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自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youyou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

博文

[转载]转载:《陋室铭》-- 清华宿舍变迁简史之一

已有 1636 次阅读 2010-11-3 22:28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梁实秋先生关于清华的回忆很早就读过。在清华新闻看到这个《陋室铭》系列,感觉既亲切又陌生,悉数转载至此,以备将来查阅。 

校园文化系列调研之《陋室铭》

清华宿舍变迁简史之一

  每一所大学都有与之相称的校园文化,而在这些文化之中,宿舍文化是最安静,也是最热闹的。没有什么比生活更平凡,也没有什么比生活更精彩。在清华这所历经百年而日新的大学里,宿舍是记录时代的胶片,宿舍的变迁是折射时代的脚印。让我们阅读宿舍的变迁史,聆听时代的变奏音。

                             ---前言

  早期清华宿舍概况

  清华大学,地处北京西北郊繁盛的园林区,是在几处清代皇家园林的遗址上发展而成的。清华大学的前身是清华学堂,始建于1911年,曾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

  在准备建校前,清华校园的建筑面积并不大,只有工字厅、古月堂等少数古建筑群。为了建校,清华大学从1909年起建筑新校舍。1911年开学时,一院(即“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北院等几处校舍落成,其中一院与三院既是学生宿舍,又是教室,二院专作教室用,北院专作外籍(主要是美籍)教员住宅,人称“美国地”。而那时的中国教员则挤居在工字厅、古月堂等处的狭窄的房间里,并不像现在一样有各院系独立的办公楼。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年代初期。从1916年起,开始兴建“四大建筑”——即我们现在熟知的大礼堂、科学馆、图书馆和体育馆,至1920年全部竣工。1916年,又扩建了一院的东半部,以缓解学生的上课和住宿。1917年,建成甲、乙、丙三所,专供校长、副校长和秘书长居用(上任时迁入,离任时迁出)。1920年和1924年,建成了南院(即今照澜院)、西院(即今旧西院)两处教授住宅。1928年改大以后,又陆续增建了大批建筑,其中包括明斋(也称四院)、善斋(也称五院)、静斋(女生宿舍)、新斋(也称六院)、平斋(也称七院)等学生宿舍,以及新南院(即今新林院)等教职员住宅。清华建校时,与现在全校三万学生的规模相差甚远:学生总数仅仅468人;至20年代末,也才增至700—800人。由于人少地大,因此那时的居住条件还是很优越的。

  在1929年以前,学生的教室和宿舍都是混合在一起的,由四个院子组成。

  一院居住条件是最为优越的,堪比现在的小旅馆:有住4人的大房间,也有住2人的小房间,配有淋浴、抽水马桶、钢丝弹簧床和暖气。这些房间是早年专为应届毕业生而准备的,也是低年级学生向往的目标之一。这是一座两层的“大洋楼”,西南角是大门入口,各处还设有角门与外相通。开始时只作教室和宿舍,后来学校各办公部门也移到这里。除上述先进、齐全的设备外,文化氛围也很浓郁:一进大门口,迎面是宽大的红漆“美国松”木质楼梯,走廊上挂着影印的古画有唐吴道子画的《唐三藏负笈取经》彩色像,还有一幅敦煌佛像。

明斋(四院)正门图片

善斋(五院)正门图片

  二院共有五大排,每排间的宽阔园地种有垂杨,各排皆有南侧甬道,甬道内有镶在墙壁里的大火炉,冬天工役在外面加煤,可使两个房间得到温暖,且可使室内保持清洁。屋子较大,每屋可住4人,但也有住3人的。三院的旧址,是在现在图书馆新馆的前面,但已被拆除。当年前几排都是教室,最后一排是食堂,大门前临大道和小河,河边便是雄伟的大礼堂。这一带是校内的“繁华地带,是各院的人每天必经之路”。门前两侧盛植蔷薇花丛。清华园大小建筑墙角门旁都种植各色花木,特别是紫荆和榆叶梅。

  三院房间与二院大致相同,每间一般住3至4人,也有住2人的。每个房间配有桌椅三套,50烛光电灯两盏,书架三组,铁床三张,及痰盂一个,床上罩着白床单,整齐清洁。室内布置亦有要求:早期墙上不准挂画,后来“开禁”,除裸体画外,都可以挂,同学们多在墙上挂起校旗、级旗、字画、年画、西洋风景画、伟人像以及明星名伶照片等。因寝室亦兼做自修室,所以房间里也放置了许多图书和“文房四宝”。

  后建的四院(明斋)于30年代初建成,被称为“新洋楼”,共三层,全楼亦成凹字形,四角设门。室内每屋住2人,屋内有柜橱,可放衣物。其他陆续建成的善、静、平、新各斋,室内格调大致与明斋相同。(供稿:百年校庆办志愿者工作部 校团委志愿服务指导中心 热能系团委校团委志愿指导中心 编辑 露英)

  参考书目:

  1.《清华逸事》黄延复著

  2.《清华八年》梁实秋著

  3.《清华园日记西行日记》浦江清著

  4.《母校清华大学与我的戏曲情结》胡芝凤著

(http://news.tsinghua.edu.cn)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865-380161.html

上一篇:“雾”还是“污”
下一篇:[转载]转载:《陋室铭》-- 清华宿舍变迁简史之二
收藏 IP: .*| 热度|

1 zhangzhi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11: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