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瑞基金会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wmf

博文

我与吴瑞奖学金 - 兴趣作为桥梁

已有 4958 次阅读 2012-9-19 12:47 |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奖学金, center, justify

我与吴瑞奖学金 - 兴趣作为桥梁

 

杜向军

美国国立卫生院国立生物信息中心(NIH/NCBI

 

很多吴瑞大家庭的成员都分享了属于自己的精彩吴瑞故事。这些故事让人看来倍感振奋,能让人感受到这个大家庭的欣欣向荣。作为第一届吴瑞奖学金家庭成员,也出来讲讲我的吴瑞故事。我的故事期望能让大家对吴瑞奖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让更多的人来申报吴瑞奖,让吴瑞奖的精神以及吴瑞精神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繁荣中国生物事业。我的吴瑞故事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兴趣作为桥梁:是兴趣使我走上生物之路,也最终是兴趣架起我与吴瑞奖之间的桥梁。从我的体会来讲,吴瑞奖最看中的是申请者对科研的兴趣,有兴趣能走到今天,也必定是因为兴趣而能最终继续走下去,走向成功与辉煌。

 

我出身物理,我觉得物理最让我受用的是对简单美的追求。我现在对生物的兴趣绝大部分来源于我对简单美的追求,这也就引来我的第一个故事。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次在田间劳作间隙的对话,当时我问已经上高中的姐姐,问姐姐进入高中学的物理跟我现在学的初中物理有什么差别。姐姐说高中的物理更深入,然后她给我举了个例子,问我怎么解决。我答上来了,姐姐就说,你看其实没有什么不同啊,你把初中的物理知识延伸一下就解决了高中的物理问题。这个故事不是告诉你我有多聪明(我在后面会不断告知大家我其实不够聪明),我讲这个故事是说物理中的简单美:你用一个简单规律就可以解决很多的问题,或你用简单的知识就可以回答很复杂的问题。这种感觉很好,我很享受这种感觉。而生物学里面到现在还缺乏这种美,说地正式点就是生物学定量化还不足。我就是希望自己能在生物学日趋完善的过程中去体会并享受这种发现简单美的过程;而我没有太大的信心确定如果我继续搞物理,我是否能够在物理学中体会到同样多的愉悦(我其实不够聪明啊,我同样对长串的公式头疼!)。开创了量子物理世界的先驱们其实很早就开始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待生物学问题,来发现生物学中的简单美。像薛定谔就针对自己的思考写出《生命是什么》,而开创性的DNA双螺旋结构也是由物理人解出来的。我认定这就是一种趋势,一种拨开生物及其过程复杂的外表,抽提规律,不断量化的趋势。这个过程物理学走过,化学也走过,生物学也必定要走过。这就是我的第一个故事,一个由物理到生物的故事,看似纷繁复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种对简单美的追求,对兴趣的追随。

 

这样,我就考取了生物物理所的研究生,由物理转向生物,走进生物信息学领域,开始了我的发现生物学中简单美的历程。现在想来,来生物物理所对我来说是一个绝佳的选择,这里有来自各个学科的科学工作者,这里崇尚学科交叉。而且还有一点,中科院提供给研究生一年上课的时间,这对于一个像我这样的生物门外汉,的的确确是一个绝好的选择。我通过半年时间的生物基础知识的补习,很快就融入实验室科研工作中去。记得还在玉泉上课的时候(在北京,中科院第一年集中授课是在位于八宝山旁的玉泉校区),我们几个同学在校外的大排档吃东西,每个人畅谈个人理想。虽然当时自己对生物信息学还知之甚少,但提及前景,自己是信心满满。自己当时的认识是序列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其他信息的积累也爆炸式增长,而所有生物学的规律都藏匿其中。只要我们能很好的处理这些信息,我们将揭示出生物学中很多激动人心的简单美。在随后的课题选择中,我也选择了序列的比较分析,而不是传统的基于序列的蛋白质结构预测。我想这就是兴趣的力量,凭借兴趣的力量,能使自己在喜欢的道路上走得更坚实,走的更远。兴趣保证了自己持久的好奇心,也提供了自己勇于钻研,乐于探索,刻苦努力的动力。我花了五年的时间来从序列出发研究流感进化,取得一些有意义的结果。而通过这些研究,也更加激发自己对科研的兴趣。我说过我不够聪明,临近毕业了,我也为以后的道路发愁,我研究了五年的流感,那是该继续搞流感还是拓展一下呢?其它可选择的方向又那么多,该选哪个呢?在吴瑞奖学金的面试过程中,我把这个问题也抛给评委。我聊了自己的想法,而评委们一致认为自己只要追随自己的心声就好。不得不说,正是吴瑞奖学金的申请过程,使得自己再次来认真倾听自己的心声,使得自己更清晰的把对简单美的追求,对进化的兴趣凝炼出来,基本确定了整个职业生涯的方向,也明确了以后努力的方向。我想在当时吴瑞奖学金的评选过程中,以及以后的评选过程中,我可能不是最优秀的,但我对兴趣的执著,可能就保证了能最终入围第一期名单。

 

我的想法是博后阶段加深自己对进化的理解,然后借助数据处理以及理论模拟的手段,来解决关乎人类健康的很多问题。因此,我出国后先在传统的进化领域开展了一些工作,后来又对DNA特殊结构(non-B DNA structure)的进化及其功能进行研究,并期望在后续的研究中探究其对基因调控表达的影响以及对疾病的贡献。自己可能还会在流行病模型以及探索疾病致病机理方面做些工作(不管是做博后时还是自己独立开展工作后)。自己的想法是通过对相关领域的探索,最终能通过整合多学科的手段来解决一些通过传统单一手段不能或很难解决的问题:比如对流行病的进化规律的揭示,协助流行病的预防与控制;还有就是通过加深对复杂疾病致病机理的认识,寻找可行的治疗方案。而随着测序技术的进步,使其越来越成为一种常态的实验手段,它也将在自己以后的工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总之,自己还继续追随自己的兴趣,并期望能找到兴趣与社会效益的绝佳平衡点。

 

自己多次提到自己其实不够聪明,要不然当时也不会从物理逃离。进入生物学,自己看中的可能就是生物学在量化的道路上还刚起步,寻找简单美的门槛还比较低。只要有兴趣,只要有好奇心,只要肯钻研,就不难在生物学领域发现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新东西。自己的记忆力不好,但我从来不杞人忧天,我看重规律性的东西,用兴趣来提高嗅觉。任何人都不能低估一颗对科研有无限兴趣的心,有兴趣,你就可以过关斩将。而吴瑞奖学金就是一个包容兴趣的大家庭,只要有热情,在这里你就会感受到强大的动力支持,得到恰当的引导与指点。我叫杜向军,这是我的吴瑞故事,我来了,你在哪?




前段时间与大学同学以及当时的系主任(现在的物理学院院长)肖奕教授(中)在华盛顿特区重聚。肖奕教授很早就开展理论生物学的研究,可以说是我(右二)走上生物信息学的引路人。


我在生物物理所这个多学科交叉的殿堂度过了难忘的五年时光,我想我永远也抹不去对这“红窗户”的记忆了。当然这五年也缺不了那身边人的鼎力支持!


从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开始了我的博后生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55618-614342.html

上一篇:2012年度吴瑞奖学金获奖名单
下一篇:2012 Ray Wu Symposium
收藏 IP: 124.205.7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1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