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从唐伯虎唐解元说起

已有 5043 次阅读 2016-5-19 08:0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教育, 状元, 科举考试, 高考移民, 分省录取

从唐伯虎唐解元说起

老唐:您好!温老师,散步呢?

老温:哎!小唐,你怎么来了?

老唐:我退休了,出来走走。

老温:哎呀,你都退了,时间真快。改称呼,不能再称小唐了,改老唐。

老唐:不,不!温老师,您怎么称呼都行,叫小唐很好。

老温:不!改了,老唐!江南才子唐伯虎唐解元的后代。来,我们一起散步。

老唐:您又开玩笑了,要真是唐伯虎的后代倒好了,多少有一点点聪明人的遗传因子。不过,我还真想问您,唐伯虎为什么又叫唐解元?

老温:唐伯虎科举考试得过解元,所以称唐解元。

老唐:解元是什么级别的考试所得?

老温:那是乡试第一名!

老唐:才乡试啊,当年我还是县里的理科状元呢!

老温:你以为乡试是乡里的考试?还不如你县里。

老唐:不是乡里吗?不,不,温老师,我随便说说的,我真不懂。那时候文化革命,没有读书,后来又下乡,这些文科知识我真的不懂。

老温:我没有笑话你。你对于这些科举的知识不了解,可以理解,我们的学校一般也都没有说过这些知识。乡就是家乡,乡试是省里的考试。

老唐:解元是省里的第一名啊!谁都能够报名参加乡试吗?

老温:不,只有秀才们才能够参加。过去的读书人,要先参加县里的考试,由省里的“学政”(“教育厅长”,副省级的官员)来主持,及格了就是县学的“学生”,称为生员,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秀才。

老唐:容易考吗?怎么叫及格呢?

老温:那是有名额限制的,只有名次最靠前的几个人可以及格。而每个县里总的生员名额都有限制,那是国家规定的,随你这个县的大小而不同,而且生员的身份又有多种,有拿国家补助生活费的,有不拿的,最后还有自己捐钱买的,这个说起来复杂,我们先不管它。总之,弄个秀才还不算特别困难的事情,特别是家里钱多的人家。

老唐:参加乡试的就是这些秀才了?

老温:对。乡试一般每三年才举行一次,由朝廷委派学问好的朝廷重臣作为钦察大臣到各省主持。你看我们济南大明湖南岸山东省政府边上有一条“贡院街”,过去的山东贡院就在那里,全省的考生都在那里考试。考中的就是举人了,范进中举,就是参加了这样的乡试。第一名就称为“解元”

老唐:解元就是如今的“省高考状元”了。那为什么称为解元呢?

老温:这些乡试考中的举人,就是取得了到京城去参加全国考试的资格。要推举上去的,所以称为举人。向皇帝推举,就是各地向皇帝进贡人才,进贡国家的“宝贝”。在唐代刚有科举考试的时候,地方要负责把这些宝贝“解(jiè)送”到朝廷去。解送,就是派人护送

老唐:现在我们常常说把犯人解送啊。

老温:宝贝也解送啊。你没有看《水浒传》梁中书给蔡京送生辰纲,让杨志去押送。地方上的税收银子也要解送到朝廷。地方要把这些人才“进贡”给皇上,也要解送。所以,这种乡试在唐代也被称为“解试”(当然,唐代还没有省,考试在各州举行,唐代的州是高级行政区,与后代的州不同,明清的省是高级行政区),解试的榜首就称为解元,元就是首,就是第一。当然,后来就不护送了,但是,解元、解试这些名称都沿用下来了。

老唐:哦,知道了。那么,乡试能够考中的标准是什么?考多少分算及格?

老温:这又是没有考分的问题。刚才说了,乡试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到京城参加国家考试的资格,这就有一个名额的限制。这可不是全国“统一的分数线”,而是事先把名额分配到各省,按名额录取举人。这个名额称为“解额”

老唐:过去科举考试也是把名额分到各省的,这与现在高考录取名额分到各省不是差不多吗?那如今很多人还以为科举考试不分名额,谁考得好取谁呢!

