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知道我在导师眼中是个什么样的学生,我只从别人口中听到导师夸过我,而她在我面前也只是用good、don’t worry等词语鼓励过我,对此我深表欣慰和感激。我从一进实验室就没有表现出是一盏省油的灯,i.e.我不是省油的灯。抵法第二天进实验室商讨实验计划,两年出两次安全事故,说服导师做了很多计划外的装置,etc。
说到了这里,我反倒觉得,在我眼中,我和我导师的关系,更像是同事,很多事情大家都是坐下来开会商量出来的,也就难免会产生争论。遇到了争论该怎么办呢?我就来谈谈我的经验教训吧。
主旨思想就是
要搞清楚争论的到底是什么?
如何将你的思想用语言等方式表达出来
戒骄戒躁
我的情况是:由于语言的差异,加上作为工作语言的英语都不是导师和我的母语,所以很多时候,我需要把我的问题用各种方式表达出来。比如,
更换词汇。e.g. I said: This is just a backup plan, blablablabla… She said: I’m sorry, what is that? I thought: 你对得起我托福20分的口语吗,你的托福听力还没我高吗?I said: I just described you a second plan in case of the failure, nonono, unsuccessful first one, blablablabla…读者们,你们看到了,其实导师只是因为没有听懂backup这个词,于是回答我的语气就好像在质疑我的计划,而这时候,你需要沉着冷静,换一种初中英语词汇,再来描述一下你的计划,而且而且,不能提到fail、lose等不吉利的词汇,这对整个团队的士气无任何裨益。做到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千万不要因为导师反问或质疑的语气,而打退堂鼓。
善于做ppt或用excel表格列好你的计划。此法是在口头表达已经失去了信息传播的意义之后的第二招,一切尽在不言中。做给导师在邮件里看的ppt的时候,为了表达清晰,千万不要用动画效果,取而代之的应是颜色搭配明快,对比清晰的流程图,实验装置的表达一定要从网上找到形象的物体,而不能用文字代替。要知道导师一天要处理很多邮件,你的ppt如果不简明扼要,一眼就看出你的意图的话,还不如用说的来得直接。
厚脸皮。你今天跟导师说了你的想法,导师说没听懂,或者直接否定,或者让你去验证查文献而其实你已经查了很多文献的时候,你就等一周,于下周同一时间(导师的schedule比较准时)再去找她说,手里要拿着本子和打印出来的文献,以增加你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导师因为忙,一般不会当面查看你手中的文献和笔记,而会让你回去把文献发给她。但你需要的只是她的认可,拿到命令,所以,无所不用其极啦。如此往复若干次,如果你的想法足够好,我想导师会屈服的,否则你会很容易败下阵来。
声东击西。当你向导师提出了很多弱智的问题和见解之后,你在她的印象中就的的确确是一个弱智了。这时候,你就只剩两条路了,一. 拜倒在其石榴裙下,老老实实乖乖的听话干活吧,整天想什么呢;二.绝地反击,扳回一城。当然,我要讲解的是第二个,绝地反击,这也是你最后的绝招了,一旦失败,你连石榴裙的花边是啥样的见不到了。注意听,因为这个时候,你和导师的关系进入了僵持阶段,导师也只是在面子跟你过得去,混混日子,毕竟人家是教授,有家室的人,什么叫有家室的人,老婆孩子热炕头。我等苦逼博士,即便有老婆孩子,但哪个敢说自己已经买了热炕头的?所以,这时候的导师是不会在相同的问题上再有跟你交流的意愿的,你只能服从,但!你如果吟的一口好诗(跟导师谈你的理想),玩的一手好球(陪导师玩儿球儿),练的一身肌肉(帮导师家除草干农活),一肚子的经纶(跟导师一起骂执政党的富人税率太高),一嘴流利的法语(跟导师的家人、同事打成一片),这样你才有机会让导师对你刮目相看,只要导师的眼睛还没刮下来,你就老老实实待着吧你。
戒骄戒躁。当你成功的说服导师之后,你以为你真的成功了吗?也许,导师只是低成本的给你下了个套而已,你这瓮中捉鳖的鳖,井底之蛙的呱呱,一叶障目的泰山,管中窥豹的钢管。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千万不要轻易落入导师的圈套。如果导师很轻易的就答应了你的意见和建议,你就要三思了,要么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全价套儿,要么你就有资格当你导师的导师了。What did you expect?
好了,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言,很多情况可能并不universal,大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吧。今天是法国的圣灵降临节,祝大家…我也不懂这是啥节日,也就不瞎祝福了,总之,大家好自为之,等着瞧吧(喂喂)。
P.S. 本文于2014年6月9日在本人个人博客发布,为了交流学习,特意转载到科学网,请见谅!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4: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