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腊月说腊

已有 8112 次阅读 2016-1-11 08:08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说文解字, 腊月

腊月说腊

时间又到腊月了。大家都知道,腊月就是夏历十二月,那么,夏历十二月为什么称腊月?

《新华字典》说,腊是古代在夏历十二月举行的一种祭祀。祭祀什么神祇?《古代汉语词典》说的略详细一点:腊是“年终总祭百神”。古人多神,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湖海、禽兽鳞虫、草木菌苔,莫不有神。到了年终,把这些神祇全都请来,好酒好肉招待一顿,这就是“腊”。东汉的《说文解字》更说出了祭祀的日子:“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冬至以后的第三个戌日,这就是汉代的腊日。《左传》上记载了有名的晋国“假途灭虢”的故事。说晋国以宝马和玉璧贿赂虞国,要借道虞国伐灭虢国。虞国大臣宫之奇上谏虞君,表示反对,说“唇亡齿寒”,可是虞君不听。于是,宫之奇只有带着他的家族离开虞国,他说:“虞国等不到年终的腊祭了(虞不腊矣)”。最后的事实证明了宫之奇的话。

正因为年终的祭祀称腊,年终的那个月就称为腊月,腊有时也就成了十二月的简称。众所周知,十二月初八称腊八,过去北方有谚语“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在腊月里腌制的肉品称腊肉,灌制的香肠称腊肠(过去没有冷冻冷藏设备,在冬天腌制肉类不容易腐败)。元稹有诗句“腊尽残销春又归”,苏轼有词句“今年春浅腊侵年”,腊字都是这个意思。

再继续问一下,为什么年终的祭祀要称为腊呢?

汉代人是这样解释的:郑玄说“腊谓以田猎所得禽祭也”,田猎就是打猎、围猎,用猎得的禽兽来祭祀,所以称腊。应劭的《风俗通》也说“腊者,猎也”。郑玄和应劭都是东汉的大学者,他们的说法应当是历史上较为权威的观点。

如今的腊字是简化字,它的繁体字是臘,篆字的写法是

左边是肉字旁,右边是巤。巤字普通话今音liè,意思是哺乳动物的头和颈部的长长的毛发。这是一个象形和会意的字,分上中下三部分。中间部分是囟,表示头颅,上面的部分是长在头顶的头发,底下部分是颈部的长毛。后来,人们把它写成鬣字,加上了一个表示毛发的部首“髟”。有人批评说,这样的繁体字太重复了,已经有了上下两个不是毛发的象形部分,再加上一个髟,是架屋叠床了。但是,文字既被大家使用也就公认了,无所谓合理与否。

反犬旁加上巤,就是獵,打獵、獵物的獵。獵物是自然生长的动物,有长长的毛是自然的事情,大概也与生殖竞争有关。与臘简化为腊相似,獵字如今也简化为猎。上面已经说了,汉人以为把獵得的禽兽祭祀百神,所以称为臘祭。实际上,古代臘、獵这两个字的音也是相协的,并不像如今那样不同。北方官话中两个字发音的不协是元明以后的事情。在如今的许多方言中,这两个字仍然同音。

以巤为音旁的字还有蠟。蠟与臘音同,如今简化为蜡。在冬天所开的花,有蜡梅,由于往往在腊月开放,所以俗称腊梅。它的正式名称是蜡梅。蜡梅并不是梅,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此物本非梅类,因其与梅同时,香又相近,色似蜜蜡,故得此名。 ”文人们咏梅诗词,并不是植物分类,所以大都不分蜡梅和梅,反正都是称颂她们的美、香、耐寒等品质,都称梅也没有关系。