老温:哪里会有这样的事情!为了各省解额的多少,历代的那些大官僚之间也是经常吵得不亦乐乎。有的省读书人多,考中的名额就这几个,竞争就很激烈。有的省读书人少,可能就好考一点。

老唐:那就会有“高考移民”了。

老温:对了,那时候就有“高考移民”。那时候的考试是按生员的籍贯进行的。比如,你籍贯是江苏,虽然你人在山东好几年了,但是,还是要回江苏参加考试,除非你申请改变籍贯,称为“改籍”,但是,改籍的官方手续非常麻烦。于是,也有人串通了当地官员,非法私下改籍。那查出来不得了,称为“冒籍”,那是违法的。历史上也有人为此掉脑袋的。

老唐:为高考移民都掉脑袋?真也是“够拼”的。

老温:各省的举人到了京城,参加国家考试,先是在“礼部”(略相当于教育部)考试,称为会试(那也是三年一次)。不出意外,会试及格的就可以成为通常所说的进士了,第一名称为会元。这里也不是平等地按“考试分数”取,要分地方。一开始没有分地方。那时候考试也是把名字糊起来,为了避免认出考生的笔迹,还专门派工作人员把考生的试卷誊写出来,考官们阅卷看到的是工作人员抄写的卷子。但是,最后一揭晓,考试成绩最好的、考中的,说不定全是某一个地方的,比如,全是你们江苏人或者浙江人,那不麻烦了?北方人不干了。

老唐:那怎么办呢?

老温:后来,就想了一个办法。把南方人的卷子和北方人的卷子分开,事先定好,南方人的“南卷”取多少名,北方人的“北卷”取多少名。有的时候,还把中间那几个省像四川等另立,称为“中卷”。不过中卷取得名额比较少。这样分开录取,矛盾就小了一些。

老唐:那就是进士也是分地区录取的?

老温:分南北方录取吧。最后,把这些”进士“都弄到皇帝那里去,让皇帝亲自考试,那就是所谓“殿试”了。殿试是让皇帝亲自分分等级,把“最好的”挑出来,第一名称状元。解元、会元、状元,如果一个人都拿到了,就是所谓连中三元。

老唐:照状元的这个意思,那如今那些省市县的高考状元其实都不能算状元。

老温:大家都这样叫了也没有办法,大家都称状元不是高兴的人更多些嘛。

老唐:听您这样一讲,我也弄懂了一些。现在像我这样不懂的人不少,我看许多年轻的教师或研究生在网上写评论的时候还常常批评现在的高考,说把名额分到各省就是不平等,甚至还不如过去的科举考试平等。看来他们说得不对了。

老温:那是他们不懂,乱说的。其实,过去不平等的事情多着呢。拿考秀才来说,“干部子弟”也就是大官们的子弟是不用考的,他们可以直接进中央和地方的学校(中央的称太学,也就是国子监;地方的各县有县学,各府有府学)里去做生员,称为荫生。荫就是树阴,大树底下好乘凉,干部子弟得到父辈的荫蔽,就能够直接进学。有钱人也可以向朝廷捐出多少钱,直接进学做生员,这称为捐生

老唐:那可真是不平等了。

老温:那时候更不平等的事情多呢!清代的时候,满人和汉人是分开来考的。满人很少,名额很多,很容易考上。汉人就没有办法跟满人比。乾隆年间,有人在考“策论”(略相当于如今考公务员的“申论”)的时候说,如今天下太平,满汉都是皇帝的子民,应当平等对待满人和汉人,结果犯了大忌,掉了脑袋。

老唐:确实,不应当美化过去的科举考试。

老温:他们倒不一定故意美化,他们不懂就是了。我们在最近的三四十年来,也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进步不光的物质上的。在制度建设、民主进程等方面,虽然还有不少问题,但是毕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我们应当看到这些进步。

要知道,即使是五十多年前,文化大革命以前,大干部的子弟进清华、北大、中国科大、哈军工,也就是一个电话的事情。而许多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因为所谓家庭出身的问题,失去了进大学学习的机会。那时候的不平等跟现在简直没法相比了。

跟过去一比,就可以知道,如今的教育还是平等多了。饭要一口一口吃,改革就是一点一点的进行。不能够搞“大革命”,要一点一点地改良。就像龟兔赛跑一样,乌龟不断地跑,不间断,不气馁,积少成多,就能够胜利。小唐,哦,老唐,你说对吧?

老唐:听温老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啊。学习了。

老温:我们是闲聊天啊。不早了,该回家了。

老唐:谢谢温老师,再见!

老温:不用客气,以后我们就经常会在一起散步了,再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78269.html

上一篇:全国统一分数线是最不靠谱的高考方案
下一篇:闲聊“天”
收藏 IP: 27.211.14.*| 热度|

15 武夷山 蔡小宁 薛维华 徐令予 李轻舟 白图格吉扎布 饶东海 王桂颖 赵美娣 王嘉文 尤明庆 郑永军 yangb919 xiyouxiyou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