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到江西农业大学一位管理学院本科学生给中国青年报编辑写信,反应自己在大学本科学习中感到很迷茫。从一些媒体中也经常看到大学管理者和老师抱怨当今大学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我也亲自看到个别大一学生沉湎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经常挂科,丧失了一个大学生最基本的学习理念。这表明在当今大学本科生(甚至包括部分研究生)对学习缺乏激情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这必将降低大学本科教育质量,浪费国家资源,影响学生及他的家庭和社会稳定。那么这种现状究竟是如何造成的,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应该引起科学网网友,尤其是大学管理者和教师的讨论。我们应当如何唤起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情趣,让他们在整个大学期间过得充实、有意义和有收获。
我想起两件与此有关的事。第一件是2004年我收到过菲律宾大学地质系一个高年级学生来信,他索要我当年发表在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学会通报(AAPG Bulletin)的一篇论文。信中说他们有一门文献调研课程,就是要求学生去检索他们感兴趣研究方向的最新文献资料,最后老师依据学生对文献调研和分析水平作为这门课的考试成绩。来信学生通过公共网络搜索到我论文的摘要,所以他来信向我索要全文,我当然非常乐意和及时给他寄去了。我当时很感慨,一个发展中国家大学本科教学就安排有文献检索课程,而这样的内容我们通常是在研究生阶段才安排(一般在博士生阶段有一个大型文献综述课程)。第二件是耶鲁大学校长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报告上说:我们的本科新生很幸福,因为我们安排他们每周有一小时和我们的知名教授交流。哈佛大学校长也说:大学生在本科期间课堂外收获应该大于课堂内。我儿子也曾告诉我,西方公立大学教授不得无故拒绝学生上门交流要求,否则可向校方上诉。
两件事一个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一类出现在发达大国。但他们共同之处都是针对本科生的陪养机制、理念及相关有利于本科生健康成长的各种科学合理安排。前者是让学生本科阶段就与国际学术成果“亲密”接触,后者是让学生经常与知名教授交流,强调大学课堂外多元化学习的重要性。我们可以想象,在这样的大学环境中学习他们还会迷茫吗?他们的课外时间被大量阅读文献及与教授交流所占用,而且还有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这样的大学生活一定过得很充实。因此,我认为,对当下大学生迷茫负主要责任的应当是学校管理部门和教师。因为,尽管大学生已经成年,但远没有成熟,需要我们精心“调教”。如果我们能够像安排课堂教学那样去认真安排学生的课外活动,让他们能够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看书,能够经常聆听各类知识广泛的报告,亲自设计和动手做一些科技实验,经历某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教授们能够主动(即使被动,当学生找上门时不要轻易拒绝)和学生交流。我想迷茫的大学生会大幅度减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0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