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动物(1)鼠和牛 精选

已有 6684 次阅读 2016-10-22 08:21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动物, 成语, 儿歌, 社会风尚

传统中国人心目中的动物(1)鼠和牛

写在前面的话

西方有这样一句话:一千个人的心目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种动物在各人的心目中也是不一样的,怎么能够知道各种动物“传统中国人心目中”是怎么样的?标题所说是否为一不可能问题?

确实,一种动物在不同人心中会有不同的印象,有喜爱的,有憎恶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发现“统计意义”上的规律。这种统计意义当然不是现代科学上真正的统计,但一定是相当准确的结果。

从哪里得到的结果,还这样自信?

这结果来自成语、俗语、谚语和其他许多年来流行的语言。一句话,一种看法,如果只是个别人所有,恐怕很难传下来。要想形成成语、谚语、俗语和能够传下来的流行语言,看法势必是相当多人的观点,语言为相当多人所用。这种历史的大浪淘沙的结果看上去很有些偶然性,但却非常准确。

我们就来看看在上面所说的那些流行语言中,人们对一些真实或想象中的动物的看法吧。当然,这里的语言都是传统汉语,它体现的是中国人的传统看法。

(1)老鼠

自从人类生活中有了剩余的食物,老鼠大概就与人共生了。它偷吃人们的一切食物。中国人是依靠农业而生的,粮食是人们的主要食物,每年人们的粮食总要由于老鼠而损耗,后来北方人索性把老鼠称为“耗子”。

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叽里咕噜滚下来。”这是很多人小时候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传统戏《十五贯》里况钟在庙里遇到娄阿鼠,就用“老鼠偷油吃”来暗示“娄阿鼠”杀了“尤葫芦”,终于把娄阿鼠杀人的口供套了出来。说“贼眉鼠眼”、“贼头鼠脑”,并不是说做贼的人一定长得难看,而是指他们的神态跟老鼠似的,做贼心虚。

人们又说“首鼠两端”、“胆小如鼠”,来形容某些人的胆小、犹豫、多变。用“鼠目寸光”形容人们的目光短浅、缺乏见识。“鼠肚鸡肠”形容人们的气量狭小。用獐头鼠目”即说人脑袋小而尖、眼睛小而圆,来形容人们相貌丑陋,神情狡猾。说因一个坏人或一件坏事而影响了大局为“一颗耗子屎坏了一锅粥。人们对老鼠憎恶而蔑视,被视为鼠辈的人物总免不了做过一些见不得人的苟苟切切之事。

人们憎恶老鼠,于是想尽一切办法来消灭它。人们饲养了老鼠的天敌,猫,希望猫能够消灭老鼠。又制造了各种灭鼠的机械,但是,似乎都见效甚微。人们对老鼠既憎恨,又拿它们没有办法。于是,又想小小地贿赂它,希望与它“和平共处”而不要造成太大的灾害。每年过年的时候,便在床底下、厨房角落里放置若干食物,据说过年的时候,老鼠要做亲,家里人希望把鼠女嫁出去,称为老鼠嫁女,有的地方称老鼠娶亲

这个法子,实际上与老百姓对街市上那些小地痞流氓的态度很相似。既恨又拿他们没有办法,于是只好给一点贿赂,希望减少一点祸害。但贿赂怎么能够减少祸害?这大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人性吧。

总之,传统上人们认为老鼠是阴类丑物,又做坏事、有胆小,实在是不齿于人类的坏东西,如果把某人比作老鼠,那一定是很鄙视他的。

由此,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也不会产生如“米老鼠”那样可爱的角色。至于现在有人把老鼠娶亲中的老鼠也弄得很可爱的样子,应当是受美国人的影响吧。

(2)牛

牛是中国农民的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之一,“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过去北方农民梦寐以求的理想生活。人们用牛来耕地、拉车。来做一切需要用大力气的苦活。

牛在人们的印象中就是大,体大,力大。古人把牛杀了作祭品,这是一件十分郑重的事情,用包括牛在内的丰盛食物祭祀祖先称为“大牢”(后来写作“太牢”)。古代诸侯会盟也要用太牢,还在牛耳朵上割血饮用以示向上天立誓,这割血的“重任”总是由主盟的诸侯承担,所以把居于领导地位的人称为“执牛耳者”。古人把牛车称为“大车”,孔子说“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杀牛的刀称为牛刀,某人显示了一下他的才能往往骄傲地自称“小试牛刀”,称用大力气办小事情为“杀鸡用牛刀”。宁愿在小地方做主,不愿意在别人手下干,称“鸡口牛后”。形容极少的数量或轻微、渺小得微不足道,称九牛一毛。这些都是说牛的体大。形容办事用了很大的力气为使了“牛劲”,而用了极大的力气则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说书籍之多,让牛车拉都使牛累了,称“汗牛充栋”。这些都是说牛的力大。

牛的脾气倔强,有时候甚至很麻烦,所以人们称性格倔强的人为“有牛脾气”,称呼力量很大脑筋却不很灵活的人为“笨牛”,把头脑顽固不化、性情偏执的人为“牛心左性”。《西游记》里牛魔王,就是这样一位力气又大性格又有些顽固的“人物”。在阎王爷边上有“牛头马面”这样的鬼差役。又称那些虚幻荒诞的鬼神为“牛鬼蛇神”。在那极左荒诞的“文化大革命”之时,一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的“社论”,标志着全中国都堕入了一个疯狂的年代。数不清的善良的人们被打成牛鬼蛇神那样的妖魔鬼怪,被关进“牛棚”,失去了人身自由和人的尊严,甚至于他们的生命。

牛被人们所役使,被驯服得很温顺,可以被儿童所驱使、骑行。“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牧童吹箫骑牛往往被诗人和画家描述为农家的诗情画意。“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是为人们所称道。

中国古人养牛,至少在春秋时期以后,主要是役使,极少“菜牛(肉用牛)”和“奶牛”。官方经常禁止民间屠宰耕牛,老百姓极少食用牛肉。也正由于食用牛肉有犯法的嫌疑,所以大块地吃牛肉成了那些小说中绿林好汉的标志。

人们役使牛,让它干最苦最累的活计。所以,牛在人们的心目中是“苦命”的,人们把吃大苦称作“当牛做马。而“来世做牛马也是人们起誓罚咒的重要内容。

最近几十年,由于社会宣传价值观的改变,称人为“吃苦耐劳的老黄牛”也成了对人的一种表扬。社会风尚的改变也引起语言的改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1010151.html

上一篇:为什么教师要站着讲课?
下一篇:向大学生普及医学基础知识很有必要
收藏 IP: 39.78.106.*| 热度|

19 徐令予 张叔勇 尤明庆 董焱章 黄永义 邱趖 张彦虎 代恒伟 霍艾伦 周洲 王显生 刘光银 张越 武夷山 xlianggg ddsers mxt110 yunmu zhyzh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