道。所以有人说“学生研究员”的成果似乎与中南大学没有什么关系也是有道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