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说“教师的子女学习好” 精选

已有 7268 次阅读 2014-4-11 07:42 |个人分类:教育|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教师, 学习, 家长, 梅兰芳, 子女

说“教师的子女学习好”

一般地说,在各类人物的子女中,教师的子女往往在学校学习成绩较好。我没有具体的统计材料,只是个人的一个感觉。在我与S大学(一所“985”大学)学生聊天的过程中,我觉得,学生家长是教师的比例似乎比较多(应当大大超出了教师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当然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大学教师在全民中的比例极小,不好作估计和评判)。S大学虽然尚不能与中国顶尖的那两所超级大学比,但是,一般家庭的孩子能够上S大学也算是学习相当不错的了。

为什么教师家庭出身的孩子学习比较好?许多人归结为家长能够辅导。这是不准确的。要让一个教师辅导自己孩子所有的学科,这完全是不可能的。实际上,大多数教师也并不能辅导自己的孩子,他们也不知道孩子的老师在学习上有哪些要求。

我想,教师的子女大多数之所以学习较好,是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最重要的是有一个好的“家教”。这个家教,不是现在大家都会花钱去请来教学生功课的家教。而是家庭的教育,即家长的身教。

这两种“家教”,有本质的不同。请来的“家教”,是教一些知识,一些书本知识,做一些练习题。大多数情况下,考试完了,也就完了。而教师作为家长的“家教”才是真正的家教,学到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素质,是学生一辈子受用的东西

做教师的往往比较辛苦,即使晚上在家也要做与自己的业务有关的工作,他们一般比较努力,也有较强的自制能力。自己在努力,这就是给孩子的榜样。这就是一种最好的家教。自己不努力,却要孩子努力,这很难让孩子做到真正的努力。

大家都知道,当孩子需要学习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个安静的学习环境。大家也知道,家长在打麻将、聊天、喝酒,孩子自己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学习。但是,这种安静的学习环境并不是刻意营造的,不是为了孩子而营造的,而应当是家庭的自然环境,这就不容易做到。不是对孩子说:现在你该学习了,我们陪着你,而是说:我们都做自己的事情,努力去做好。这才是真正的身教。如果孩子学习,您陪着他,如坐针毡,心不在焉,有机会就自己溜出去看“好声音”或者什么相亲节目,那就难以达到让孩子真正认真学习的目的。真正的身教最重要的是不作假。

有些家庭,家长自己花天酒地,却请一个甚至几个“家教”在教孩子复习学校里学习过的知识,这样做,我看基本上没有多大的用处。

身教是最重要的教育。在学校,自己做得好的教师是学生真正佩服的教师。在家庭,自己也在努力的家长是孩子佩服的家长。在一个单位,一个地区,自己以身作则的领导才是大家拥护的领导

当然,教师的子女并不都学习好,只是印象中学习好的比例略高一点罢了。我也看到有的大学教师或者研究工作者的子女学习不怎么好的,这些学习不怎么好的学生也大多有一个共同的缺点:不踏实,好夸夸其谈,眼高手低。

我想,这个问题可能也与家长有关。有些家长因为自己是知识分子,所以喜欢对于孩子学校、老师的做法评头品足。这也与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过问太多所致。家长对于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我认为不要过问太多。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学习,就让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我们家长,即使是大学教授,也未必对中小学每一门课程的设计、怎么样学习能够最附合学生的认识规律都了解得一清二楚。知识分子可以给子女讲述他熟悉的知识,但是不要干涉子女在学校的具体学习情况,特别是不要在孩子面前去批评孩子的学校和老师。过去的艺人很懂得这一点。梅葆玖先生说,他学戏的时候,他的父亲梅兰芳先生从来不过问老师教了什么戏,怎么教之类的问题。一直到若干年后出师了,回到梅兰芳先生身边,这才教他。这是很正确的做法。如果家长在家里对子女学校教师的教学说三道四,很难想象学生会在学校认真而虚心地学习,其后果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我想,谦虚谨慎,这也是很重要的身教。

总之,家长的身教,是对自己子女最重要的教育。无论从事什么职业的家长只要做到这一点,都能够使自己的子女学习成绩更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783831.html

上一篇:访史上第一才女
下一篇:我们的科普家去哪了?
收藏 IP: 119.162.51.*| 热度|

26 尤明庆 郑永军 师应龙 王永林 唐凌峰 刘光银 王树松 张文增 李宇斌 李培光 喻海良 武夷山 王海辉 李伟钢 赵斌 汪晓军 史永文 朱晓刚 韦玉程 虞左俊 兰支利 陈建刚 孙冰 cloudyou vldb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