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为什么很多建党元勋背叛了自己出身的阶级

已有 8359 次阅读 2016-6-22 20:57 |个人分类:读史方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革命, 生产力, 地主, 阶级矛盾, 建党元勋

**** 2016-6-22 11:35

在中国共产党内集合了相当一批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人,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是他们杰出的代表,其它如郭沫若、吴玉章,等等,等等,他们都是地主阶级作坚决斗争的杰出人物,是真正的社会精英;而一些至今还为地主阶级唱颂歌、挽歌、悲歌、哭灵的人,与他们相比,无疑.........。

 

赵建民  2016-6-22 10:51

为什么很多建党元勋都背叛了和毁灭了自己出身的阶级
2016-6-19 11:59
为了地主叫屈的不一定是地主的后代,中共的建党元勋很多都是地主的后代。就像中苏关系破裂以后那个著名的政治笑话,周总理和赫鲁晓夫都背叛了自己的阶级
封建社会农业生产力的代表不是地主,而是自耕农,特别是富农。当然,富农对待雇工包括自己的子女往往是很刻薄的(比如主席的父亲,陈忠实的《白鹿原》中有过描述)。

中国历史上地主或自耕农农业粮食生产的峰值产量大概是1.5亿吨,土改之后的1958年粮食产量已经达到2.0亿吨。文革以后的70年代末,华北平原一般农民的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解放前的中小地主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85551.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博主回复(2016-6-22 14:12)1、5亿吨到2亿吨用了多少年?对庞大的中国来说,这个数字增长很快吗?此其一;其二,中国的事儿,夸大数字是很常见的,比如说什么亩产万斤之类。不可轻信。

---------------------------------------------------------------------------------------------------------------------------

 

封建宗法制下中国农业的生产能力,风调雨顺条件下大概是每年1.5亿吨粮食,1936年是旧中国粮食产量的最高峰,经过十几年战乱,新中国成立之初的1949年,中国还处于局部内战的状态,粮食产量只有1.2亿吨,土改极大的焕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只有三年时间,中国的农业生产就突破了旧中国的极限,翻身农民也支持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朝鲜北部赶走美国侵略者。

一五计划和农业集体化完成之后,人民公社开始之初的1958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无限接近2亿吨,从1958年到文革开始之前,中国粮食产量一直处于徘徊阶段,实际上三自一包的63、64年粮食产量还比不上三面红旗的58年。

文革开始以后,中国粮食跃上4千亿斤、5千亿斤、六千亿斤三个台阶,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之初的78年,中国粮食产量已经达到3亿吨,并于1984年突破4亿吨。粮食产量从4亿吨到5亿吨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但是从5亿吨到六亿吨用了大概二十年。

印度独立以后,粮食产量的增长速度一直落后于中国,现在不到的中国的一半,人均产量只有每年200kg,停留在六十年代初中国闹饥荒的水平,看来民主真可以做饭吃

建党元勋为什么会背叛自己出身的阶级,是因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生产方式和文化已经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这是19世纪以后中国积贫积弱的重要原因。即使身于地主阶层的先进分子,由于要救亡图存,也会勇敢的走到自己阶级的对立面。富农和中小地主虽然克勤克俭、买房子置地,但这只是农业生产的自我循环,既不可能创造出更高的生产力,也不能养活更多的人口,由于土地兼并和人口增长的矛盾日渐突出,社会也处于爆炸的前叶

 

 “大跃进”中的粮食产量确实比“三自一包”的63、64年高 

     大跃进的1958年,虽然受到了“左倾”错误的干扰,但仍是我国农业史上一个粮食产量的峰值年,除去浮夸的水分,粮食产量仍然在历史上首次无限接近40000亿斤(2亿吨)大关。但是在随后出现了长达了连续4年的大面积旱灾(局部洪涝),而1962年旱灾结束后,海河、黄河流域又连年洪水,1963年海河南系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洪水,黄河多年多水多沙,把三门峡水库淤成“泥库”。在大跃进已经偃旗息鼓,公共食堂因为缺粮无法再办下去的60年、61年,粮食产量比58年降低了30%。即使搞“三自一包”的63年和64年,粮食产量仍然低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58年。

