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qs32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qs321

博文

大学生可以这样评价您的母校

已有 9472 次阅读 2019-6-24 17:36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可以这样评价您的母校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今年耶鲁大学校长彼得.沙洛维先生在毕业典礼训话中有两句看似简单的话,却在我心中激起涟漪。他以世界一流大学校长和教育家的视野嘱咐毕业学生,“记住那段激励你的对话!那位信任你的教授!”。我在以前多篇文章中深情回忆过我的求学经历中令我终生难忘的诸多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友谊和激动人心场景,它们长期在我心中潜移默化助我“天天向上,健康成长”。为此,我在耶鲁大学校长两句话的基础上加上一些中国元素,提出了下列五个“另类”大学评价要素:

1、你记住多少激情的教学科研场景?

2、你记住多少教师的谆谆教诲?

3、你记住学校那些知名教授;

4、你记住提供优质服务的那些职员;

5、你记住那些舒适生活环境和美味佳肴。

大学生可以依据上述五个通俗要素评价他(她)们的大学。当我们即将毕业时,大学是否有你挥之不去的由这些要素构建的情怀。这些情怀融入你的灵魂中,成为你努力上进的动力,成为学生们发自肺腑的“今天我以母校为荣”资本。这就是一所好大学最朴素最真实的表现。这五个要素表述直白,内涵清晰。我将这张片子发给若干刚毕业或即将毕业的晚辈大学生,请他们尝试回答。中南大学刚刚毕业的孙辈发来了他的“答案”,客观公正,很有意思。

我一直感恩我的母校北京地质学院。没有北京地质学院流淌的来自多所国内名校的“高贵血统”(“我对大学母校悠久历史的认识与解读”文章进行了全面阐述),就不会有我自己身上拥有的一点优质人生经历元素,它成了我在职和退休后与年轻后辈“坐在大树底下,讲那过去故事”的资本。所以,我首先尝试回答这五个问题。

第一,我在“感恩学术路上几位前辈师长”中的第一位是物理老师蒋智先生,他的课堂教学风采与“多思”教诲和数学教授蓝仲雄先生课堂上一支粉笔的潇洒教学风景至今定格在我的脑海里。当年科学研究的场景虽然不多,但是我依然记住了彭志忠先生的标志性成果-“世界上首次测定的葡萄石晶体结构”,他因此破格晋升副教授,并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在学校“大饭厅”免费招待新生的电影“年青一代”中的激动人心场景依然清晰地印记在脑海中。当然,激励我勤奋刻苦努力的还有学校登山队王富洲先生和袁杨女士带给我们攀登过程中的拼搏场景。后来我有幸在北京火车站参加欢迎国家登山队凯旋回京活动(中央纪录电影新闻中有我一个特写镜头)。

第二,我可以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学校诸多前辈师长的谆谆教诲。例如在我留校任教后,当年系副主任谭承泽先生(后任系主任)与我谈到发表学术论文时说:“小刘,发表论文不要怕退稿”;当我请教老校友顾新如先生专业英文翻译时,他告诉我:“翻译英文文献时要注意,当你看懂了一段英文文字时,就要大胆地用中文表达习惯翻译。所以,一篇高质量的英文翻译文章除了专业知识,还取决于英文和中文两方面的水平”。我们系的蔡柏林教授和我们谈到课堂教学时说:“当你讲述一个概念后,要注意稍加停顿,给学生留有思考时间;还说,除了板书,上课时一定要坦诚地面对学生,注视学生,而不要过多时间面对窗户或黑板”。

第三,我从上学到留校任教接触学校的教授中,既有大牌的世界知名教授,也有普通教授。我在“感恩,,的”文章中描述了多位著名教授的大家风范。当然更多的是学校普通教授,例如我的博文“一位令我尊敬的数学教授”记录了我与数学系的苑金成老师和物理系的张国雄老师的合作经过。这些普通教授与知名教授一起构成了北京地质学院(后来中国地质大学)教学科研的亮丽风景。

第四,一个大学老师由于各种需求,需要和学校及院系相关职能部门的职员打交道。在我自己的经历中,从学校相关部门到院里办公室和实验室的职工,他们的服务总体让我很满意。例如尽管退休多年,现在有事,找到他们依然会热情接待,没有那种“人走茶凉”的势利表现。在退休人员中,上到校领导,下到普通职工不少人成为了我的好朋友,路上碰到总有聊不完的快乐往事。我的一些文章也乐意发给他们分享,聆听他们的教诲和意见。其中一位退休校领导往往用诗回复,很有情趣。

第五,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地理位置位于海淀区大学城中心位置。据说当时地质矿产部副部长(部长是李四光先生)兼党组书记何长工同志凭借他的老革命家的资历,率先将北京地质学院选定在“八大学院”最好位置。学校旁边紧靠当年海淀区繁华的“五道口”和“四道口”。北西方向距离清华大学只有几分钟步行路程,北京大学也只有两站公交路程。学校当年两个露天游泳池和具有两个400米跑道的田径场在当年高校中并不多见。当年在学校召开的北京市高校第10届田径运动会的场景历历在目。参加运动会的有全国百米短跑纪录创建者陈家全,女子跳高选手郑凤荣和男子跳高选手倪志钦等。学校西边的靶场,以及我们班同学参加的学校篮球队,游泳队,击剑队,棒球队,乒乓球队等真可谓琳琅满目丰富多彩。当年北京地质学院的学四食堂(主要为我们系学生用餐食堂)早餐的油饼,糖三角,花卷和红色豆腐卤及味道极佳品种多样的咸菜;主菜的烧茄子,熘肝尖,辣子肉丁和免费菜汤都是我们学生的最爱。我当年每月17.5元助学金,其中15.5元餐费让我无忧无虑度过了北京地质学院五年大学生活。

显然,这五个要素看似普通,其实内涵丰富。因为,无论创建一流学科,还是培养一流人才和产出创新科技成果都需要一流师资,同样也需要为师生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流职员。由这些大学一流教职员工的努力才会创造出让大学生终身难忘的“激情的教学科研场景”,“知名教授的谆谆教诲”,“职员的优质服务”和“舒适环境和美味佳肴”,这是我们创建一流大学的基础。

2019年6月24日完成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3617-1186661.html

上一篇:给李四光学院菁英班毕业同学的一封信
下一篇:改革开放中的大学教育与读懂中国
收藏 IP: 111.172.31.*| 热度|

33 李东风 郑永军 徐义贤 梁庆华 施树明 文克玲 褚海亮 武夷山 韩玉芬 李晓姣 石磊 汤济鑫 章子凯 穆仕芳 杨涛只 葛台明 刘全生 郭胜锋 孙颉 黄永义 周忠浩 徐智优 王启云 郭战胜 汤茂林 邱立友 吴斌 梁发云 吕欣斌 高义 张宝龙 徐志刚 杨金波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4 06: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