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城:疏散or扩容
北京市是在明清古城的基础上经过严格规划发展起来的。历次规划都是以中心-边缘的组团式结构为主。
明清京城大体是城墙与护城河以内的部分,也就是今天二环以内的区域;但是玉泉山下的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客观上起到了清朝第二个政治中心和首都副中心的地位。
建国以后,在旧城(现二环路范围内)周围发展了不同的功能区域,其中西北郊是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集中分布的文教区,西郊是国家机关集中的行政事务区和冶金、煤炭、重型制造业基地基地(石景山、京西矿区)南郊和东南郊是以化工、轻工为主的工业区,东郊是涉外使馆区。其中重点发展了从海淀到房山和良乡的西山山麓地带的卫星城镇。到20世纪80年代,北京中心市区发展到三环内的区域。80年代末,大致形成了由三环路以内的中心城区中心城区和三环以外边缘集团构成的“分散集团”式形态格局,市区面积接近400平方公里,人口超过500万。1990年以来,随着老城区周围工厂的逐渐外迁,以及四环、五环路和多条地铁线路的建成通车,北京老城区的工厂与仓储用地逐渐转化为居住与商业,在四环和五环路沿线形成了位于市区与县城之间的10个边缘集团,顺时针方向依次为清河集团、北苑、酒仙桥、东坝、定福庄、垡头、南苑、丰台、石景山、西苑,2000年前后中心市区面积达到了近500平方公里。近年来,北京城市发展的速度更快,每年的开发建设面积都在1000万平方米以上,但大规模集中开发的地区,如望京、北苑等大型住宅区都在四环以外,回龙观更远。而且四五环沿线形成了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丰台园、电子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建外CBD、奥体公园、中关村西区等科技、工业、商务区。10个边缘集团已经与主城区融为一体,在主城区边缘形成了新的副中心。副中心的磁力和主城区强大的反吸作用交织在一起使行政手段对主城区规模的控制完成失效,造成中心城区新的“摊大饼”式扩张。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心城区与边缘集团之间绿化隔离带的已经被蚕食。
至今,北京已建成的六条环路,形成了同心圆式的圈层城市结构,其中五环以内基本已为建成区完全填充。北京各环路的全长分别为二环32.7公里、三环约48公里、四环65.3公里,五环99公里,六环路192公里。各环路包围的面积约为二环62.5平方公里、三环150平方公里、四环300平方公里、五环750平方公里。
在通州和大兴(黄村)方向,北京大都市的连绵区已经突破五环,达到了六环附近区域。
目前约2000万常住人口中一半是外地来京人口,如果没有外部负效应的约束,大都市会像跳动的癌细胞一样不断膨胀下去。“北京梦,中国梦”,北京的引力在于:对于个人,首先是古都的文教资源,特别是始于清末、成于民国的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对于企业,注册地在京城就是一面金字招牌,而且北京不仅是一个具有超过2000万人口且高度集中的消费市场,历史形成的人才、技术、资金、信息凹地的地位,也使得北京对于企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北师大的翟远征老师好像说过任何城市都有排外的权力,但北京没有,因为是全国人民繁荣首都。“北京欢迎您”这是中国梦的一部分,何况为了梦想,外地来京人员付出了很多努力和很大的代价,包括是比天高的房价。住房应该是近10几年来北京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目前北京目前的不动产竣工面积超过每年1000万平方米,但是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资金还是源源不断的涌到北京买房。
即使有各方面的约束条件,北京还会不断的膨胀下去。不仅是六环沿线的昌平、顺义、房山会成为新的边缘集团,而且新边缘集团迟早还会与中心城区连绵在一起,成为一张无与伦比的“大饼”。现在昌平南部、温榆河东岸首都机场与顺义城关之间地带、永定河以南丰台与房山部分地区都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化新的主战场。
实际上卫星城只有与主城具有一定的距离,才能保持独立性。而不会使主城的大饼一环套一环。
因此,首都疏散不如北京扩容,至少是在恢复旧顺天府的范围。这样北京的城市功能就不会过分集中在六环以内。
如果将保定涿州,廊坊市区、北三县以及固安、永清,天津蓟县等等划入北京,过分集中在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城市功能就会主动扩散到相当于七环、八环沿线的卫星城。
如果步伐更大一些,还可以将天津的宝坻、宁河、汉沽纳入北京直辖市,使首都成为一个沿海城市。同时,京西、京北的河北省地域,包括保定来源,张家口逐鹿、怀来、赤城,承德丰宁和滦平。这些地带是北京最主要的水源涵养区,也是北京的后花园。
当然河北版图因此会更加支离破碎,因此,河北省整体南移,纳入河南省黄河以北的新乡、安阳、鹤壁、濮阳。将张家口市和剩余辖县并入山西。冀东唐秦二市、承德市及剩余辖县,辽西葫芦岛市、朝阳市并内蒙赤峰的宁城县可组建一新省,省名可暂定为辽西、渤海、平州或营州。
位于河北东南部的廊坊文安、大城、霸州,沧州市及所属的青县、黄骅、盐山、海兴、孟村、东光、吴桥可合并入天津直辖市。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