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2lear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log2learn

博文

作科研不宜“谁赢了,跟谁”----重温《让子弹飞》

已有 2963 次阅读 2011-12-21 11:59 |个人分类:科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创新, 科研, 电影, 技术, 让子弹飞

最近重温了姜文的电影《让子弹飞》。这部影片既叫好又叫座,自然有其原因。但最令我震撼的却只有那一句话:“谁赢了,他们跟谁”!

 

鹅城的老百姓受尽了地方恶霸黄四狼及其走狗的欺压,他们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张麻子兄弟们一次次地鼓动,唤来的只有几十只伸长了脖子让人宰割的鹅。鹅城的百姓不是没有听见抗争的呐喊,他们宁愿在麻将声中麻醉;他们不是没有反抗的能力,他们缺乏的是主宰自己命运的意识。谁赢了,他们跟谁!

这部电影把大部分中国人不敢挑战权威的性格艺术地放大到了及其可笑的地步。这样的性格有其深刻的文化渊源。道家先祖老子有言曰: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参见《道德经》第22章]简而言之就是说要委曲求全,因循守旧,与世无争才能够最终保全自身。而儒家家长孔子亦主张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参见《论语》第15章第7小节]。意思是在太平盛世的时候出来做官,而在政治混乱的时候就三缄其口,明哲保身。

如果说,老子和孔子为这种不敢挑战权威的性格提供了文化基础的话,历朝历代的统治阶层则是这种思想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不遗余力的鼓吹者。经典被反复地灌输,便成为了一种传统。于是“谁赢了,跟谁”也就成为了一种民族性格。

这种性格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政治生活,它对当今高新技术发展和基础科学研究也有非常深刻的负面影响。

“谁赢了跟谁”的心态直接导致了在科技产品开发方面的盲目跟风和简单复制,这就是我们津津乐道的“山寨文化”(如果这也算文化的话)。从服装,电子产品到影视文化产品,山寨无所不在。山寨行为或许会带来短时间直接的经济效益。但长期来说它扼杀的是我们的创新能力,并导致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是我们没有创新能力吗?答案是否定的!正是由于西方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封锁,才成就了神州,嫦娥和天宫等尖端航天科技的发展。这就是说,只有当我们不得不自力更生的时候,我们的创造力才能得以充分发挥。但是在民用产品方面,我们的企业大多不过是别人的打工仔。

以联想为例,这个中国大陆最大的电脑生产商,从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以后,由于缺乏开拓创新,在美国的市场分额连年下降。从刚接手时的7%下降到现在的4%,被台湾的宏基和华硕超过。当上网本Netbook风行的时候,联想也开始生产Netbook;当别人开发出平板电脑的时候,联想也开始跟进。可是每当联想产品摆上货架的时候,早期的开发公司已经取得丰厚利润并占有了大部分市场分额。出于一种支持国货的情节,本人一直希望买一款联想的平板电脑。但是联想的产品直到今年8月才姗姗来迟。比苹果,惠普,戴尔,黑莓,宏基和华硕等晚了半年到一年半。联想也并不是没有创新的能力,他们缺的是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比如在苹果正式发布IPAD之前,联想展示了一款混合型电脑U1,它集平板和笔记本电脑于一体并得到业界的普遍关注和赞扬。可惜的是,有苹果这个赢家在先,联想竟放弃了自己开发的产品,而开始跟进普通平板电脑的生产。结果是自己独创的胎死腹中,盲目跟进的又没有市场。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在基础科学方面,这种“谁赢了跟谁”的心态就体现在某些科研人员唯西方科学马首是瞻。自己不敢标新立异,只会盲目跟进。跟进也没有错。错的是在学习借鉴的时候,缺乏继续创新的意识。不敢对别人的观点提出质疑,对自己的想法没有信心。“谁赢了跟谁”似乎是最稳妥的方式,既不怕落后别人太多,也不怕错了丢人出丑。于是,我们永远只是跟随者,而不是领路人。

 

偶读彭思龙老师的博文《科研:让课题飞一会》(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416&do=blog&id=519081)。他的分析其实不无道理,在科研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让课题飞一会”也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但是,在资源相对充足的情况下还把它当作一种长期的策略,中国的企业将永远只是打工仔;中国的科学家将永远只是实验员。


值得一提的是,姜文早期还导演了另外一部电影《鬼子来了》。身强力壮的北方汉子马大三不惜一切代价地保护侵华日本士兵和其汉奸翻译。他这样做正是出于对威权的畏惧,却从来没想到过反抗。最后,正是这位被他倾力相救的日本兵砍下了他的头。这就是“谁赢了跟谁”的代价。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好士兵从摒弃“谁赢了跟谁”开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65412-520544.html


下一篇:科研人员的财富观:看看孔子怎么说!
收藏 IP: 208.54.83.*|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06: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