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ngming8004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angming800403

博文

媒体似乎没分清残留和超标的区别 精选

已有 4989 次阅读 2012-6-12 17:03 |个人分类:农业、食品与农村发展|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媒体, 农药, 残留, 超标

媒体似乎没分清残留和超标的区别,即使完全不使用农药,由于水和空气中的传播,含有痕量但可检出的农药成分都是正常的。离开了含量谈毒性和农药污染似乎是没有意义的。即使母乳中,也可普遍检出痕量的DDT成分,虽然DDT已经禁用了30年。而且人的身体里都含有痕量的放射性元素,那是上世纪中期美苏两个大国核军备竞赛和大气核试验的产物。
把痕量的农药残留清除干净是不切实际的,也是没有必要的。即使现在把所有的农药全部停掉,消除农药残留的痕迹,估计也要到22世纪了,或许还可能有只不过检测不到了。农药的痕量残留即使有风险,但和吸烟相比应该低几个数量级。真正值得担心是夏季水果是桃、李、杏、樱桃和草莓。因为果品生长期短,生育期温度高、降水多、湿度大,病害发生重,而且果品不耐储运。一旦违规用药,很难有足够的缓冲期保证药物残留降低到安全限度以下。
只要按照规范使用,农药对食品安全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因为任何农药的药效都有残效期,特别是有机农药,暴露在风吹日晒中,时间一长要不因风吹雨打流失,要不就分解了。残效期一过,农药就没什么毒性了。农药对食品安全的危害远远比不上对农田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食物链的干扰以及其对施药者健康的潜在威胁。除了新鲜的蔬果,粮食、根茎类和很多果类(比如苹果、香蕉、柑橘)往往采收一段时间后人们才食用。因此,即使未按规范用药,农产品收获后贮存个十天半月,农药残留差不多就分解干净了。同时,除了少数内吸传导式农药外,农药残留主要集中施药部位的外表,去壳脱皮后的可食部分,农药存留就更少了。
我吃苹果几乎从来不削皮,有时甚至懒得洗。
除了少数鲜食蔬果(主要是叶菜、茄果类、瓜类、桃杏李樱桃草莓等)农药残留绝对不是重要的食品安全问题。当前世界最严重的食源性安全问题是营养过剩、酒精中毒和尼古丁依赖。可以毫不客气地说,麦当劳和KFC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比粮食表面上粘得几滴农药严重得多。人往往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
况且,除了化学合成农药外,自然界本身也有很多有毒物质,黄曲霉素就不是人工合成的。显然抗菌制剂能减少霉菌的污染。其实,园艺业中农药用得要比粮食生产更多。如果没有抗菌剂和植物生长调节剂,某些产业比如葡萄在华北将无法进行。过量使用有机肥,也会带来地下水和食品的硝酸盐、亚硝酸盐污染。
而且,某些农药,如价廉物美至今仍在大规模使用的抗菌剂——波尔多液等铜制剂,本身就没有多少环境毒性和生物毒性。某些合成农药,比如马拉硫磷对高等动物也是几乎无毒的。

其实在环境问题上,人们有两点,一是叶公好龙,二是严以待人,宽以律己。不好的生活习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要比环境污染更高。烟草的毒害就足以秒杀所有空气污染。我反对北美低价大豆对中国市场的倾销,因为不管有没有转基因,都是不利于国民健康的,因为它造成中国人的脂肪摄入量超标。目前进口油料占我国食用油供应的50%以上,食用油表观消费量突破2500万吨,人均达到每年20kg,日均50g以上,而按照现有的居民热量摄入,特别是动物性食品消费,我国成人日均食用油摄入不应超过30g。高油、高盐、高糖的饮食结构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特别是城市居民健康的主要杀手。成年人肥胖发生率已经超过了30%。居民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像发达国家。我们正在重复别人过去的错误,这似乎是人类的宿命。

与其埋怨和抱怨,不如从我做起,向不好的生活习惯再见,let's do it,从现在做起,牢骚和抱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人的习惯是很难改变的,比如自己面对奔140的体重,一次次下决心减肥,但是却总也无法抗拒美食的诱惑,还美其名曰“为过冬储备脂肪”,因为很多“不良”习惯都是出于过去进化的本能,是千百万年的生存选择形成的,人类走出饥荒的时间还太短。不说了,该吃饭了,逐肉逐肉.......,我就这点追求,管它是140还是25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95119-581429.html

上一篇:药袋毒的是农民,不是苹果
下一篇:哥伦比亚河——世界河流梯级开发工程的典范
收藏 IP: 113.140.84.*| 热度|

9 程光伟 周永胜 张博庭 何学锋 吴明火 张冠阳 fansg hypsmer gyrdan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4: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