中国粮食产量稳定在2亿吨以上,已经是开始“农业学大寨”以后。以人民公社为基础,政治挂帅、行政命令和群众运动为主要特征的“农业学大寨”,大搞水利化和农田基本建设,其实另一种形式的“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把大量的劳动力固结在土地上,在经济上可能是低效的,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可能是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唯一方式,我国一半以上的农田灌溉面积、八万多座灌溉水库的绝大部分都是在人民公社化时期完成的。文革开始后,仅用了六年时间,粮食总产量就从1965年的不足4000亿斤跃升到5000亿斤台阶,并用了7年时间从5000亿到跨越到6000亿斤(1978年)台阶。

在农业集体化的后期,1972年和1978-1982年都遭遇了严重旱灾,但由于农田水利化已经初见成效,大旱并未有大灾。只要保障灌溉水源,干旱条件下,光热充足,作物光合强度反而较高,加之病虫害较少发生,反而有可能获得较高的单产。水库和平原井灌区,其水源储备一般可以应对两至三年连旱。同时,灌区也具有防洪除涝的作用。灌溉水库,特别是大型水库一般都具有蓄水防洪或者削峰的作用,可以减少洪水对下游灌区的危害。干旱年份和季节开采地下水,降低了地下水位,可以促进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有助于减轻内涝危害和渍害。

当然1958-1962年的大范围旱灾,其程度还达不到百年一遇。晚清同治年间“丁戍奇荒”以后,20世纪中国最严重的旱灾始于1997年,黄河中游地区大约结束于2003年(50年一遇降水),而海河流域从1997-2006年,10年时间内,除1998年为平水年外,均降水偏枯,甚至严重偏枯,北方部分地区如宁夏中部干旱持续的时间更长。2005年以后,重旱又开始出现在西南和华中地区,但是由于农业水利事业的大发展,虽然小部分地区受旱严重,但旱灾对我国农业和国民经济并没有造成全局性影响。

 

没有人民公社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 

我国农业丰收所依赖的农业基础设施,很大一部分都是人民公社运动的遗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一大批灌溉水库开始为城市和工业供水,可以说没有人民公社就不可能有农业的现代化甚至工业化、城市化的步伐也会受到影响。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82024.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huangnigang1君
下一篇:毛主席并不认为在1958年已经解决了粮食问题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75656.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上一篇:特朗普会支持Google的alphaGO吗
下一篇:欧洲左翼政党的政治家大多是以政治为职业的

地主虽然作为一个阶级被消灭了,但地主的后人还在,而且地主的后人还有更大的比例处于较高的社会阶层,这也是所谓的阶层固化吧。

 


任何人都无法超出他们经历的年代;和三十年前一样,即使是卢麒元先生和怪杰何新先生,面对美国,他们仍然是弱者的心态。60+知识分子的思想中大概都有80年代流行的历史虚无主义(如《河殇》之流)和官方、半官方的伤痕文学、宣传的痕迹。

三十年前中国与美日欧发展水平差异巨大,一定的怀疑主义思想在所难免,但是经过三十年的变化,个人思想仍与社会发展脱节,只能影响人的幸福感了。而且

唱衰中国者,一再误导白宫决策,是否当诛?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857948.html  此文来自科学网赵建民博客,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本文请联系原作者获取授权,同时请注明本文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85849.html 
上一篇:美国人民是不是很缺乏安全感
下一篇:水保行业的发展主要在于你们的专业能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986220.html

上一篇:消灭了中国的民族主义,就天下太平了吗?
下一篇:吴建民先生并不是天然的鸽派外交家
收藏 IP: 171.34.19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0: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