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纪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otusboat http://gs1.dlut.edu.cn/Supervisor/ZHAOJJ.page 专业计算物理

博文

教师节的几句科教随感 精选

已有 5232 次阅读 2011-9-10 23: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现代科学,除了数学、理论物理等少数学科对智力依赖性极强。其他的学科要想成功,智商、情商、勤奋、机遇、经验等等因素缺一不可,而勤奋和对科学的热爱,是第一位的。如果过分强调科学发现中的运气和科学家的才气,会误导年轻人。我所认识的成功科学家,几乎无一例外是很勤奋的。

在我们的体制和文化里面,科学研究(做学问)往往不是出于兴趣和热爱,而是功名利禄的敲门砖。对于很多科学家,40-45岁是道坎。到了这个年龄,混的功成名就了,早不用自己干活了,渐渐远离第一线;没混成大牛的,往往也就看开了,不再玩命干了。最后的结果是,过了40-45,谁都不肯再在一线玩命干活了。当今凝聚态物理的泰山北斗,美国物理学家炸药奖获得者P. W. Anderson,高龄还独立署名发表论文,是不是令我们汗颜呢?

研究生和导师的师生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个将心比心的事情。所有的导师,当年都是从研究生阶段过来的,也都有过自己的导师。想一想,当年你希望你的导师怎么对待你?那么,你今天就怎么对待你的学生。所谓己所不欲,不施于人也。

一个理想的课题组,应该是营造一个大家庭的感觉,让学生对课题组有归属感,对导师有信任感,相互之间愿意互助互学,如此课题组才能发展好,研究生的学习、科研也才能有主动性。

师生关系首先应该是平等的朋友关系,其次才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更何况,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这些导师们,很多的知识其实还是跟着学生学来的!学生们会的东西,我们自己未必就会。

任何社会,人与人的绝对公平都是没有的,也是不可能的。所谓的社会公平,应该是让努力奋斗的贫家子弟能够看到希望。这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先决条件。反之,如果因为高房价、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公平等种种原因,把自古以来贫家子弟通过奋斗改变命运的这条路给断了。若干年后,后果将不堪设想。

当某些科学贵族大喊收入和国际接轨的时候,有没有想一下:普通老百姓一个月才挣多少钱?中国有多少人还吃不饱饭或者堪堪吃饱?有多少孩子上不起学而辍学?

其实中国科学界的突出问题,不是如何吸引百万年薪的大牛,而是如何让底层的青年科学工作者能够安心工作。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实力,不是仅靠个别牛人在CNS灌水就能提高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23322-485038.html

上一篇:想起华(罗庚)老...
下一篇:说点诺贝尔奖的轶事吧
收藏 IP: 119.109.36.*| 热度|

15 刘艳红 李宁 杨华磊 刘安金 许培扬 孟凡成 甘雷 罗淼 宋铁成 曹俊兴 逄焕东 石兴强 胡宝群 蔡璐 bridgeneer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1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