臘、獵、蠟,三个字,如今分别简化为腊、猎、蜡。但是,腊和蜡两个字是古代原先就有的,它们的音和义都与臘和蠟不同。有些古字,本来就很生僻,如今给它赋予了新的音和义,废掉原来的,那倒并不可惜,原来的音义都可以不去管它。例如锌,古代也有这个字,音子,刚、硬的意思,可是很生僻,也没有什么人用它,于是,如今把这个字形给了外国人发现的金属元素锌(外语zinc的音译),把原来的音、义都作废,这就很好,如今谁也不会再去想起那个音子义刚的锌字了。

但是,腊和蜡这两个字在古代不算生僻字,在古代文献中常常用到,以至于在服务对象为“中小学教师和学生”的《新华字典》中都收录了。所以,我们还是应当知道一点。

《新华字典》中收录的腊字的另一个读音是,意思是干肉,这就是古代的腊字,并非简化字。《易经·噬卦》有“噬腊肉”,就是咬吃干肉。腊字作动词用就是做干肉,中学语文课文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有“然得而腊之以为饵”的句子,是说把蛇做成干蛇肉。

其实,考根寻源,这个“腊”字就是“昔”字。昔字的籀文和小篆分别为

   

上部的仌是肉的内部,还表示肉,中间是日,太阳,籀文的底下再加一个“肉”(籀文和篆字中的“肉”与“月”形状差不多)。几块肉在晒太阳,就是晒干肉的意思,这就是“昔”字的本意。晒肉干至少要过一天,所以昔就引申为昨天,《庄子》中有“今日适越而昔至”(今天动身去越国昨天就到了)的句子,由“昨天”又引申为“过去”,后世人们用得多的是最后的引申义。这样,昔字的意思主要作引申义“昨天”和“过去”了,而它的本义(干肉)就用楷化的籀文来表示,就写成了腊。

这样,古书上的腊()肉是干肉的意思,与今天的腊(肉还不是同一个东西,像这样古今又相似又有差别的东西,还是很容易混淆的。

《新华字典》中收录的蜡字的另一个读音是zhà,这也是古代祭祀的名称,即周代年终的大祭百神,也就是前面所说的“臘祭”。同样一个祭祀百神的仪式,在周代称为蜡(zhà)祭,到了秦代、汉代就称为臘祭。蜡祭就是臘祭。后代的人们又把臘字简化为腊,这样,用简化字写,腊()祭实质上就是蜡(zhà)祭。用如今的简化字来说这些,真是有点像说绕口令那样绕,看得人也要仔细些才看得清楚。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蜡(zhà)与繁体字蠟不是一个字,如果要写繁体字,那么千万不可把蜡祭写成蠟祭。同样,也不可以把古代的腊肉写为臘肉。如今我们认识繁体字很容易,把繁体字化简也不难,但是,要把简化字翻成繁体字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些难度的,因为繁体与简体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时候是N对应1的关系,所以翻的时候要弄清楚字词的意思才能够不翻错。

以巤为音符的臘、獵、蠟三个字分别简化为腊、猎、蜡了,可是,还有一些以巤为音符的字并没有简化,有几个字如今也还常用。如

邋,只用于词“邋遢”,即不干净、肮脏之意。有时候口语中说邋里邋遢。

镴,铅和锡的合金,又称锡镴。铅和锡都是低熔点低硬度的金属,其合金熔点更低,更软,过去常用以焊接金属的接缝。由于《西厢记》中有“银样镴枪头”一语,形容中看不中用,而以后此语又被《红楼梦》中所引用,林黛玉与贾宝玉共读西厢,林说贾宝玉是“银样镴枪头”,这个字就更为人知。

躐,音liè,践踏、超越的意思。常用的词是“躐等”,超越等级,不按次序办。《礼记·学记》中就有“学不躐等”的话,是说学习要按部就班、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可以逾越必要的学习阶段。古人的这种教导至今还是很有意义的。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949541.html

上一篇:应当有利于本科生的学习——研究生招生考试随想(3)
下一篇:教授的私人公司与央视记者的微博
收藏 IP: 119.162.59.*| 热度|

6 尤明庆 武夷山 苏德辰 徐令予 刘光银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